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鋒
【摘要】學前教育聲樂課程是學前音樂課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演唱水平和音樂素質,為將來從事幼兒音樂教育的學生提供知識僅能儲備。其課程特點具有鮮明的幼教特色。本文通過合理的教學模式、恰當?shù)慕虒W內、專業(yè)的教學方法來論述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聲樂教學。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教學特色
學前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較高素質的新型幼兒教師,他們不儀要掌握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還要牢同掌握彈、唱、跳、說、畫、做等六項基本技能。其中,歌唱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從事職業(yè)活動的基本技能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聲樂課程也是各個幼教學校的必備專業(yè)課程。學前教育的聲樂課不同于專業(yè)院校音樂系的課程,在教學實踐巾我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聲樂教學課程有r更深刻的認識,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和分析:
一、合理的教學模式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聲樂課教學模式不同于藝術學院聲樂專業(yè)學生的聲樂課模式。在藝術學院,聲樂課都是“一對一”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源于歌唱的特點。那么,學前教育聲樂課要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才好呢?我認為首先要遵循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合理、高效地安排。學前教育學生的生源大部分來自于農村,音樂教育相對比較落后,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接觸參差不齊,而幼教學校教學條件相對比較落后,而畢業(yè)的學生主要從事幼兒教育,并非專業(yè)的聲樂教學,所以,我認為學前教育的聲樂教育模式應該以集體課和小組課為主導,個別課為補充的教學模式最為合理。
集體課,主要以集體多人的形式進行聲樂教學。主要講解聲樂的基礎理論知識,比如正確的站姿,發(fā)聲的方法、狀態(tài),歌唱的呼吸、表情、動作,以及歌唱的吐字咬字,行腔韻調等等,讓學生對歌唱的發(fā)聲過程有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A理論知識的集體授課有效的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有利于教學資源和教學成本的節(jié)約,也有利于學生把握歌唱的共性和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在集體巾把握自我自我和自我歌唱能力的發(fā)展。
小組課,依據(jù)學生自身的不同條件和演唱水平進行分組教學的形式。分組后按照各小組的水平進行分開訓練,學習內容包括練聲曲和演唱曲目的選擇。通過分組學習讓同學們一起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共同學習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個別指導,包括對條件及演唱水平突出的優(yōu)異學生進行強化指導,以及對聲樂演唱進步不明顯的同學進行補習。這樣的單獨訓練不儀讓好學生更突出,也使差學生有進步追趕的能力,讓同學們了解自己,改進自己,從而科學、合理地解決教育教學不均衡的問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
二、恰當?shù)慕虒W內容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要遵循發(fā)展規(guī)律,聲樂教學也是如此。學前教育的聲樂課程內容必須符合其教學目標,并且要結合實際循序漸進。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要采取不同的內容。比如:一年級要加強聲樂基礎的訓練,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和正確的發(fā)聲方法,演唱較為簡單、容易的曲目;二年級要開始演唱難度逐漸增加的藝術歌曲,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并加入幼兒歌曲的表演唱,把所學聲樂技巧運用劍兒歌當巾,為以后的幼兒同教學做積累。這樣,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情況和其將來要從事的職業(yè)特點,在歌曲學習內容的安排上我們由淺人深安排教學內容。
藝術歌曲的選擇。初接觸聲樂的學生首先要學習一些簡單的藝術歌曲,選取旋律優(yōu)美,短小精致,藝術價值比較高的作品進行演唱,對于確立聲音概念和正確的發(fā)聲有很大的幫助。例如《花非花》、《絨花》、《搖籃曲》等,當學生把這些這些短小精致的曲目唱好之后就可以加大難度,學習《共和國之戀》、《踏雪尋梅》、《紅豆詞》、《鼓浪嶼之波》等歌曲,這些歌曲有利于學生提高演唱水平,把握不同風格的作品,同時提高自己的音樂欣賞水平及素養(yǎng)。
幼兒歌曲的選擇。學前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學生主要從事幼教工作,教學主要以兒歌為主,所以,幼兒歌曲的表演唱學習也是我們學前聲樂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聲樂課巾加入兒童歌曲表演唱不儀直接關乎他們將來的教學內容,也讓他們r解不同兒歌的特點、結構、風格和演唱方法。在兒歌選擇上要以現(xiàn)在幼兒同教學中實際采用的曲目為準。比如《吹泡泡》、《哇哈哈》、《小紅帽》、《藍精靈》等等,既優(yōu)美動聽、炊快活潑,又陶冶情操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
三、專業(yè)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和演唱一首歌的過程巾,我要求學生先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了解歌曲,通過詞曲作家讓同學們去進行第二次創(chuàng)作。這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要發(fā)白內心的體會,再加上自己感動,要同詞曲作家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達成共識,從而加深對歌曲的理解:比如,先通過歌詞的朗誦,從字里行問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歌詞就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而且要把自己融人其中,按第一人稱進行演唱。然后讓同學們初步r解旋律的色彩和特點,了解旋律發(fā)展的變化即速度的變化,和為什么會由此變化,在變化的過程巾又可以分成幾個層次,在演唱的過程巾又要注意哪些方法等等。最后,讓學生們進行全曲的視唱練習,并要求在旋律的演唱巾也要有感情成分。
然后,對歌詞進行分析,首先要求學生朗誦歌詞,在帶大家反復吟誦的過程中,有感情的投入,表情釋放,找準感覺,首先要找準旋律與歌詞之間的強弱關系,其次是確定歌曲的演唱要求及方法,然后進行重點教唱。特別是對個別字的“吐字、咬字、行腔、歸韻”進行重點說明。同時也要注意句與句之問不同的換氣方法和銜接。
這樣,學生能在理解歌曲的前提下用情歌唱,從而達到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演唱及教學水平,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