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虎林
【關鍵詞】 英語課堂;交際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6—0057—01
“交際能力”最初是針對母語的學習提出來的,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強和對英語教學法研究的深入,此概念便引到了英語教學之中。如果按照對母語“交際能力”的要求來要求外語教學,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一、交際能力的內涵
交際能力作為與語言能力相對應的概念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提出,是指恰當地使用語言知識獲取或表達信息的能力。要了解交際能力,必須先來了解這一概念產生的緣由。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劃分了語言的能力與行為的區(qū)別:語言能力是說話人大腦中所隱含的語言知識,是一個系統的語言規(guī)則的綜合;而語言行為則是說話人實際語言運用的反應,是以語言能力為基礎的。因此,喬姆斯基認為語言研究的目的在于關注語言的同質性,即通過轉換生成語法對人類所特有的語言能力作出普遍性的解釋。
交際能力包括語法、社交、話語、策略等方面的能力,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以交際能力為目標的交際語言教學并不反對語法教學。從語言教學的角度看,交際能力有三個互相聯系但又有不同側重點的平面,分別反映了語言教學中的不同方法。
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的教學目的
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為交際教學提供了目標。在英語教學中,交際能力內容和層次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而定,提倡培養(yǎng)運用英語于實踐的能力或為實際交際打好基礎。哈默認為,學生的英語知識是有限的,這并不意謂著他不能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非常有效的交際。很顯然,水平越低,使用語言的完善程度就越差。但至少我們可以期望他為交際而使用英語。語言不只是一個抽象系統,教師的任務就是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之變得真實。由此可見,即使在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教學也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的交際能力。文化對于語言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載體,閱讀材料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跨文化的內容,而多數學習者只是通過僅有的語言知識來對文章進行表面的理解,至于深層次的含義根本無法理解,這樣往往就會對文章的理解產生偏差。因此,英語學習者在閱讀文章的同時可以多從跨文化方面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從而達到語言習得中的“移情”境界?!氨鶅鋈撸且蝗罩?。”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較為復雜和艱苦的,由于閱讀是一種心理過程,首先就要從干涉心理過程著手,克服一些消極的閱讀心理,培養(yǎng)閱讀的積極性、目的性和跨文化性,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久而久之就會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2.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中西方文化在稱呼、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同時,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專家做東西方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教師對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應在傳授語言的同時,同步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播。
3.語言內容和言語技能的培養(yǎng)。語言內容包括字母、語音、詞匯、語法等要素。言語則是由聽、說、讀、寫等的技能構成,也就是言語技能。兩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言語技能離不開語言內容,因為語言內容存在于言語活動中。但這種相關性往往使人們容易忽視言語技能,而把教學的重點全部放在語言內容上。其實,語言和言語是不相同的,也不屬于同一層次的知識范疇。就言語中的語言而言,它總是與具體的話語活動即情境聯系在一起,不同的話語活動情境可以出現不同的語言內容。掌握言語要素要通過聽、說、讀、寫等專門訓練,而掌握言語技能則要通過人腦的消化、吸收、記憶和大量的訓練。
總之,中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在不同的社會文化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際,即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教師正確認識到中學英語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環(huán),把語言看作是與文化、社會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并在教學大綱、教材、課堂教學、語言測試等方面全方位地反映出來。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