解金雷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各種高科技信息化手段與設備層出不窮,為各種工作活動的效率提升助力不少.這也同樣表現(xiàn)在教學領域.當前的教學課堂,早已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調形式了,借助多媒體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的做法屢見不鮮,也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在這之中,教學課件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輔助形式.具體至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學課件的制作也是需要注意若干技巧的.
一、選擇合適內容,制作教學課件
在高中數學課件制作過程中,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在內容確定之上,教師需要特別注意取舍.筆者曾實際觀察過很多高中數學的教學課件制作,發(fā)現(xiàn)其中有很多內容都是不必制作為課件的.對于無需以這種形式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仍然制作課件,難免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甚至會使得學生注意力偏離.而如果應當通過教學課件形式完成的內容沒有采取此形式,則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例如,在立體幾何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問題都是要通過圖形的方式進行理解與解答的,也是常常需要通過課件途徑進行呈現(xiàn)的部分.在帶領學生體會線線平行、面面平行與線面平行之間的轉化時,有這樣一道習題:已知,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E、點F分別在A B1與BD上,且滿足BF=EB1.求證:EF∥面BC C1B1.在這個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將兩種不同的輔助線構造方法以課件形式展現(xiàn)(如下圖),并且將重點部分用特殊的顏色與閃爍的效果進行強調,學生對于新穎的解答過程一目了然,相比于傳統(tǒng)板書來講,既清晰又快捷.
在制作高中數學教學課件時,教學內容的選擇衡量是首要的.教師在教學設計當中需要確定好本次的教學內容側重于哪些重點,這些重點又應當通過何種形式予以呈現(xiàn).對于關系到圖形圖像、動態(tài)變化等內容,務必要將其以課件形式巧妙呈現(xiàn),而對于側重概念理解、計算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則無需再刻意制作為教學課件了.
二、確定輔助地位,保證主體教學
很多教師在使用教學課件進行課堂教學時,常常陷入這樣一個誤區(qū):教師與學生在數學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被教學課件所取代了.不少教師的做法逐漸演變?yōu)?,任何教學內容都制作成課件,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見課件、不見板書,甚至于很多教師的口頭講述都減少了,數學課變成了學生們對課件的閱讀課.教學課件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而服務的,這樣的做法未免有本末倒置之嫌.
例如,在平面解析幾何的教學當中,有這樣一道習題:現(xiàn)有函數f(x)=x+a[]x,其定義域是f(x)=2+2[]2.點P是該函數圖像上的點,過點P作y軸與y=x的垂線,分別與二者交于點N和點M(如下圖).①求a的值.②探究|PM|·|PN|是不是定值.③四邊形OMPN的最小面積是多少.在這道題目的解答中,圖像展示必不可少,但是,卻遠遠不是教學的全部.本題當中有很多考察重點,除了軌跡方程、位置關系等知識點外,還有學生在平面解析幾何當中的數字運算能力.這是不能用課件來完成的.因此,在利用點到直線距離等公式進行計算時,我都是讓學生在草稿紙親手進行驗算的.計算能力是實打實的工夫,絕不能靠課件展示一筆帶過.
現(xiàn)代教學技術雖然有其先進優(yōu)勢之處,但始終只是處于教學輔助地位的一種手段,無法取代由教師與學生組成的教學主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課件應當處于輔助地位為教師所操控,為教學而服務,絕不能成為整個課堂的主角,主導數學課堂教學的進行.高中數學課堂仍然應當以教師的口頭講述、板書分析以及學生的主動思考、實踐練習為主.
三、增強制作趣味,激發(fā)學習熱情
采用制作教學課件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除了追求提升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可否認,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知識難度與知識密度均產生了大幅提升,很多學生面對數學學習出現(xiàn)了畏難情緒與逃避之感.因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也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教學課件的巧妙利用,則能夠為整個課堂注入不少新鮮感.
綜上所述,在現(xiàn)代高中數學課堂當中,教學課件對于推動教學質量與促進教學效率來講功不可沒.但是,教學課件作用的準確發(fā)揮也離不開教師在制作過程中對其教學地位與呈現(xiàn)形式的精準把握.只要確定好教學課件的輔助地位,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形式對其加以利用,教學課件必將成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