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教學中,倡導生本教育,以學生為本,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而語文閱讀實質上就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更需要突顯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那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該如何落實“以生為本”理念。對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如下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一、以學定教,精心設計,靈活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生學的法子?!边@給語文教學的啟示是:教師需要依照學生們的學法來明確教學方案,優(yōu)選教學方式與策略,促使教法與學法的融合。另外,在新課程教學中,其核心理念在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語文閱讀教學需要以此為出發(fā)點與歸宿,讓每位學生都有所收獲與發(fā)展,可見,語文閱讀教學必須是為學生而設計。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引導同學們滿懷熱情的主動進入語文學習,體會閱讀學習的樂趣,張揚個性,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首先,研究學情與教材,優(yōu)選教學方式。在生本教育中,研究學情是做到“以學為本”、以“以學定教”的基礎與前提。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認真“備學生”,站在學生角度看教學設計,優(yōu)選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明確目標,避免經驗主義。其次,彈性預設,以學生原有經驗與知識為出發(fā)點,貼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巧妙點撥,滲透學法指導,幫助學生遷移與內化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往“不教而教”的目標邁進。
如學習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時,為了更好的明確“長文短教”的重要教學點,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于是通過調查的方式了解他們關注的知識點,結果顯示,學生對“人物經典對話”比較感興趣,于是以此為基礎,優(yōu)化教學設計,精心組織活動,引導學生更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重視指導同學們自學、探究、表達等學習方法,親歷積極思索、動口表達、合作探討等活動,啟發(fā)同學們學會“自己讀”、“自己想”、“自己試”、“自己找”、“自己說”,給教師提供反饋信息,該如何突破重點難點,需要有針對性的講解哪些內容與問題等等。所以,高明而優(yōu)秀的教師會隨時關注學生,以學定教,找準起點,明確目標,靈活教學。
二、以生為主,自讀自學,體驗感悟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是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得到審美體驗、發(fā)展語文思維、提升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但這些是以學生個性化行為為基礎才能實現的,倘若以教師的講解來替代教學對象的自主閱讀與實踐,學生所接受的也只是僵化的結論與知識,無法融入自身感受與經驗,難以產生情感共鳴,思考與體會不深,又怎能深刻理解文本主旨與思想。實際上,對現代的初中生而言,他們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發(fā)散思維也越來越廣,對事物的認識有自己獨特、個性化的理解,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也更為客觀而準確。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突顯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組織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自讀、自學,以讀引研,大膽說出自己獨特想法與體驗感受,由教學生語文知識轉變成組織學生展開語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獨立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能力,形成批評與質疑精神。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技巧運用方面非常出色,如情節(jié)安排、懸念的設置、心理描寫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朗讀揣摩,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情朗讀、默讀、精讀等多樣朗讀活動,整體把握文本,研究作者是怎樣運用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以及語言來刻畫人物鮮明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活動的。其次,本文內涵深厚,為了實現個性化解讀,教師需要巧設情境,引導學生討論探究,結合文里課外,旁征博引,各抒己見,碰撞出美麗的思維火花,在思維交鋒中深化文本理解,提高解讀能力。比如由情節(jié)入手,小組合作,分析人物關系,找出文本明暗兩條線索,梳理文章結構特點,逐層探究主題思想;合作探究人物形象,自由研討與表達,教師予以啟發(fā)、點撥,實現個性化解讀,打造精彩紛呈、生動活潑的語文閱讀課堂。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做到“以學定教”,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以學生自學與合作學習來推進教學進程,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與感悟,陶冶情操,積淀涵養(yǎng),提高教學效率。
陳翠芳,教師,現居江蘇鹽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