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聲樂藝術當中,我們追求聲、情、意三者之間的結合。結合了這三者的聲樂藝術作品,相對而言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對于聲樂藝術中聲、情、意結合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對于聲樂藝術有一個相對而言較為全面的理解。本文從演唱技術、聲情并茂演唱、從生活中歌唱三方面,研究了聲樂藝術中聲、情、意結合所產生的作用。
【關鍵詞】聲樂藝術;聲音;情感;意境;結合
聲樂藝術是一種非常適合用來表達感情的藝術形式。我們國家從古至今,就有很多關于聲樂藝術的典故,例如我們常說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就是在講述,聲樂藝術可以讓我們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國從古至今一直推崇的聲樂藝術,是“字正腔圓,聲情并茂”。聲音是表達聲樂藝術的基礎,情感是聲樂藝術欣賞或創(chuàng)作活動,上升到一定的精神高度才會產生。而意境則是一種最高的聲樂藝術體驗。我們在進行聲樂藝術表演的時候,應當將聲樂藝術當中的聲、情、意三者相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獲得聲樂藝術最好的藝術體驗。
一、聲音情感意境的結合需要演唱技術
我們若想將聲樂藝術中的聲、情、意相互結合在一起,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演唱技術。聲音、感情、意境需要高超的演唱技術來表達,而演唱技術也需要聲音、感情、意境來發(fā)揮。從筆者多年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來看,許多初學聲樂藝術的人,在聲音上表現(xiàn)得不是很完美,通常他們的聲音顯得蒼白無力、不帶感情。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演唱技巧,不懂得發(fā)聲原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他們逐漸掌握了像鼻腔共振、美聲唱法、民族唱法等唱歌技巧之后,就會在技術的引導之下,開始在自己的歌唱當中逐漸地帶進情感,通過長時間的磨礪,就會領悟到唱歌所帶的意境。
歌唱技術在新生代學生當中的教育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片面地追求學生歌唱技術的進步,而忽視掉學生聲音的發(fā)展,歌唱技術與聲音的發(fā)展兩者缺一不可。新生代學生是我們祖國未來歌唱藝術的希望和繼承者,未來聲樂藝術當中聲、情、意之間的相互結合,還需要這些祖國未來的花朵付出努力。我們要以一個全面的角度,看待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不能片面地追求一個角度的發(fā)展。只有當聲音和歌唱技術共同發(fā)展了,我們才能促進聲樂技術的不斷提高,才會唱出動人的音樂。例如我們唱吳青峰的《小情歌》這一首歌的時候,我們會用到很多的轉音技巧來進行演唱,這樣就會營造出一種歡快愉悅放松的氛圍,使得歌曲的演唱效果達到最好。
二、聲情并茂演唱的重要性
我們若想實現(xiàn)聲樂藝術中聲音情感意境的結合,在擁有高超的歌唱技術之后還是不行的,因為在歌唱的時候如果不能做到聲情并茂,僅使用歌唱技巧,那么也不會得到聽眾的認可。只有做到聲情并茂得去演唱,才能夠做到聲樂藝術中聲、情、意的結合。歌唱,不能為了喧嘩取眾,也不能為了迎合大眾口味,更不能故意炫耀演唱技術,而是要以一顆平靜的內心,聲情并茂地進行演唱,唱出自己心中那份炙熱的情感。只有這樣的音樂,才會帶給人以最純真的感動,也只有這樣的音樂,更容易做到聲樂藝術中聲、情、意的結合。例如我們演唱光良的《童話》,結合這首歌的背景故事,一個男孩在臺上進行演唱,他的女朋友因為疾病而倒地,男孩子在極度悲痛中演唱這首歌,我們在進行這首歌的歌唱時,就要帶著悲傷的情愫來進行演唱。
三、從生活中去歌唱
我們抒發(fā)的歌曲感情,很多都是來源于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對的。例如李佳薇的《煎熬》,這首歌的主歌部分音律平穩(wěn),像是在講述生活當中一對戀人的故事,副歌部分音調突然升高,就像是生活當中戀人之間分手時的情境,這樣的歌曲只有經歷過類似的生活,才能寫得出和唱得出。縱觀我們國家很多經典的曲目,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xiàn)代歌曲,無論是民族演唱方法還是流行唱法,都是從生活當中的經歷和感受中,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生活當中的很多酸甜苦辣都放到了歌曲當中,因為歌詞上的感觸,我們常常將自己的真實經歷就想象成歌詞所描寫的那樣,以為這歌就是在唱自己的生活經歷,如此我們就能夠用最真摯的感情去唱,從而在歌曲當中帶上我們深沉的情感,從而能夠讓這首歌能夠有一個好的歌唱效果,感染更多的人,打動更多的人。例如我們演唱鄧紫棋的《泡沫》時,就可以想象許多彩色美麗的泡沫在我們的腦海里,我們演唱張學友的《遙遠的她》放佛就能感受到男孩與女孩之間的故事,我們演唱林俊杰的《曹操》,仿佛就置身于三國時期的一個戰(zhàn)場上一般。這些感受的出現(xiàn),與我們生活有關聯(lián),這樣的歌唱才會真正地做到聲樂藝術中聲、情、意的結合。
除了以上我們所講到的方面,我們在進行聲樂藝術的研究中,要想做到聲、情、意三者之間的結合,還要多多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因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作家,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的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歌曲,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很難徹底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也要適應現(xiàn)代化快餐式文化存在的現(xiàn)象,牢固地堅持在聲樂藝術中做到聲、情、意的結合。
四、總結
聲樂藝術中聲、情、意三者之間的結合,為聲樂藝術帶來了深厚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因此本文對聲樂藝術當中聲、情、意的剖析,可以讓我們創(chuàng)作出更加更加優(yōu)秀的聲樂藝術作品,讓我們對于聲樂藝術的教學和學習,有一個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常晶晶.借鑒多元文化,發(fā)展民族藝術——淺談民族聲樂藝術[J].歌海,2009(03).
[2]楚泓.聲樂作品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演唱之初探[J].大眾文藝(理論),2009(08).
[3]黃曼霞.淺談聲樂中藝術修養(yǎng)的重要性——聲樂愛好者從幾個方面加強藝術修養(yǎng)[J].才智,2009(08).
作者簡介:張時俊(1984—),男,四川自貢人,畢業(yè)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大學,碩士研究生,現(xiàn)任四川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