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朱熹說過這樣的話:“以此知觀書不可茍,須熟讀深思,道理自見”。他的話道出了“熟讀深思”對“理解”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早已證明,學習語文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理解基礎(chǔ)上的熟讀背誦,同時,熟讀背誦的過程本身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理解,是辯證統(tǒng)一的。正因為如此,每冊語文課本都要安排相當數(shù)量的背誦的練習,這也是《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必須完成的任務(wù)之一。本文根據(jù)《中學語文課程標準》里要求,具體論述如何進行古文理解背誦。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理解;背誦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6-174-01
背誦不僅是一種好的語文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好的語文學習方法,沒有背誦,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的提高將是一句空話,這是因為,背誦是積累、豐富知識的重要手段、背誦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書面語表達能力、背誦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構(gòu)建精神世界,促進智育和德育的發(fā)展。語文背誦意義重大,但一直以來背誦都是學生心中的“痛”,“記不住”和“忘得快”成為背誦的兩大病癥。因此,找到一個快速有效的背誦方法一直是老師和學生的追求。本文抓住背誦的核心——理解,并從文章“體式”的角度來談不同的文體該如何進行理解背誦。
一、理解是背誦的基礎(chǔ)
語文背誦的意義重大,《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學生背誦篇目又多,任務(wù)很重,導致許多學生畏“背”如虎,找到行之有效的背誦方法尤為關(guān)鍵。語文背誦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有人提出的強化記憶法、表演示范法、小溪匯合法,提示句頭法、朗讀分合法等等,但背誦也像寫作一樣,雖有大法,但無定法,要因人因文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所以,無論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以理解為基礎(chǔ)。
古老的“死記硬背”是“機械識記”,它主要是記字符;“理解記憶”則是強調(diào)理解在先的“意義識記”的背誦法,研究表明,意義識記遠比字符識記要快且不易遺忘,建立在理解基礎(chǔ)上的背誦,耗時少且記得久。
二、古文的理解背誦
理解背誦法,是在學生理解、體會的基礎(chǔ)上,采用豐富多彩的方式,讓學生在畫面明了,文理清楚、思路清晰、內(nèi)容真實豐富的基礎(chǔ)上,輕松愉快地、準確快速地背誦。
語文教學大綱里規(guī)定背誦的重點篇目,可以歸為四類:文言文、古詩詞、現(xiàn)代詩詞、現(xiàn)代散文。每種體式都有其各自的特點,下面筆者從文言文出發(fā)看怎么進行理解背誦。
文言文大多篇幅較長,在背誦之前,要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正確,停頓恰當,讀出文言的味道;要粗通文意,對全文的結(jié)構(gòu)、思路和關(guān)鍵性語句也要有個大體的理解。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低聲快讀,反復讀,讀得很熟。于是開始背,一段一段地背;一段之中,一層一層地背;一層之中一句句地背。背了上一句,再背下一句,連句成層;背了上一層,再背下一層,連層成段;背了上一段,再背下一段,連段成篇。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全部背出之后,對不夠熟練、容易出錯之處,要多下工夫,可一邊背一邊寫。直到朗朗上口,滔滔不絕,達到不假思索,一氣背完全篇的地步。如背誦議論文,可以從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入手;背誦記敘文,可以從了解和掌握有關(guān)事實、記敘順序入手。
以《勸學》為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本段揭示中心論點)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本段論述學習的意義——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依次用“青”、“冰”、“木的變化”等比喻來說明問題。注意幾個比喻的本體和喻體都是什么,依次背誦。)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本段論述學習的作用——彌補自己的不足。抓住兩個“不如”,依次用了“登高之博見”,“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者”,“假舟楫者”等幾處對比講明善于利用“物”的人,才能成為“君子”。)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不在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本段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依次圍繞積累、堅持、專心三個方面展開,邏輯性很強,且讀起來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抓住積土、積水、積善、積跬步、積小流、騏驥、駑馬、蚓、蟹等關(guān)鍵字詞輕松就能背誦。)
理解了本文的三個分論點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二十個比喻,以此為線索,層層深入,各個擊破,達到事半功倍的背誦效果。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背誦的方法形式有很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理解背誦是語文背誦之根本。然后對于不同體式文章,我們以不變應(yīng)萬變,抓住“理解”這個核心,根據(jù)其文體特點“對癥下藥”,在背誦中既加深了對文本的認識又訓練了個人的思維,使語文背誦從枯燥無味的死記硬背向趣味橫生的對話交流轉(zhuǎn)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