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春
河南濟源市人民醫(yī)院骨二科 濟源 454450
手法復位在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型中應用價值分析
馮德春
河南濟源市人民醫(yī)院骨二科 濟源 454450
目的 了解手法復位在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型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68例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2組,對照組予以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實驗組實施手法復位聯合小夾板外固定法治療,觀察2組療效。結果 (1)Neer評分比較:實驗組患者疼痛、功能、活動、解剖評分(30.36±1.22,24.68±2.70,8.06±0.84,22.53±1.81)較對照組(30.34±2.18,25.10±2.72,7.86±0.68,21.45±2.7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療效對比:實驗組滿意率(91.1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64.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法復位治療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療效確切,手術風險低,值得臨床應用。
手法復位;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應用價值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頸以遠2 cm左右至肱骨頭關節(jié)面間的骨折,涵蓋大結節(jié)、肱骨頭、肱骨干近端、小結節(jié)骨折,易發(fā)于中老年患者。肱骨近端NeerⅠ、Ⅱ型骨折多用非手術方法治療, NeerⅢ-Ⅴ型骨折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2012-03—2014-03間,我院對68例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分別應用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和手法復位聯合小夾板外固定治療,現將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68例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做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實驗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0~74歲,平均56.67歲。病程2~10 d,平均4.15 d。致傷原因:18例交通事故,10例例跌傷,2例墜落傷,4例其他。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22~76歲,平均58.36歲。病程3~9 d,平均3. 94 d。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7例,1跌傷1例,墜落傷3例,其他3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實驗組:取仰臥位,臂叢神經麻醉下做骨折遠近端牽引,并對外科頸骨折進行矯正。外展型應用雙手拇指按壓,其余各指將端提骨折遠端內側環(huán)抱,做內收動作。內收型應用拇指對骨折近端內側進行按壓,其余各指將端提骨折遠端外側環(huán)抱,做外展動作。后伸型環(huán)抱外科頸骨折端前面,沿著后方位推擠,促使上臂前屈,舉過頭頂,進而對向前成角進行矯正。并發(fā)大結節(jié)骨折于肩關節(jié)外展位對大結節(jié)朝下推壓,合并小結節(jié)骨折朝外推小結節(jié)。復位后,屈肘呈90°??蹞舫吖曲椬觳课?,誘發(fā)骨折端嵌插。應用4塊超肩小夾板進行固定。待復位后,堅持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予以中成藥治療,并行功能鍛煉。(2)對照組:取仰臥位,全身麻醉下經胸大肌三角肌肌間溝暴露肱骨近端。肩關節(jié)外展90°左右,牽引三角肌前部,促使肱骨頭、肱盂關節(jié)及結節(jié)部充分暴露,明確結節(jié)間溝。合并肩袖傷者于肩胛下肌與岡上肌的肌腱部做穿引縫合處理,自鎖定鋼板近端縫合孔穿過。骨折復位后,擇取適合鎖定鋼板植入肱骨大結節(jié)近端下0.8 cm左右處。待螺釘鎖定后將肩袖縫合線于鎖定鋼板處固定。C形臂透視下觀察復位良好后置負壓引流管,并將切口關閉。術后48 h左右將引流管拔出,術后1周行肩關節(jié)功能鍛煉。觀察2組患者治療效果及Neer評分。
1.3 療效判定標準 應用Neer評分系統(tǒng),評估術后功能。功能使用情況達30分,疼痛達35分,活動范圍達25分,解剖為10分,總分達100 分。優(yōu):90~100分。滿意:80~89分。不滿意:70~79分。失?。?70分。
2.1 2組患者Neer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患者疼痛、功能、活動、解剖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1 2組患者臨床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滿意率為91.18%,對照組滿意率為64.7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Neer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臨床治療滿意度[n(%)]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肱骨近端骨折易發(fā)于骨質疏松老年人,多因低能量暴力受傷所致,通常Neer1~2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應用內固定治療或非手術治療,可獲取較為滿意的效果,而3部分骨折由于存在成角,具有不穩(wěn)定性,移位大,且近關節(jié),故手術術式的選擇目前尚存在較大的爭議。
文獻報道[1-2]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可行髓內釘固定、克氏針固定、三葉、鎖定加壓鋼板、空心螺釘固定等,也有直接行關節(jié)置換手術治療的。手術治療往往因內固定不牢靠、骨質疏松、局部軟組織剝離較大等因素導致治療效果參差不齊。而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非手術治療文獻相對較少,本組結果顯示,中醫(yī)手法復位夾板固定治療可降低手術風險,預防局部血運破壞。應用鎖定鋼板固定,術后易發(fā)生引流管口感染合并癥。于手法復位前,詳細分析肩關節(jié)正側位,做好腋位X線片檢查。以肱骨外科頸移位成角為基線,做好大小結節(jié)復位與小夾板固定,預防腋神經損傷,并行早期功能鍛煉,定期進行復查,可保證臨床治療效果[3]。
肱骨近端骨折多屬于外展與內收受傷機制,多見肱骨頭后傾、內外移位成角,手法復位中大結節(jié)復位難度較大,多因骨折復位不成功而誘發(fā)移位[4]。此外,長時間固定不利于肩關節(jié)功能早期恢復[5]。由此可見,維持復位后穩(wěn)定是治療的關鍵。
[1] 倪松,卓小為,楊華,等.人工肱骨頭置換治療肱骨近端NeerⅢ和Ⅳ型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23(8):700-701.
[2] 蔣萍,蔚芃,陳路,等.經皮微創(chuàng)鋼板接骨術治療肱骨近端NeerⅡ、Ⅲ型骨折[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17(11):1 330-1 334.
[3] 鐘竟林,張義福,楊業(yè)林,等.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術后肱骨頭缺血壞死的臨床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2,32(3):255-256.
[4] 袁榮霞,虞亞明,董霞,等.手法復位小夾板治療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3,26(1):9-12.[5] 唐小松,李可文.手術與非手術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7(19):34-35.
(收稿 2014-10-11)
R683.41
B
1077-8991(2015)01-0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