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是以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為核心展開的,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師生與生生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一種對話。而所謂追問,就是在學生回答了教師提問的基礎上,教師有針對性的“二度提問”。
一、投石問路巧追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熢谡n堂中要精巧的點撥,讓學生“習得”學習方法,“點撥”得過多,學生就會缺少思考與表現(xiàn)的空間;“點撥”得過少,學生的思維與才智又得不到拓展;“點”得恰當,“撥”得其所,才能“點撥”出一個充滿理想和靈性的課堂,教師的“點撥”要靠“巧追問”。
《平移和旋轉》教學片段: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什么是平移,接下來我們重點探索平移的問題。
(出示房子圖)
師:這里有房子圖,能不能想辦法知道它平移了幾格?如果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老師提供給你的房子圖。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知道房子圖平移的格數(shù)的?
生1:我們是把房子圖紙片擺在圖上,一格一格地平移,一共平移了6格。
追問:如果沒有房子圖,你也能數(shù)出房子圖平移6格嗎?
生2(很激動):我們就是沒用房子圖,也數(shù)出6格的。(演示)我們是找到這兩個點,數(shù)一數(shù)兩個點之間的格數(shù)正好是6格,小房子圖就平移了6格。
(指著平移前的房子圖上的兩個點)追問:找這兩個點行不行?
生3:不行,這還是平移前圖形的兩個點,圖形還沒有平移呢!
(又指平移前房頂上的點和平移后屋檐上的點)追問:找這兩點行不行?
生4:也不行,這兩點不對應,屋頂上的點怎么會平移到屋檐上了呢?
小結:確實,數(shù)平移圖形的格數(shù),一定要找到對應的兩個點。(板書:對應點)
本案例中,通過教師投“石”問路巧追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去思考怎樣的兩個點才是“對應點”,讓學生習得方法的同時,思維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二、去偽存真細追問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發(fā)展過程,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中,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錯誤發(fā)生。大多時候,錯誤也是一份難得的教學資源。正視錯誤、善待錯誤,教師引領學生品味錯誤,那么錯誤就會成為學生學習新知的生長點,促使課堂生成以外的精彩。
借助錯誤的資源,教師一次又一次的追問,學習恰如剝筍一樣去偽存真。在上述案例中,學生對分數(shù)意義的認識還不那么透徹,這就需要教師細細的的引導、細細的追問,第一次辨析中,學生明白了分數(shù)產(chǎn)生的前提是要“平均分”,第二次辨析中,學生明確了表示一個分數(shù)還應看清“平均分的份數(shù)”,課堂上師生之間這種“原汁原味”的互動交流,是那么的自然、靈動。
三、意外拓展奇追問
葉瀾老師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的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贝_實,教師要大膽打破預設的框架,對學生的意外回答,給予積極地回應和主動激疑,以睿智的追問,激活學生思維,拓展想象空間,讓教學中的“節(jié)外生枝”演繹出獨特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一課時,在探究得出乘法分配律之后,學生順利完成了練習,教師隨手出示一道練習(770+70)÷7,目的是想說明并不是所有的題目用乘法分配律都是簡便的。這時有一個學生叫了起來:“老師,你寫錯了,那個應該是乘號?!苯處熞豢创_實寫錯了,正想把算式改過來,又有一個學生叫起來:“老師,我能很快算出這道題?!边@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了這道題的解題過程。(770+70)÷7=770÷7+70÷7=110+10=120還沒等他寫完,學生悄悄議論起來。這時教師又趁熱打鐵出示:(1)375÷125+625÷125;(2)120÷4+120÷6。其他學生迅速在本子上計算。教師提問:“完成之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個個爭著發(fā)言。生1說:“我剛才用上面的方法計算出兩道的結果是8和12,又用一般的運算順序計算,結果是8和50,結果不一樣?!鄙?說:“我們剛才討論說有除法分配律有錯誤,可能根本沒有?!鄙?說:“除法分配律肯定是有的,不然式子1怎么可能用除法分配律來解決。我覺得我們用除法分配律時肯定有條件限制。”看來,學生已經(jīng)有所感悟。教師接著學生的話追問:“你覺得需要什么條件?”學生陷入了沉思,教師引導追問:“我們結合剛才做的第一道和式子(1)(2),觀察一下,同一題的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特點?為什么第一道題和式子(1)中除法分配律可以運用,而式子(2)就不能?小組討論一下?!苯?jīng)過激烈的討論和交流,學生終于發(fā)現(xiàn)除數(shù)相同,才可以運用除法分配律。教師再次追問:“你還能聯(lián)想到什么?”這時又有學生提出有沒有加法分配律、減法分配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縱觀上述案例,教師一次無意的“節(jié)外生枝”,螺旋式地奇妙追問,讓學生進入一個新的探索領域,真正感受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讓學生的思維也“更上一層樓”,真的是“課已終,情猶存,意更深”。
追問的藝術是教學的藝術,更是引導者的藝術,教師恰當?shù)刈穯柲軌蛟趯W生的心田開出自然而鮮艷的花朵,教師恰當?shù)刈穯柲軌蜃屨n堂生成智慧的天堂。
注:此文系常州市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張金.“追問教學”的追問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09(01).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