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慧
河南博愛縣人民醫(yī)院 博愛 454450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對于需要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來說,此治療方法是一種終身替代療法,過程漫長而艱難,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巨大的影響和壓力[1]。因此,如何降低長期的透析治療給患者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臨床醫(yī)護工作人員關注的問題。自2013年以來我科對血液透析患者全面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降低透析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 -11—2014 -04 間在我科治療的2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每組各120例。對照組男70例,女50例;年齡18~85歲,平均年齡55.7歲。平均透析時間81.4個月。觀察組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齡20~91歲,平均年齡56.1歲。平均透析時間82.5個月。2組患者每次透析時間為4~4.5 h,2~3 次/周。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病程、透析方案、透析次數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根據衛(wèi)生部頒布的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guī)程[2],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
1.2.1 基礎護理 血透中心環(huán)境整潔,布局合理,清潔區(qū)、污染區(qū)及其通道必須分開。設施齊全,配備透析準備室、污物處理室等相應的功能區(qū)。床單位的顏色均采用溫馨的米色條紋,專人專用,定時消毒處理,避免交叉感染。集中供暖,常年保持血透中心的市內溫度為18~22℃,相對濕度50%~65%,定時通風。
1.2.2 ??谱o理 護士需要做好透析前的全面評估,查看透析記錄,了解患者身體情況,評估患者有無出血傾向,檢測動靜脈內瘺有無震顫或血管雜音。穿刺時力爭“一針見血”,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有計劃使用內瘺,延長動靜脈內瘺的壽命。要熟練掌握透析機的操作流程,并且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以減少感染率。熟悉透析機原理,正確及時處理機器的報警和故障等。在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透析的各項監(jiān)測指標。及時發(fā)現患者的不適或透析并發(fā)癥并給予正確處理。透析結束后置管患者采用常規(guī)肝素一次性封管,靜脈內瘺患者拔針時迅速輕柔。指導患者正確按壓內瘺的方法,以防出血或堵塞。
1.2.3 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培訓,強化優(yōu)質護理理念 由護士長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優(yōu)質護理服務理念的學習,并加強深化其內涵,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實行人文化護理,全心全意為患者為中心,促進醫(yī)患關系更加和諧。實行責任制護理模式,每組由高中低各級別年資的護士組成,責任組長由資深護士擔任,負責本小組所有護理相關事務的管理。制定護理質量改進措施,明確職責和分工,每一層級的護理人員參與到護理質量管理中,各質控小組對發(fā)現的護理質量問題進行討論,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為每位透析患者建立健康信息檔案,定期進行回訪和記錄,全面了解患者動態(tài)變化,對在透析期間有發(fā)生特殊情況的高危患者每周進行回訪并記錄,增強患者及家屬配合治療的積極性。
1.2.4 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 護理人員應對于血液透析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并發(fā)癥的癥狀、臨床表現等應熟知,對患者所出現的癥狀能及時判定其疾病,并采取處理措施[3]。在透析前需要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了解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在透析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特征變化,以防低血壓及透析失衡綜合征的發(fā)生;在血液透析結束后也容易發(fā)生透析失衡綜合征,一旦發(fā)現患者出現失衡綜合征,及時告知醫(yī)生,同時給予吸氧,降低血流量等治療[4]。此外,血液透析患者還可能發(fā)生皮膚感染、血栓、出血、動脈瘤、低血壓、肌肉痙攣等并發(fā)癥,需要護理人員在患者透析過程中定時巡視,觀察患者的情況。
1.2.5 心理護理 對于新來的透析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心理疏導,以及血透室規(guī)章制度的介紹;由于患者對此技術的陌生,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應該與患者進行良好互動,正確合理解答患者的疑問,鼓勵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患者更容易接受需要長期血液透析的事實,以打消其心理顧慮。對于長期受疾病及血液透析的折磨的患者,護理人員更需要尊重和關心患者,根據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有效的安慰和疏導,鼓勵其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5]。心理護理不僅需要針對患者本身,而且還需要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心理疏導,患者長期的血液透析會給其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因此,指導患者家屬正確看待和對待患者的疾病是非常必要的,家屬給予患者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心是患者治療的動力,可以使患者能夠安心治療[6]。
1.2.6 健康宣教 責任護士應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對醫(yī)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血液透析的原理、目的、方法等,以及透析的注意事項。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血液透析知識的指導。同時著重向患者及其家屬強調飲食藥物注意事項、體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及預防感染方法等[7]。正確的飲食是血液透析患者提高存活率的關鍵,制定高蛋白質、高熱量飲食,多食優(yōu)質蛋白,注意控制鈉、鉀,以及水分的攝入,體質量的改變是液體平衡的最好指標,兩次透析間體質量增加不超過干體質量的4%~5%。
2.1 2組患者透析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透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2.5%)顯著低于對照組(42.5%),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透析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n)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100%)明顯高于對照組(69.1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優(yōu)質護理服務是醫(yī)院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yī)院的一種形象標志,是贏得醫(yī)療市場的重要保證。優(yōu)質護理服務是全社會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是指導護理人員實現護理目標的主要措施。同時,優(yōu)質護理服務也是實現“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消除患者痛苦、恢復患者健康、滿足患者生理需求的一種新的服務理念。隨著對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不斷深入探索和研究,可以有效體現護理的價值,減少醫(yī)療差錯和糾紛,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本組結果顯示,優(yōu)質護理服務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血液透析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患者普遍認同,值得臨床推廣。
[1]何冬梅. 心理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20):49 -50.
[2]陳香梅. 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guī)程(2010 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10:72.
[3]寇君,潘潔,蘭賢芝. 護理干預預防血液透析間期心衰發(fā)生的效果評價[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17(9):1283 -1284.
[4]方萌萌,王超虹.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運動干預的研究進展[J]. 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3,28(1):91 -92.
[5]邱璇茜. 血液透析的心理護理體會[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10):1800.
[6]謝秀飛,何少香,邱月芳.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狀況調查與護理對策[J]. 國際醫(yī)藥導報,2006,12(7):96 -97.
[7]嚴麗萍,劉云娥,郭建勛. 開展優(yōu)質護理前后住院病人滿意度的調查[J]. 護理研究,2011,25(6C):1615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