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霞
【關鍵詞】 高中英語;泛讀;任務;設計
原則;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5—0070—01
一、閱讀任務設計的理論基礎
任務型語言學習是20世紀80年代教學法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有重要影響的學習理論。任務型語言學習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側重語言的內容含義更甚于語言的形式結構,因此課堂語言活動更接近于自然的習得。二是執(zhí)行任務或任務的結果都離不開表達技能,即聽、說、讀、寫的技能。三是任務完成的結果為學習者提供了自我評價的標準,并能使其產(chǎn)生成就感。
二、任務型泛讀課教學的設計原則
在進行任務型教學的時候,對任務的設計和安排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任務的目的。具體來說,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 趣味性原則。首先,學習目標要明確,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其次,要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境。從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入手,盡量采用真實的內容和自然的方式,采取多變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來刺激學生的積極性。
2. 差異性原則。在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兩種傾向:一是過分注重基礎性目標,要求所有學生都能成功完成所有的任務;二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能力較強的學生。
3. 循序漸進原則。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過渡,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huán),并由多個小任務構成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應當先輸入后輸出,遵循先聽讀后說寫的設計順序,使教學呈螺旋式層層遞進。
4. 滲透及發(fā)展性原則。任務的設計不僅僅局限于課本教學,還應延伸到課本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如給學生布置課后的發(fā)展性任務,通過網(wǎng)絡等媒體手段將課堂延伸。任務設計還要注意交互性,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現(xiàn)行高中英語課本涵蓋了各種文體及主題,任務設計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媒體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5.主體性原則。在任務設計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教師應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教師不應只向學生輸入課本信息,而應就自己的理解與學生進行交流,努力做好教學中的鋪墊工作,通過引導、啟發(fā)和輔導等形式,使學生不斷思考、歸納和總結,最終能夠獲得交際能力的提高。
三、高中英語泛讀課中閱讀任務的設計模式
按照任務的基本含義及任務型閱讀的基本理念,依據(jù)任務型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高中英語泛讀課任務型教學設計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讀前任務的設計
在英語泛讀課的教學過程中,pre-reading是泛讀課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Pre-reading即泛讀課的導入,如果課堂導入方法得當,就能極大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fā)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整節(jié)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首先,pre-reading任務的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良好情緒。如果閱讀課的導入充滿趣味性,學生就會體會到學習是一種精神享受,從而能更加自覺主動積極地學習。其次,pre-reading任務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教師在進行導入時,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最后,pre-reading的材料要有新穎性。
第二階段:讀中的任務設計
教師可根據(jù)文章的基本內容,設計多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具體包括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略讀。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大意,找出主題句或關鍵詞,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結構和作者寫作意圖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二是精讀。精讀的任務要明確,讓學生每次都能帶著問題去讀文章,通過閱讀對文章的細節(jié)和作者的態(tài)度有清楚的認識。精讀的任務要細,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欲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任務要有條理,可以通過圖表逐步完成。
第三階段:讀后任務設計
在進行信息的輸入和交互過程后,在讀后階段需要進行信息的輸出。在讀完整篇文章,了解文章意義、框架結構和語言知識后,學生應進入知識的反饋階段。學生可以通過小組方式進行復述、背誦等手段展示任務完成情況,也可利用已有的興趣、知識和觀點,完成一些交際任務。教師應引導學生以討論的形式表達個人觀點,如贊成與反對,提出建議或解決問題,想象故事結局等,然后要求學生自評、互評或教師作具體評價。最后應對學生布置一些任務,如課文改寫、續(xù)寫或找出文章的補充材料等,促進能力的拓展及思維的遷移。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