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瑩
(福州屏東中學,福建 福州 350002)
地理教師的個性化教學風格,是指地理教師在長期的地理課堂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體系,能創(chuàng)設充滿啟發(fā)性和感染性的教學情境,呈現(xiàn)出鮮明的教學個性。初中地理優(yōu)質課堂,講求的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初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實施育人方針,完美地實現(xiàn)教學、德育等地理三維目標整合,獲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因此,個性化教學風格不僅是地理教師個人發(fā)展的需求,更是對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有著引領作用。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學風格,應該以素質教育為準則,以多樣化的講授方式,更進步的講授手段及適當?shù)慕虒W媒介為依托,恰到好處地呈現(xiàn)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學生,激起初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樂趣,培育初中學生的地理學習本領,真正構成初中地理優(yōu)質課堂。
從初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上來看,他們又大多具備很強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他們既會對問題刨根問底,又積極于展示自己的才能,這就為設計好的地理新課導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維基礎。地理教師可以深入開發(fā)再加工,設計具有吸引力的、充滿神秘懸念的個性化新課導入,第一時間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究新知”這一步驟中來。
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節(jié)的學習中,新課導入不用照本宣科的地理定位,而在課前投影一個有趣的《馬達加斯加》動畫電影海報:“在月黑風高的夜晚,紐約動物園的獅子、斑馬、河馬、長頸鹿緊張兮兮地偷溜出了動物園,他們這是要去哪?”學生的樂趣和好奇頓時被激發(fā)了。在他們熱烈的發(fā)言后,繼續(xù)播放動圖:“原來他們是要回他們的故鄉(xiāng)——撒哈拉以南非洲。那么從小在紐約動物園長大的他們會在故鄉(xiāng)看到哪些奇特的景觀呢?我們現(xiàn)在就跟他們一路去看看吧?!边@一風趣的導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直到化解懸念,解決問題。要找對學生的興趣點和好奇點,除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漫形式,還可以是與授課知識緊密相關的時事新聞、地理熱點、鄉(xiāng)土教材、神秘異聞等。但要注意,導入必須簡練扣題、分清主次,而不能為了有趣而顯得浮夸,拖沓冗繁。
教學語言是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是激發(fā)、表述、交流思想的工具。課堂教學語言中的多種語言要素,包括了語言的精煉性、生動性、幽默性、趣味性、啟發(fā)性、邏輯性、靈活性等。例如,注重語言幽默性的地理教師,其課堂中強大的語言感染力,使教學更具針對性、趣味性、啟迪性和引導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調查研究表明,語言風趣幽默的教師更受初中學生歡迎,他們能讓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得以松弛,學習的效率更高。
例如:在《印度》一節(jié)“水旱災害頻繁”的知識學習中,跟學生講解西南季風的影響作用的時候,可以將其描述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由西南季風帶來的。但是西南季風‘同學’每年去印度時不一定都能做到準時。有的年份它去的時間很早、離開的時候很晚,使得降水時間長度(學生回答:較長);有的年份它來得遲、退的早,居然遲到還早退,降水時間的長度呢?(學生回答:較短)。有的年份風力強盛,精神頭十足;有的年份卻風力不足,萎靡不振。這都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庇谑?,學生們在笑聲中認識并記住了這么一位“西南季風同學”。一位初中地理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反復使用有特色的教學語言,找到屬于自己的、較穩(wěn)定的語言風格,這是構成個性化教學風格的關鍵要素。
初中地理課堂強調完整性,其課堂結構通常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層層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授課并不一定適合個性化的學生學習。應該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從教學目標出發(fā),找到課堂教學結構上最合理和最優(yōu)化的安排,這也是形成教學風格的要素之一。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世界區(qū)域地理的學習中,結合虛擬旅游的形式來設計課堂結構。以《歐洲西部》這一節(jié)為例,可以創(chuàng)設“歐洲西部虛擬旅行”這一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展示學生準備的歐洲西部美麗風光后,依次引導學生:通過“旅游知識儲備”活動,自主探究歐洲西部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以“準備行李清單”活動預習掌握歐洲西部人文地理概況—在“旅行中的購物、美食、優(yōu)美風景”活動中掌握歐洲西部的工業(yè)、畜牧業(yè)、旅游業(yè)知識—探究“為什么歐洲人愛吃牛羊肉?”,學會分析人地關系問題。像這樣,在開場白中明確目標,集中學生注意力,然后緊密圍繞情境問題進行探究,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運用有利于教學的虛擬情境創(chuàng)設,按照初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特點,結合地理教師自身的個性優(yōu)勢,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將教學時間進行更合理地分配,使得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能流暢過渡、環(huán)環(huán)相扣,才能真正有效地形成個性化的課堂結構。
地圖教學是最能表現(xiàn)并突出初中地理課堂學科特性。初中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求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空間概念,能將地圖進行活學活用,正確分析并表述地理問題。要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必須通過地理教學應用這個重要途徑。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繁雜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常常要用一幅或幾幅地圖來呈現(xiàn),而多種多樣的地圖展示方式以及所運用的不同教學媒介,正是地理教師展示其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又一有力體現(xiàn)。
例如:以八年級《中國的土地資源》一節(jié)為例,針對“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主要特點”這一課程標準內容,通過分析中國土地資源分布圖。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地圖的布局,著重于圖例中耕地、林地、草地資源的大致分布;然后,運用新穎的GIS技術,多媒體逐一展示不同圖層下的中國耕地分布、林地分布、草地分布等地圖,并分別結合展示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類型圖、中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等,緊扣教學內容啟發(fā)設問:“我國耕地/草地/林地主要分布在季風區(qū)還是非季風區(qū)?”“我國耕地/草地/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些主要地形區(qū)?”,讓學生從圖中讀出相關地理位置以及事象的分析,歸納出我國不同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接著,指導學生進一步探討分析我國不同土地資源分布與自然資源的相互關系;最后,再結合疊加、拼合地圖原貌,后用3DMAX繪圖技術形成三維立體地圖進行綜合分析。這種化繁為簡,分解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中通過多種媒介的地圖呈現(xiàn),進行讀圖、拼圖、填圖、聯(lián)系分析問題等反復訓練,使學生觀察、識記、動手操作、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能力都可以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總之,地理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是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但并非所有的個性化教學風格都能引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形成優(yōu)質課堂。所以,每個地理教師在探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的過程中,要注意揚長避短,早日形成并主動強化能引領初中地理優(yōu)質課堂的教學風格。
[1]完利梅,李萬龍.導向優(yōu)質教學的地理教學風格摭談[J].地理教育,2010(7).
[2]賀雯,黎雯君,曹鈺舒.教師教學風格的轉變及其與學生學習關系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4(2).
[3]李天思.對課堂教學風格的再認識[J].濰坊學院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