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圖
【摘 要】中學英語校本教材開發(fā)與實施是基礎教育三級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今后學校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學英語校本教材開發(fā)的背景,詳細闡述了我們在中學英語校本教材開發(fā)內容與實施中的心得,最后闡述對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啟示和思考。
【關鍵詞】中學英語;英語閱讀;校本課程
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學英語新課程的總目標也要求學生在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建立規(guī)范的英語教材體系以及豐富的課程資源體系,以保障英語課程的順利實施。中學英語校本課程就是這個體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開發(fā)和發(fā)展對于中學英語教學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中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背景概述
1999年6月15日國務院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第一次明確指出: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校本課程)的三級課程體系。實行“三級”課程管理政策以來,“校本”已實實在在向我們走近。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以學校為中心,以社會為背景,透過中央、地方與學校三者權力責任的再分配,賦予學校教育人員權責。由學校教育人員結合校內外資源與人力、主動進行學校課程的計劃、實施和評價?!彼拈_發(fā)賦予了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一定的自主權,使學校校本課程更切合當?shù)睾蛯W生的實情,適應社會對教育需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的實際。中學英語學科作為中學學校的三大主科之一,其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
(1)英語校本課程能彌補現(xiàn)有中學英語課程體系中局限與弊端。
(2)中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特色教育理論“不謀而合”。
(3)中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
(4)中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fā)能創(chuàng)新出農村重點中學的英語教學模式。
結合以上四個客觀事實,依據學生主體論思想:“教師的教學應當考慮到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應當符合各類學生的心理,應當采用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性,使各類學生產生極大的內驅力,從而使全體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發(fā)展。”我們在我們中學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采取了英語校本課程的特色性與分層次手段開發(fā)和實施我校的中學英語校本課程。
二、校本英語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的探討
1.校本英語課程的開發(fā)
英語分層次班的校本英語課程的開發(fā)。由于我區(qū)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興趣愛好和學習基礎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表現(xiàn)在學習需求和能力的發(fā)展上也不盡一致。然而,傳統(tǒng)教育“齊步走”的教學模式,“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大一統(tǒng)”的教學進度和“同一標準”的教學評價卻無視學生個性差異和基礎水平對教學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飽”、“吃不了”、“吃不好”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在英語學習方面表現(xiàn)尤為突出,又特別是現(xiàn)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教育競爭日益激烈。如何提高我區(qū)的英語教學質量就提到日程上面來了。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借鑒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因此從2003年我校就進行分層次班教學,對英語基礎比較好的到A班進行教學;對英語基礎居于中等的到B班上課;對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到C班上課。對C班的學生教學《新概念英語》和校本教程,對B班的學生教學人教版的教材和校本教材;對A班的同學除了對英語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英語課程的基礎上,我們選編了一套英語教材。所列課程共分十二個單元。一、二、三年級共一本,一至四單元供一年級使用,五至八單元供二年級使用,九至十二單元供三年級使用。內容范圍為:A.關于英語國家問候語的說法;B.關于英語國家幸運數(shù)字和忌諱數(shù)字的話題;C.關于英語國家姓氏的來歷;D.關于中西方國家飲食文化的差異;E.關于中西方國家節(jié)日的差異;F.關于英語國家的音樂文化;G.關于西方國家圣誕節(jié)的來歷;H.關于世界人口問題;I.關于英語國家的科技發(fā)展;J.關于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K.關于英漢語言的比較;L.關于中英宗教信仰的差異;M.關于英語時事。新聞其教學總體目標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便于學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欣賞英語國家文化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參與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他們的基本素質。
2.英語校本課程的實施
英語校本課程確定后,相關各學校對授課時間、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課程評價等都需作了精心安排。國家課程英語每一周安排5課時。校本課程每周一課時,校本課程不設終結性的考核制度,而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記入學生期末英語總評。
(1)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知識傳授。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已有的知識容量不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和能力存在著差異,因此,選擇同一角度向全體學生傳授新知識,勢必有的學生不能接受。所以,不同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角度。在開展研究性課題學習方面,依據學生不同的能力要求,選擇不同難度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對人教教材內容和自己的能力有針對性的開展課題學習。使學生抓住某一個方向指導自己在人教教材的單元學習,做到有的放矢。而對后進生雖然已經為其降低了難度,但教師仍然需要給予很大的幫助和指導,有時甚至為其找好課題研究材料,幫其完成課題任務。雖然,教師會很辛勞,但我們相信這種幫助是巨大的,它使后進生體會了英語所帶給他的巨大成功和滿足。
(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的練習方式和給予不同深度和廣度的練習。練習是鞏固知識,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徑,然而,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練習方式,能收到較好的效果。練習方式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例如:為了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的需要,可以布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作業(yè)和選做作業(yè);對后進生多布置筆頭練習;對后進生多進行機械性、重復性練習;而對優(yōu)等生則要經常變換出題的類型和練習角度。在練習的深度和廣度上,由于不同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對他們的要求應當不同,因此,在練習的內容、深度和廣度上應當有區(qū)別。例如:學生學習動詞的被動語態(tài)的時候。這一項語法項目,對后進生可以要求其掌握被動語態(tài)的基本格式be + done和不同時態(tài)的變化,并要求熟記那種時態(tài)對應那種變化,加大了練習的深度和廣度;而可以讓優(yōu)等生在掌握這些的基礎上,掌握動詞中主動表被動的各種形式,讓其了解動詞語態(tài)高層次的現(xiàn)象。這種做法使后進生和優(yōu)等生都有所收獲。
(3)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評價要求。由于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知識基礎不同,成就動機也不同。任何一位學生都渴望成功,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經常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為了避免后進生心理上的挫折,對他們可以制定較低一點的目標,為了避免優(yōu)等生驕傲自滿,為他們制定較中學點的目標。課堂提問時可以向優(yōu)等生提問一些較難的題目,避免他們總在勝利面前沾沾自喜,而把較容易的題目留給后進生,讓他們相信自己也能成功。
3.英語校本課程的成果
(1)改變了以前只抓少數(shù)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得到了真正的落實。
(2)增強了英語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
(3)學科差生轉化很快,厭學英語和放棄學習英語的學生大大減少。
英語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和實施是我們實施的課題研究的一部分,我們通過行動研究,分析數(shù)據,了解了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進行了一些改進,希望本文對于相關或者相似課題研究者帶來一定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