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佳
【摘 要】在英語語言全球化和國際化的前提下,本土的特征在英語語言文化中也不斷出現。英語變體情況出現在中國,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夠展現出中國的本土文化,將中國的語言文化融入了進去。這樣,在對英語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理解其中存在的差異,促進英語教學更好發(fā)展。
【關鍵詞】英語教學 語言文化 本土化滲透
英語長期以來都是教學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隨著世界聯系的日益密切,對于英語的學習,在當今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發(fā)的明顯。并且,從學習中我們可以發(fā)覺,對英語教學中的英語語言文化進行本土化滲透,對于提升英語教學水平會帶來巨大的幫助。對此,通過下文對有關方面的內容進行了闡述。
一、本土文化內涵及同英語語言文化的聯系
這個概念是緊密聯系全球化和國家化概念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中被生成出來的。只在一些地區(qū)學習應用了英語,不管出于何種目的,都有一個再生的過程中存在于其中,一些是再生語言,一些是再生文化,其本土文化的過程中就會通過這種再生被表現出來。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存在于本土化中:風俗本土化、語言本土化、教育本土化和習慣本土化。Graddo覺得,對本土化英語的合法地位進行確定,對于國際交流會帶來巨大的幫助。英語變體出現在中國,也能夠很好地彰顯出中國本土文化的特征,將中國的文化和語言融入其中。而這種中國英語的本土化,在中國的環(huán)境下,運用英語變得更加多樣靈活。
語言同文化是緊密相連的,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存在于語言中。正因為一定的差異存在于中西方文化中,將很多的障礙帶給了英語的學習,這樣諸多的問題就會出現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在學習語言時,對于語言所負載的文化進行了解和學習是不能分割的。此外,對于一些英語文化知識,英語教學人員也要不斷地去涉獵,還要較深地了解本土文化知識。這樣一來,在教學當中,可以將本土文化知識同英語結合起來,一同向學生們進行傳授。在課堂教學當中,對于本土化的有關知識和英語國家的文化也要適當地滲入進去,在社團語言習慣上,需要將真實的語言世界建立起來,這樣才能夠將語言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因為在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地理背景下存在著不同的民族、不一樣的文化,對于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的事物上就會給出不同的看法,在表達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存在于其中。例如,西方和中國,在表達動物上就存在較大的差異,在中國,有關狗的一些詞語都是貶義詞,在國外卻相反。
二、具體的滲透分析
(一)本土化的英語詞匯
很多語言在不同民族中,的確有著很大的對應關系存在于詞匯方面,然而,并非對應就是絕對的相同,在一些情況下,盡管它們有著相同的概念,可因為文化因素,也有不同的聯想意義存在于其中。例如,cool這個單詞,我們經常理解為冷漠、不熱情、冷淡。但是,英國人的理解,卻是鎮(zhèn)靜、冷靜,并且新潮也是其另一個意思。“酷”這個詞在中國社會上非常流行,就是由cool轉變過來的。在較長時間的應用中,已經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存在于英漢詞匯中。所以,教學詞匯的難點,是一些詞的本土文化和母語文化在外延和內涵中差異。因此,這就規(guī)定在對這些詞匯進行學習的時候,對于它們本土文化的內容上也要予以關注,防止主觀錯誤地認識這些詞匯。同時,為了有利于學習這些詞匯中存在的差異,為了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們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對課堂討論的方法進行使用,對同一個詞匯存在的英語國家或者西方國家的文化內涵進行學習。此外,對詞匯的本土文化內涵也要積極地去學習和掌握。
(二)本土化英語閱讀材料
有著一定的廣泛性存在于當前英語閱讀材料的選題中,可以說英語語言文化很多方面的背景知識都存在于其中,將既新穎又生動的材料為學生們提供了出來。在教學語篇閱讀的時候,對文章的主旨,學生們不但要進行把握,對重點的語言知識進行學習,將自身的英語語言技能提升上來,對于材料中存在的文化信息也要及時地挖掘出來。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對語言知識進行了學習,而且,將自身的文化視野也拓寬了,對跨域文化的交流和交際能夠順利地實施。然而,英語教材,作為學生們獲取英語語言文化的重要途徑,一旦單純地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放在主要位置上,對英語在自己國家中的本土文化沒有重視起來,這樣在學習英語中,就會損失很多東西。對于我國大學英語教材中的語料文化內容,王菲曾經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顯示,英美國家的文化語料在教材中占據了70%左右,在教材中,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內容所在比例非常之小。這樣充分展現出,我們國家的大學英語書本中,有著非常少的中國本土化內容,在中國本土化中,對英語語言文化還沒有充分的重視起來。這對于今后中國文化的推廣和交流必將帶來一定的阻礙。因此,在教材和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中,應該不斷地滲透中國本土化的內容。
(三)在中國英語國家習俗的本土化
在社會文化中包含著一個社會語言,因為我們和西方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著,所以,在思維方式、倫理觀念、價值觀、風俗習慣等很多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差異??此埔恍┓浅F降挠⒄Z詞匯,卻有非常豐富的文化信息存在于其中,有著很多的詞匯不足存在于跨文化交際中。在教學中,教師完全能夠將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在教學中引入,利用相互比較,提升學生們理解中西方文化和差異的能力。并且,在社會發(fā)展的大背景之下,頻繁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很多音譯詞還出現在其中。例如“sandwich”(三明治)、“sofa”(沙發(fā))等,對于這些詞,教師要幫助學生們進行收集、歸納,對于學生們明確其發(fā)音、掌握其意義會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在教學中,利用這種比較的方式,學生就會非常全面、直觀地認識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對于不同文化的內涵,也有助于學生們更好地領悟和掌握。例如,在對“Dragon Boat Festiva”進行學習時,對于中西方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教師可以比較概括:中國的春節(jié)、端午節(jié);西方的復活節(jié)和圣誕節(jié)等。學生們都非常熟悉自己國家的節(jié)日,針對西方節(jié)日的一些慶祝方式和由來,一般也都非常感興趣。這時教學人員可以將一些形象具體的活動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出來。例如春節(jié)時,收紅包、貼春聯、放鞭炮;在圣誕節(jié)中可以將圣誕樹和圣誕老人引入到教學當中來,對圣誕節(jié)的產生、小孩子如何收到禮物、圣誕老人的故事等進行講解。對于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教師要讓學生們親身去體驗和了解,這樣對于英語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學生們不但能夠真實地去掌握,對于本土文化的學習,也能夠進一步加深。
四、結語
隨著世界聯系的日趨密切,英語逐漸成為我們不能缺少的交流語言,并且,英語的教學和學習在各個階段中都得到了廣泛的重視。隨著英語在我們國家的不斷發(fā)展,本土化的英語逐漸出現在我們的周圍,這在一定的程度上為在更深層次上學習英語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高校的英語教學中,需要重視英語本土化教學的重要性,將本土化的英語與本來面貌的英語結合起來,進而推動我國英語教學向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馬永峰,羅燕子.論英語教學中英語語言文化的本土化滲透[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8).
[2]劉君栓,李占輝.全球本土化語境下的英語教育探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
[3]王菲.我國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文化選擇與配置——以兩套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02) .
[4]龔海平.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核心目標與達成[J].江蘇教育研究,2012(15).
[5]李少華.英語全球化、本土化視野中的中國英語[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