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自信”應作為高校思政理論課的主線貫穿始終
吳鳳瓊
(安徽審計職業(yè)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在十八大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黨上下必須始終堅持“三個自信”,即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這也成為黨在新時期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將“三個自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線貫穿教學始終,對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堅定“三個自信”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三個自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線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和闡釋了“三個自信”思想,它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成功的精神動力,也是我們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能否正確理解對于我們今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開拓更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意義重大。高校必須貫徹十八大精神,將“三個自信”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線貫穿教學始終。
(一)道路自信
根據十八大報告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緊緊圍繞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以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為總依據,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推動社會生產力不斷發(fā)展,努力實現(xiàn)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提高文化軟實力,促進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努力建設文化強國;堅持以保障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推動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民族振興發(fā)展、人民生活幸福,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目標。道路是旗幟,是方向。中國歷史表明,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一步一步走向復興,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理論自信
十八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充分體現(xiàn)了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的相結合,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到全新發(fā)展時期,并且對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進行了豐富完善,賦予了其更多時代內涵。理論產生于實踐之中,同時也能夠指導實踐活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指導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也使得全體中國人民統(tǒng)一了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而奮斗。
(三)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即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和其他具體制度。其中,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人民民主專政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分別是我國的國體和政體,是實行其他制度的前提和保證;在我國基本政治制度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我黨立足于我國國情,探索出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作為民族自治的成功范例,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發(fā)展的良好民族關系;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在我國民主化進程中起到基礎性作用,體現(xiàn)了直接民主要求。這些基本政治制度涉及到我國政治生活各領域和各方面。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從根本上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發(fā)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他具體制度更加詳細全面,包含了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方面,是對我國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完善補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立足于依法治國理念,是我黨在長期法律實踐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其核心是憲法和法律,具體分支包括行政法規(guī)、地方法規(guī)以及行政規(guī)章制度,是全體中國公民必須遵守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
(四)“三個自信”辯證統(tǒng)一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三個自信”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三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道路是實現(xiàn)途徑,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道路自信是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的基本前提,理論自信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指明了方向,制度自信成為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的堅強柱石?!叭齻€自信”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辯證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之中,辯證統(tǒng)一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之中。
(一)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讓當代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努力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而奮斗的重任,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學中,將“三個自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線貫穿始終,可以從馬克思主
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內容、特點及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經驗來解釋為什么要堅持“理論自信”;從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個奮斗目標的實現(xiàn)說明為什么要堅持“道路自信”;從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建設取得的成就,來說明為什么要堅持“制度自信”。
(二)運用影視作品、探索網絡資源
伴隨著現(xiàn)代科技快速發(fā)展,網絡媒體作為新興媒體和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較好地適應了青少年的身心特點,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興趣,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可以采取網絡教學方式,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在網站上下載相關影視作品幫助教學,一些影視作品除了本身蘊含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外,還有相當深厚的思想底蘊和一定的教育意義,因而也是難得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素材,譬如通過《復興之路》、《改革開放三十年》等優(yōu)秀影視作品的播放,增強學生的“三個自信”。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絡媒體平臺,在校園網中增設“三個自信”專欄,將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豐富生動。
(三)采取多種主題教學形式
為了讓學生確立起“三個自信”,不僅需要教師的課堂講授,還需要通過一些主題教學形式讓學生去充分領會和感受。一是可以進行交流、討論,加深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和認識,建立“理論自信”。二是可以進行“我愛祖國”演講比賽,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給中國帶來的深刻和巨大的變化,建立“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三是可以進行“唱紅歌”比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三個自信”。四是可以通過校園文化中的“圖片展覽”積極宣傳“三個自信”,讓“三個自信”深入大學生內心。五是可以通過“征文比賽”等學生樂于參與的形式開展“三個自信”教育,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入到多種多樣的主題教學活動中。
(四)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緊緊圍繞“三個自信”設計實踐教學項目,如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歷史遺跡,帶領學生慰問老紅軍,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來之不易;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感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同時,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寒暑假期間,通過調查、訪談、問卷等多種形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總體布局的各個方面做實踐調查和分析,切身實地去感受中國在“三個自信”的指導下取得的驚人成就,以此來增強學生對“三個自信”的高度認同感,從而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真正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注:本文系安徽省人文社科一般項目《和諧社會視角下的公民社會責任研究》,項目編號:2011SK6055)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
[2]孫建華.“三個自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新發(fā)展[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26(1).
[3]王海燕.“三個自信”應成為高校思政《概論》課的核心教學內容[J].高教論壇,2013-03.
[4]禤福英.把“三個自信”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J].高教論壇,2013-02,(2).
[5]史亞博,李靜,賈鵬飛,高校大學生“三個自信”培養(yǎng)路徑探析[J].青年論壇,2013.
[6]周韜.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的硬道理[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