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強
【摘 ?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傳承下去,而語文學科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傳承中華文化最主要的學科,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我們要明白自己所肩負的重任,積極去探尋合適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體會心得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45
語文在義務教育階段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科,一直以來也備受老師、家長及學生的重視。然而,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要想真正的掌握不是一兩天的突擊學習就能夠做到的,需要學生日復一日的知識積累,并掌握語文學習的技巧。所以,作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學生通過輕松愉快的方式,學好語文,弘揚中華文化。在此,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及作者在運用這些方法的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
一、語文教學中的模塊教學
語文是一門有著強大、繁雜內容的學科。語文是一個總稱,其中包含著許多小的門類,比如字音字形、句型練習、看圖說話、閱讀理解、文言文閱讀和作文。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答題方法,所以老師的教學也要有所不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模塊教學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教學方法。
針對字音字形題,老師要多出一些練習題,讓學生接觸更多的題目,從而熟悉更多的字音字形。當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字音字形后,老師再向學生講一些字音字形方面的規(guī)律,讓學生了解中國造字史的發(fā)展歷程,了解漢字的含義,為什么會這樣寫。老師還應向學生講解什么是形生字、象生字,以及一些成語、詞語的來源,從而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這樣,學生在面對相似的字音字形或是詞語辨析題時就不會混亂。
看圖說話題,是學生接觸較少的題型,因此做起來會比較費力,學生找不到合適的方法,面對一道題不知從何處下手,針對這一情況,老師應重視語言表達類題目,平日里加強練習。也可以準備一些專題訓練,讓學生在高強度的專題訓練下掌握答題技巧。
對于文言文閱讀題,向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但是學生普遍對枯燥難懂的文言文不感興趣,再加上初中階段的老師們普遍使用灌輸式教學,將所有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不管學生能不能接受,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徹底失去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及耐心,從而把文言文學習當作是一種負擔。因此要想讓學生改變對文言文的看法,老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真正了解文言文,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只是死板的翻譯文言文,可以通過上網搜查相關資料,給學生講一些這篇文言文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生平事跡,讓學生通過學習文言文,對歷史也有一定了解,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閱讀和作文是不可分割、互相影響的兩個部分,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就要多閱讀,培養(yǎng)語感,通過閱讀不同題材的文章,對閱讀形成基本認知。其次,要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比如在做記敘文閱讀時,要迅速的找出文中的時間、背景、人物及主要線索,和其中運用的寫作手法,要形成對記敘文組成部分的敏感認知,這樣在做題時就會輕松很多。
閱讀水平提高后,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容易得多。因為學生閱讀了大量的優(yōu)秀文體,知道該怎么寫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在寫作時,就會刻意去模仿優(yōu)秀的文章,剛開始這種模仿可能很青澀,但是長期訓練下去,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在閱讀時,學生還會積累很多優(yōu)美的詞句及寫作手法,將在閱讀中積累的經驗運用到寫作中去,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會越來越豐富。模塊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很常用也是非常實用的一種教學方式,語文就像是一塊大蛋糕,學生不可能一口吃掉,所以,就要將其切成小塊,讓學生一塊一塊的吸收消化,最后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便是模塊教學的精髓所在。
二、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
新課改環(huán)境下,要求老師避免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付諸感情,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一直以來,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聽起來就像是貓和老鼠一樣,似乎雙方永遠無法達成共識,學生無法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總是覺得老師布置的任務繁重,無法完成,這種抱怨如果一直存在就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甚至是厭煩心理,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而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即使一心為學生考慮,但如果教學方法不得當,得不到學生的支持和響應,那么老師費了再多的心血也是于事無補的,所以,老師一定要探索適合的,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老師和學生站在同一立場上,老師的教學效果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首先老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呵護和關心,從而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愿意和老師主動溝通交流,在課堂上積極響應老師,只有老師和學生配合默契,課堂教學才能順利進展,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老師要盡量關注每一個學生,并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實施不同的教學手段,有些學生反應快,學的快,可以給他出一些有難度的題;對于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則可以讓他們多做一些基礎類的題目,鞏固基礎,建立自信。在課堂上發(fā)現學生有異常情況時,要及時詢問。
課下老師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找學生談談心,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老師要盡其所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讓學生的生活更加輕松,把老師視為學習上的導師、生活上的益友。只有老師和學生之間消除隔閡,暢所欲言,才能達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而所謂德育教育,就是要求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通過課本知識向學生灌輸德育思想,使學生不僅通過語文學習學到知識,還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比如,在學勸學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求學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在學蘆花淀時,可以向學生講一些抗日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奮不顧身,及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為學生樹立珍惜當前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思想觀念。語文的內容豐富多樣,能接觸的社會題材也非常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教材所反映的主旨,從現實生活中找出相應的案例,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通過老師的德育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對社會事件的正確認知。這便是德育教育的主旨所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我們所培養(yǎng)的是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因此,我們要以身作則,不斷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處事態(tài)度,讓語文學科真正發(fā)揮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