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敏
【摘要】小提琴因其柔美的音色和寬廣的音域成為受人們青睞的樂器之一,小提琴演奏是對原始音樂作品的再加工與再創(chuàng)造,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行為。在中專音樂教育中,加強小提琴演奏教學,構建高效的小提琴演奏課堂教學氛圍,提升中專生的小提琴演奏技能是音樂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本文對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究出高效的教學模式提高小提琴演奏教學效率,以饗讀者。
【關鍵詞】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模式
隨著大眾教育普及和中專小提琴專業(yè)教學改革逐步白熱化,原有的小提琴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當代社會培養(yǎng)多樣化小提琴專業(yè)人才的實際需求,亟待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中專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階段,其要想提升小提琴演奏教學水平,必須基于學生學習心理、學習實際與學校自身發(fā)展,探索出新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走出當前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中的困境。
一、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中專學校作為文化藝術、職業(yè)技能教育的重要場所,在小提琴演奏教學方面,旨在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多樣化小提琴演奏高手。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不僅需要理論扎實的小提琴音樂人才,同時也需要實踐能力較強的綜合性小提琴藝術人才,中專小提琴教學應適應社發(fā)展需求,不斷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力爭培養(yǎng)更多的社會實踐性藝術人才。但目前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中專生的小提琴水平普遍較低。由于中專生生源的復雜性,學生的小提琴基礎知識普遍較低,專業(yè)性很弱,很多學生小提琴水平都在八級甚至以下,當然也有部分處于八級以上,但少之又少,這使小提琴教學陷入困境。二是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單一、落后,只注重傳授學生的小提琴理論知識、演奏技巧,而忽視了對學生音樂領悟力和鑒賞力的培養(yǎng),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力缺乏。三是小提琴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只注重傳授,不注重為學生提供實踐練習的機會,學生小提琴演奏水平得不到提升。四是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在教材選擇與課程設置方面存在漏洞。
二、完善中專小提琴教學模式的途徑
(一)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
中專生自身重視職業(yè)技能提升而忽視音樂藝術學習的思想,再加之小提琴演奏基礎薄弱,水平普遍較低。因此,教師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愛好和音樂需求,多途徑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改變學生小提琴學習的敷衍心態(tài),使其處理嚴肅、科學、認真的學習心態(tài)。教師在提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yǎng)時,一方面要注重小提琴技術教學,同時也要結合教學實踐,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閱讀一些中外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史論與文獻,拓展學生知識。除此之外,中專學校也可以適時聘請一些中外知名小提琴專家來校講座,在擴展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演奏技能、增強學生音樂感受力、領悟力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也音樂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小提琴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不斷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中專小提琴教學理念
傳統(tǒng)的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理念,要么將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置于教學重要地位而忽視對學生演奏技巧的培養(yǎng),要么過分重視演奏技巧,而忽視對學生音樂感悟力和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這兩種極端教學理念已不適應小提琴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亟待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中專學校在小提琴演奏教學方面應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實踐演奏技能放在教學的核心地位,并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音樂認知和教學內容科學、合理進行教學設置,明確教學目標,完善教學模式。本著創(chuàng)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情感體驗教學模式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激情,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與喜好,全面提高中專生的小提琴演奏綜合技能。
(三)促使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模式多樣化
傳統(tǒng)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很難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同時也不利于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思想容易僵化、固化,影響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故應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基于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學習基礎采用多樣化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模式。對于小提琴演奏基礎薄弱的學生群里,可采取集群式教學模式,這樣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僅利于教師開展針對性教學,同時也幫助基礎薄弱學生夯實小提琴音樂基礎。對于小提琴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采用合作探究學習訓練模式更有利于學生之間互補交流,相互提升。除此之外,運用情感體驗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營造聲情并茂的小提琴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提升音樂感悟力和鑒賞力,更能提升學生的小提琴演奏表現(xiàn)力,從而推動學生小提琴整體演奏水平的提高。
(四)選擇合適教材,科學設置小提琴課程
受中專教育全面發(fā)展,凸顯技能教育理念的影響,音樂課程在設置方面存在一些漏洞,一般來說,中專學校在職業(yè)技能必修課方面安排課程較多,課時充足,而音樂藝術課程安排較少,課時不足,嚴重影響小提琴演奏教學的進程。小提琴演奏課程內容較多,包括演奏姿勢、小提琴音準、小提琴顫指、小提琴演奏節(jié)奏和速度、小提琴音樂表現(xiàn)等多方面。如果課時不足,課程安排與設置不合理,學生小提琴演奏技能的提升便成為紙上談兵。因此,必須優(yōu)化課程設置,增加小提琴演奏教學課時,同時設置小提琴演奏理論與實踐課程,并選擇內容完整、系統(tǒng)性較強的小提琴教材,使其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小提琴學習需要,保證中專生小提琴技能與音樂素養(yǎng)的雙向提升。
綜上所述,隨著藝術文化的發(fā)展繁榮,小提琴演奏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逐漸受到了更多人的矚目,我國中專教育也將小提琴演奏作為藝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專小提琴演奏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諸如學生小提琴演奏水平低、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選擇不當?shù)葐栴},教師應不斷完善小提琴教學模式與方法,并提升自身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更多的小提琴演奏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達.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學模式探析[J].華夏教師,2013,03:30-31.
[2]劉宇.淺談如何克服小提琴演奏中的障礙[J].大眾文藝,2013,08:143-144.
[3]何宇峰.高校小提琴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探討[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0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