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榕
古詩詞語言凝練跳躍,意蘊深遠,而低年級學生閱歷淺,積累少,要讓學生興致盎然地入詩境、明詩意,確實不易。小學第一學段的古詩教學怎樣實現(xiàn)語言的積累、情操的陶冶與文學修養(yǎng)的積淀,達成“欣賞意境,訓練語言”的目標?
一、巧設(shè)游戲,競賽識字,讀通詩歌
識字是低年段的教學重點,古詩教學也不例外。由于古詩中單音詞居多,“掌握漢字基本字義”往往就是掌握基本詞義,因此古詩教學中的識字教學在很多時候是與疏通詞句融為一體的。
師:尋找詩人杜甫眼里的春天,我們要先穿過一個花園,花園里有含苞待放的鮮花,只要你喊對花中生字寶寶的名字,鮮花就會為你開放。(游戲“花兒綻放”,認讀生字新詞。)
師:這些生字寶寶不但有趣,還很調(diào)皮呢,看,他們脫下帽子(拼音)回到古詩中去了,你們會讀這首詩嗎?每人讀一行,請大家認真聽,爭當誦讀大王。(出示詩歌投影,指名試讀古詩。)
二、顯現(xiàn)意象,指導誦讀,領(lǐng)悟詩情
葉圣陶說過:“我們讀一篇東西,無論詩歌詞曲,總要像吃東西一樣,細細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來。”這種細細咀嚼、辨識滋味的過程,就是訓練朗讀、培養(yǎng)語感、積累運用的過程。
師:大家一邊讀一邊想,看看你能從詩中看到哪些景物?
(生:黃鸝、柳、白鷺、青天、雪、船、門、窗。)
師:小朋友都很聰明,能從簡單的文字看到美麗的景物。你們看到了怎樣的黃鸝?
出示:( ?)的黃鸝 ?( ?)的柳樹
(生:美麗、?搖可愛、?搖活潑、?搖金色、自由、歡快……)
師:黃鸝在干什么?你從哪個字知道黃鸝在叫?你們聽(播放音頻)——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生答略)
師:看來杜甫的詩還是一幅有聲音的畫!平時,你看到的柳樹是怎樣的?是呀,綠有濃有淡,有深有淺,“翠綠”是一種怎樣的綠呢?(出示圖片讓學生選擇)
師:對!這種剛長出來的、嫩綠的葉子,翠生生、油亮亮的,就叫——(翠綠)。(指導生讀詩句)
師:聽著小朋友的朗讀,老師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兩只活潑可愛的黃鸝站在翠綠的柳樹上,唱著動聽的歌?。▽W生邊讀,師邊板畫。)
師:近處,詩人看到了黃鸝、柳樹;遠處,詩人又看到天邊怎樣的白鷺?怎樣的天空?
出示:( ?)的白鷺 ?( ?)的天空
(生:自由自在、美麗、可愛、藍藍、無邊無際、蔚藍、高遠、寬廣……)
師:詩中說什么樣的天?在這首古詩中,青就是——(藍色的意思)。
師:多美的畫面呀,詩人看到了?搖?搖?搖 ? ? ?搖?搖。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了?搖?搖?搖 ? ? ??搖?搖。
(學生邊說,老師邊板畫。)
結(jié)合有“色”的語言和簡筆畫再現(xiàn)的意象,將學生帶入詩情畫意之中,使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感悟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的美麗畫面,進而產(chǎn)生真切的情感體驗,為在理解詩歌的基礎(chǔ)上讀好詩歌、積累詞語、運用說句的練習,增強對詩句的理解拉開序幕。
三、深入情境,畫中找詩,感悟精髓
詩不離畫,畫可賦詩。通俗易懂的詩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讀詩句想畫面”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難理解的字和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畫中找詩”來理解。
師:在遠空之下,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怎樣的雪?詩中是怎樣說的?(生答略)
師(出示圖片):這就是著名的西嶺雪山……這就是——(千秋雪)。
師:同學們,伸出我們的雙手,來圈一個小“窗戶”,一個小小的取景框。用你的取景框?qū)χ鲙X雪山(圖片)???,這雄偉、壯觀的雪景就鑲嵌在我們的取景框中了。這就是窗——(含)西嶺千秋雪。
師:來,把我們的鏡頭從遠處拉到近處。你的鏡頭里又出現(xiàn)了什么景物?
生:門泊東吳萬里船。(老師簡筆畫船)
師:誰能用“泊”組詞?(板:漂泊、停泊、湖泊)
師(指著“湖泊”一詞):這是個多音字,湖泊,應讀pō。課文中的“泊”字應讀bó;漂泊一般是指人在外流浪。詩句中“泊”的意思是三個詞中的哪一個呢?
師:你們知道這船是從哪來的?——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杜甫詩中的這幅畫,不但有聲有色……春天到了,細長的柳枝上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停著從東吳而來的船只,真是一幅祥和、動人的春景圖!
(男女生分句誦讀全詩)
師:聽了小朋友的朗讀,老師看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春天畫卷。杜甫的詩中還不止剛才看到的畫面,展開你們的聯(lián)想,說說你仿佛還看到哪些景色?
出示課件:春天來了,小草偷偷地( ?),桃花( ?),杜鵑花( ?)……這真是( ? ?)的春天!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教師為學生提供有關(guān)的圖片與簡筆畫,讓學生以雙手手指合成“取景框”……從而解決了本課教學的難點。在練說訓練中,教師采用先集中思維,描繪詩意給學生提供說話“樣本”,后發(fā)散思維,開拓學生思維的空間,自由練說更多的“春景”,不僅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而且有效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四、熟讀成誦,拓展延伸,升華認識
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恰到好處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學生立體式地把握詩詞的內(nèi)涵,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師:杜甫的詩不僅是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的畫,還是一首對子歌。詩里面藏著許多對子,想和老師就這首詩來玩對對子的游戲嗎?
……
師:好詩需要好音樂來配,現(xiàn)在讓我們伴隨著音樂再一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詩人一樣懷著愉快的心情,一道欣賞這美麗的景象,讀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播音樂,示畫面,生誦讀。)
師:小朋友,學了杜甫的這首七言《絕句》,你們想說點兒什么嗎?
(生自由說)
師:杜甫還寫了一首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五言“絕句”。
出示: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學生自由誦讀,齊讀。)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留出一定的時間來指導學生認真書寫生字。最后別忘了告訴學生,在經(jīng)歷成長和生活沉淀之后,再聽黃鸝鳴叫,再看白鷺翻飛,再輕誦品味,你們便會驚覺詩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這樣,古詩教學也會入詩入畫:千秋雪孕浩然水,萬里船競方尺臺。
(作者單位: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