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竹 楊然
【摘要】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情況直接關系到考生的考試成績,進而影響到學校的升學率。本文結合雷山民族中學的教育管理特點,從學生訓練體育項目的動機、訓練時間、 訓練形式、考試成績等幾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對教練員在訓練中的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訓練手段等問題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以期改善訓練方法,更好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使得體育特長生在體育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關鍵詞】雷山民族中學;體育特長生;體育訓練
前言
雷山民族中學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的雷山縣,創(chuàng)辦于1952年,學校辦學至今已為高等院校輸送了三千多名合格的學生;2001年至今,學校平均每年有30名藝術考生達到本科錄取線,其中體育考生為10人,占上線總人數(shù)的33%。學校先后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高腳、蹴球、扁擔舞等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訓練基地,并發(fā)展成為以傳統(tǒng)體育教學為辦學特色的中學。
在中等教育階段,體育特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是由同時具備良好身體素質和體育特長的學生構成。體育類高考區(qū)別于普通高考,前者不僅要通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還要參加專業(yè)術科考試。大多數(shù)學校就體育特長生訓練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如教練員專業(yè)能力、訓練方法、后勤保障等方面,這也是雷山民族中學學校領導和教練員十分關注的問題。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雷山民族中學體育特長生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問卷調查法
(3)實地訪談法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體育特長生的基本情況
2.1.1身體形態(tài)
65位體育特長生中,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別為168.72cm和160.62cm;平均體重分別為60.43kg和52.21kg。根據(jù)國際通用的標準體重指數(shù)計算法,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參考BMI的標準范圍值當BMI<18.5為消瘦、BMI在18.5~24.9之間為正常、BMI≥25為超重,可得到男生體重指數(shù)(BMI)為21.15,女生體重指數(shù)(BMI)為20.06,均屬正常。
2.2體育特長生訓練情況
2.2.1 體育訓練動機
通過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雷山民中體育特長生中90%以上的學生為農(nóng)民工子女,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對孩子教育問題關心得少。目前雷山民族中學體育特長生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自身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并對體育運動感興趣,具體表現(xiàn)在只注重自己的興趣但紀律觀念相對較差;第二類是文化成績不理想,具體表現(xiàn)為注重術科訓練而輕視文化課的學習。
2.2.2 訓練時間
根據(jù)本文研究結果,雷山民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時間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1)第一時間段:在周一至周五下午17:30-18:30時進行;(2)第二時間段:在周末上午8-11時進行;(3)第三時間段:主要在節(jié)假日進行。
2.2.3 訓練形式
通過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雷山民族中學的新校區(qū)還處于建設中,相應配套設施并不完善。雷山民族中學體育特長生訓練形式包括力量訓練、耐力訓練、速度訓練等,訓練內容包括器械練習、徒手練習等,訓練方法較為陳舊。而在素質練習與專項練習上,教練員采取最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訓練,使得學生感到枯燥。
2.2.4 管理模式
通過對雷山民中相關領導、教練員進行訪談,作者對體育特長生的管理模式進行了全方位的了解:
在學習上,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是社會偏見所誤導;其二是體育特長生自身對學習重視不夠;其三是對訓練與學習時間分配上不合理。
在訓練上,目前教練員訓練思路老化,手段單一,缺少趣味性。
在生活上,學校針對體育特長生,必須有健全嚴格的生活管理制度,具體實施表現(xiàn)為“家校聯(lián)系”。
2.3 高考成績及考試情況
從貴州省招生考試院了解到,2014年貴州省體育類本科最低投檔分數(shù)線為(1)體兼文:專業(yè)分103分,文化分400分,綜合分316分;(2)體兼理:專業(yè)分103分,文化分294分,綜合分266分。錄取要求:在文化分、專業(yè)分和綜合分同時上線的前提下,按照文化分/2+專業(yè)分擇優(yōu)錄取。2014年雷山民中參加體育高考的65位特長生中,達到本科分數(shù)線的僅有18人,上線率為27%。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目前學校對特長生的發(fā)育方面重視少,使得學生在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上參差不齊。
(2)多數(shù)特長生參與體育訓練的動機是文化成績不理想,選擇參加體育高考作為上大學的平臺。
(3)學校對特長生的管理漏洞較多,主要體現(xiàn)為安排的訓練時間與文化課學習時間不合理。
(4)學校新校區(qū)目前仍還處于建設中,場地、器材嚴重缺乏;教練員在訓練中教學思路缺乏創(chuàng)新。
(5)2014年雷山民中65位特長生達到本科分數(shù)線的僅有18人,上線率為27%,嚴重偏低。
3.2建議
(1)在訓練時間方面,建議學校領導合理安排特長生訓練及學習的時間。
(2)在訓練形式方面,由于教練員的訓練手段嚴重老化,導致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績受到嚴重制約,建議教練員采取系統(tǒng)的、科學的、新穎的及周密的訓練計劃。
(3)在管理模式方面,可以分別從學習、訓練、生活和思想四個方面進行規(guī)劃和調整:
學習上:消除對體育特長生成績差的偏見,鼓勵特長生自身對學習文化課的重視。
訓練上:教練員需要制定新穎的訓練計劃,以增強學生的趣味性。
生活上:班主任、教練員需要制定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
思想上:教師與體育特長生應定期進行溝通,出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4)在場地器材方面,場地、器材嚴重缺乏的現(xiàn)狀,學校應該努力爭取得到上級部門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曾德,美韋俊.對高中體育特長生有效管理方法的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1.(1)
[2]李濤,張洪梅,李嬌,銀瑩.山東農(nóng)村中學體育特長生培訓現(xiàn)狀探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
[3]高秀華,詹曉梅,于飛等.世界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及年齡的特征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4.(3)
[4]徐康,馬瑩.中學體育特長生訓練與管理思考[J].體育人文社會學.2012
[5]劉國,張召.唐山市高中體育特長生參與體育訓練現(xiàn)狀調查研究[J].體育時空.2011
[6]章文玉.淺談訓練方法對高考體育考生的重要性[J].新課程.2013
[7]王仙慧.淺議體育特長生訓練時應注意的問題[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0
[8]米兆果.對普通高中體育考生身體素質訓練的探索[J].讀與寫雜志.2009.(4)
[9]許呈三,閆世平.淺談體育特長生的管理方法[J].體衛(wèi)藝教育.2007
[10]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