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艷
摘 要:學生學習數(shù)學,出現(xiàn)錯誤是難免的,它就像一面鏡子,能夠反映出“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偏差。教師要關注和分析學生錯誤的成因,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耐心地幫助他們糾正錯誤。讓學生的學習錯誤成為寶貴的教學資源,促進課堂教學。
關鍵詞:錯誤;教學資源;小學數(shù)學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2—0086—01
作為教師,最頭疼的莫過于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其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新知的掌握本身就是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而逐步完善的。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因認知的偏差與失誤而出現(xiàn)錯誤,這些錯誤資源如果老師能巧妙地加以利用,充分挖掘錯誤中的合理因素,尋找錯誤中的有用價值,錯誤就能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讓數(shù)學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一、關注錯誤,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探索,感悟錯誤
數(shù)學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不斷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切磋,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錯誤的信息。這時,如果教師能獨具慧眼,及時捕捉到錯誤的教學信息并巧妙地在教學中加以運用,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討論,探究錯誤的根源,就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知識的建構。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當講完概念后,我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來判斷。講到平行四邊形時學生們出現(xiàn)了異議:有學生認為它是軸對稱圖形,也有同學認為不是。面對不同意見,怎么辦?我說:“既然大家意見不一,就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平行四邊形折一下?!?/p>
一個學生舉著折好的平行四邊形說:“我折了,發(fā)現(xiàn)兩邊確實不能重合,所以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保ù蟛糠謱W生表示贊同)這時,又一個學生說:“用剪刀剪開,兩邊不就重合了?!瘪R上有學生說:“不對,不能剪,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中只說對折后重合,沒有說剪?!绷硗庖粋€學生補充說:“如果剪開的話,原來的圖形就被弄壞了?!保ù蠹叶夹α耍?/p>
師:“現(xiàn)在你們都明白了吧?看來,有時候僅憑眼睛看是不全面的?!?/p>
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判斷后,老師沒有馬上加以否定,而是引導學生討論探索,不但使學生糾正了錯誤,而且對平行四邊形和軸對稱圖形有了更深的認識。可見,這種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學生自主交流基礎上的思維活動更有效、更深入。
二、善待錯誤,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自我反思,糾正錯誤
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掌握算理,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在教學的關鍵處適時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如在六年級教學“至少要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才能拼成一個較大的正方體”一題時,題目一出,學生的回答異口同聲:“4個?!痹谒麄兛磥?,4個小正方體肯定能拼成一個大正方體。回想以前,學生也會發(fā)生這種一邊倒的錯誤,解決辦法通常是老師來講解、比劃,反復強調不是“4個”,而應該是“8個”。盡管如此,在做題時學生還是出現(xiàn)了“4個”的錯誤答案。這時,我靈機一動,說:“請同學們馬上用手中的小正方體擺一擺吧!”
“不對,應該是8個?!?/p>
“是呀,是8個。”
“怎么不是4個呢?噢,我明白了……”
聽著這來自學生心底的聲音,我會心地笑了,故作驚訝:“怎么啦,剛才還一口咬定說是‘4個,怎么一會兒就反悔了?”一個學生說:“老師,4個小正方體只能堆成上下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我本來以為應該是正方體,沒想到堆成后才發(fā)現(xiàn)應該是‘8個??磥磉€是動手操作一下更準確啊!”
多好的回答??!其他同學也都開心地笑了,他們都在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這個錯誤而高興!整個過程我沒講幾句話,只是讓學生自己操作,在操作中感悟和體會,相信這個結果學生會記得更牢。實踐證明:在教學的關鍵處適時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減少錯誤。
三、誘導錯誤,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激活思維,改正錯誤
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是一個親身經歷、動手實踐、主動探究的過程。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思維能力弱,考慮問題片面,容易出錯。這時,如果教師能巧妙地設置“陷阱”,誘導學生暴露出錯誤觀點,再加以引導分析,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思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年級學生碰到計算大長方體里可以放幾個小正方體的題目,常常習慣用大體積除以小體積,有時計算結果往往與實際不符,盡管老師再三啟發(fā),仍有學生迷惑不解,為此我設計了下面一題:“在一個長9厘米,寬5.5厘米,高7厘米的長方體紙盒里,可以放幾個棱長5.5厘米的正方體?”學生都這樣算:9×5.5×7÷(5.5×5.5×5.5)≈2(個)
這時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讓學生動手來親自操作。學生們爭著來做,可怎么放都放不下去,一個個失敗而歸!到底是什么原因?學生們迷惑不解,陷入沉思。這時,一個反應敏捷的學生說:“里面是有空間,但這些空間不能合在一起,而正方體是固體,不能變形,所以盡管有空間,還是擺不下?!鼻?!學生自己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那到底應該怎么計算呢?”我趁熱打鐵問。學生想了一會兒,有人說:“不能只看大體積和小體積,應該從長、寬、高的角度分別去考慮!”多好的回答啊!學生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所以,在教學關鍵處巧妙設置一個“陷阱”,它就像一首清新的小詩,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越陷越深”,最終并從錯誤的迷途中走出來,不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還讓課堂變得活躍而富有韻味。
總之,錯誤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善用智慧去捕捉教學中的“錯誤亮點”,合理利用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現(xiàn)象,課堂定會綻放出更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任曄.錯誤:數(shù)學課堂因此而精彩[J].吉林教育,2009(11).
[2]莊海翔.讓“錯誤”成為數(shù)學教學的亮點[J].小學教學參考,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