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 單韌 曹東波 劉鑫
摘 要:本文在研究大學英語教學理論的基礎上,針對國內外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分析了利用新媒體構建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可能性。同時,以沈陽工程學院為例分析探討了實施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旨在提高大學生英語口語綜合交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新媒體;就業(yè)
引言: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我國對具有較強外語尤其英語交際能力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就業(yè)市場對大學畢業(yè)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也提出了明確要求。然而就目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而言,口語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的口語能力較差。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及如何改進當前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方法,已成為了高校教師所面臨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新媒體正改變著各行各業(yè)的面貌。新媒體環(huán)境無疑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極為有利的環(huán)境。新媒體的交互性對于傳統知識傳播和獲取缺乏交互的問題進行了徹底的改變。交互性特點使得高校在進行英語人才培養(yǎng)時可將傳統方式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依照個人發(fā)展需求,主動尋求和選擇所需要的知識信息,并利用新媒體提供的平臺進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對傳統單向性傳輸知識的教育模式是一個巨大的沖擊。
一、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分析
口語訓練課作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模塊,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口語應用能力的有效載體。自從實行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來,傳統的精度課程已明確分為了聽說+讀寫或綜合英語課程兩門課程。相應地,國內外大部分高校開始了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實踐與研討。對于口語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測試方法也不斷進行著探討和改革,國內外很多研究人員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從教學的各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中得出了具有指導意義的教學理論,但是,在教材研究,教學手段革新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并深入研究解決的問題。以沈陽工程學院為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課堂訓練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目前大多數高校使用的口語教材更新比較慢,實用性也不強。
二、實施方案與內容
首先,以沈陽工程學院14級理工類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學生進行口語需求的問卷調查。從市場需求入手,以問卷、訪談等形式了解用人單位對不同專業(yè)英語交際能力的具體要求,分析學生的實際需求,獲取一手資料,確定理工類專業(yè)英語口語教學目標。同時,查閱國內外有關英語口語教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英語口語教學的文獻材料,確定研究方案,保證研究成果的可行性與可靠性。在此基礎上,將研究結果應用到英語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摸索并檢驗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制作口語電子書并應用于教學實踐。最后,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利用制作的口語訓練內容。同時將口語課搬進多功能語言實驗室,加強對學生的監(jiān)控與考核。課下發(fā)動學生積極利用QQ群、互動社區(qū)、微博等媒體進行合作學習,將視聽說課延伸到課外。
在教學內容方面:首先進行資料收集:收集理工類專業(yè)口語教學素材,為口語教學語境的構建做好充分的準備。接下來進行內容設計:利用網絡環(huán)境,對收集的口語教學素材進行加工、設計,創(chuàng)設有實踐意義的語言訓練模塊。最后進行教學模式實踐:將口語電子書應用于日常教學中,并將傳統的口語課堂搬進多功能 語言實驗室,利用其細化的口語教學功能,強化對學生的監(jiān)控與考核機制,完善“視一聽一說”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效果來檢驗教學模式的實用性。根據學生反饋及時做出調整。
總的說,教學內容實用性強。改革傳統的、僅基于書本的口語教學內容,設計多元化口語技能訓練內容,密切聯系其專業(yè)、就業(yè)需求。教學實踐手段新穎。豐富傳統的多媒體網絡內涵,充分利用智能網絡學習平臺(MyET-MyCT),結合校園網絡平臺。
結論:中國高等教育正面臨著革命性的調整,85%的本科院校即將進入轉型期。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就業(yè)要求也從以往的重知識變?yōu)楝F在的知識與技能并重。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實行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研究與實踐,無疑適應了這一變化,適應了社會對于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高校學術的英語口語學習應更多的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口語技能訓練方面,除了保證充足的教學時間以外,教學內容也要根據不同專業(yè)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充實。使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更具有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軍.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M].吉林大學,2014(04)
[2] 曹莉萍.新媒體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上海師范大學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為例[M].上海師范大學,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