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高
摘要:當今的社會越來越凸顯出英語溝通能力的重要,與之相對應的高校英語除綜合英語外大多開設大學英語聽說課。新鄉(xiāng)學院則有針對性的對藝術專業(yè)學生開設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本文以新鄉(xiāng)學院藝術專業(yè)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他們的英語現(xiàn)狀,有針對性的對英語教師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教師的角色定位。
關鍵詞:藝術專業(y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策略
一、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必要性
當今社會,英語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有些企業(yè)在招聘人才時不再要求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英語專業(yè)四級、八級等英語類證書,要求實測英語水平,即無論是否有英語類的證書,只要可以勝任英語類相關工作即可。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不局限與對文獻材料的理解與翻譯,更多要求是對應聘者用英文與客戶的無障礙溝通,應聘者有能力具備參加國際洽談會及專業(yè)技術交流會等。這就是現(xiàn)代大學英語重視大學英語聽說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語言并不只是存在于文本材料中,當今社會的國際交流與洽談,更多要求的是對人才的聽說方面的能力。
根據(jù)教育部下發(f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1]。聽說的能力培養(yǎng)需要語境,大學英語的視聽說課程中有視頻材料,這就便于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綜上所述,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藝術專業(yè)大學英語現(xiàn)狀分析
藝術專業(yè)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從中小學甚至更早就側重藝術上的學習,在高考錄取時,專業(yè)成績尤為重要,文化課成績又普遍低于其他專業(yè)的學生。這一現(xiàn)狀導致在整體上藝術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略低于其他專業(yè)。
三、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策略
(一)要有針對性
分級教學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從而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實際需要[2]。藝術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整體上水平略低,但是這并不代表沒有英語優(yōu)秀的學生。建議把學生按照不同的水平進行分級,在分級的命名上要避免對英語水平較弱的學生造成心理上的沖擊。例如可把學生分成三類:甲類、A類、I類。分別對應英語水平的高、中、低。每類下可再分成若干班進行教學。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可避免聽說能力強的學生訓練無挑戰(zhàn)性的話題和低水平的英文表達,同時可避免聽說能力弱的學生訓練難度過高的聽力和口語內容。新鄉(xiāng)學院通過大學英語四級的學生可以申請免修,期末成績以備注免修的方式按98分直接計入成績單。這項舉措一方面可把學生進行分級教學,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沒有通過大學英語考試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材的選擇性
分級教學對教材的選擇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新鄉(xiāng)學院大學外語部針對學生不同的專業(yè)使用四種大學英語教材,在教材的選擇上做了許多的努力。就藝術專業(yè)的學生使用的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3]來講,對分級教學非常有益,因為教師用書中提供補充活動,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因材施教。每單元亦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然而就本人對的實踐經(jīng)驗來看,藝術學生大二上學期使用該教材的第三冊開始,相當一部分學生感到難度偏大,出現(xiàn)精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該教材主要是針對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設計的,對藝術類學生來說難度偏大,學生學習吃力,從而存在著畏難情緒。這就要求我們在教材問題上,教師及時反映教材與學生的協(xié)調性,必要時做出教材的調整。
(三)專業(yè)性與趣味性
在分級教學中,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所使用的教材應更加突出藝術學生的專業(yè)性。這就要求大學外語部多了解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找出能與其專業(yè)相適應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材。藝術專業(yè)中許多與西方有關的課程,如西方美學史,西方美術史,西方建筑史等。大學聽說課教師可以給英語水平較高的班級推薦與其專業(yè)相關的英語書刊、雜志、網(wǎng)站等英文文獻資源。豐富他們對本專業(yè)的學習,也加強與本專業(yè)相關的英語學習,保持學習上的國際化,對學生將來的論文設計、就業(yè)、及就業(yè)后的再學習都有益。
對于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要注重他們對英語的趣味性培養(yǎng)。有些學生意識不到學英語的必要性,對英語提不起興趣。這就對教師的因材施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藝術專業(yè)的學生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記憶力好,可塑性強,這些特點都有利于英語的學習。教師要在思想上多加強對學生英語必要性意識的培養(yǎng)。教學、教材難度適中,防止學生出現(xiàn)放棄和抵觸的情緒。
(四)教師的導向性-角色定位
現(xiàn)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對英語教師的要求很高?!缎乱曇按髮W英語視聽說教程》可操作性極強,從每單元的Lead-in開始,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為了照顧到班級中不同水平的學生,除教材中提到的話題外,可依據(jù)本單元的主題再給出一兩個話題。這樣不至于限制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多些機會來展示和練習。在教學形式上采用分組教學法,即四人一組共同討論口語話題,討論中允許使用手機來查閱相關詞匯,程度稍差的班級要建議學生在討論時先寫在練習冊上。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指導幫助,或者直接參與某組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組推出的發(fā)言人在課堂上展示。在發(fā)言人進行發(fā)言時,教師不要直接干預學生的錯誤。Krashen(1982)曾指出,教學中糾正學生錯誤會導致學生產生防備心理,學生會逃避語言復雜結構,并重形式而輕意義,阻礙語言習得[4]。學生出錯的對策是在學生發(fā)言后進行點評,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多鼓勵幫助他們克服膽怯。
《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中的英語聽力教學應充分利用視頻資源。具體教學步驟上建議使用階段式教學法。第一階段為看視頻初步了解階段,第二階段為看視頻加字幕的講解階段,本階段包括對教材問題答案的講解。第三階段為無字幕的自查階段,即學生個人了解個人對材料的理解程度。階段式教學法要結合重復式教學法,即每一階段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若干次的視頻播放。
在聽力教學中,根據(jù)課堂時間,可進行聽說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進行完聽力教學后,基于聽力的主題引出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該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聽力原材料,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
四、結語
藝術專業(yè)大學英語視聽說的教學需要了解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材進行分級教學,同時要兼顧不同類學生的專業(yè)性和趣味性。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導向性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得進行口語、聽力訓練和評估,以達到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鄭樹棠 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4]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