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 要:跟著課程改革的步伐,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大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熱情銳減,使得大學英語教學的效率并不高,在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新的潮流時,我們發(fā)現(xiàn),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是因為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教學沒有抓住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無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該文主要就學生的需求方面概括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大學英語 教學 學習需求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175-02
需求是人為了滿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并獲得一定的成就感而期望向外界獲得的一種支持,對于大學生在英語方面的學習而言,他們也是有需求的,如果能夠從這個視角來分析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將能順應教育改革之大潮,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真正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滿足。
1 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之分析
1.1 教學模式與教育觀念落后,學習沒激情
由于長期的參加考試,大學生對考試往往持麻木態(tài)度,所有的學習都以考試為第一目的,關(guān)心的是期中期末考試能否順利通過,能否順利取得四級和六級證書,沒有意識到英語水平的提升對于人生規(guī)劃的意義。上課時只是坐在下邊聽老師講,不主動用英語交流,完全沒有了學習英語的熱情。另外一方面,也與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有關(guān),上課時只有老師一個人在講話,而且由于“考試為重”觀念作祟,講課的內(nèi)容也偏于語法詞匯的拓展,而忽略了英語的實際應用,只會做英語習題而不會講英語,再加上老師對于學生尤其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要求不高,課堂紀律渙散,使得學生更加沒有信心學習。
1.2 學生基礎差而且缺少英語交流
對于理工科的學生來說,大部分人都有偏科的現(xiàn)象,認為在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中并不需要很高的英語水平,從而敷衍了事,只是掌握一部分詞匯方面的知識,功底不扎實,而且學生之間缺少交流互動,無法與老師以朋友的姿態(tài)相處,不能夠融入到學習英語的氛圍中去。
2 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
需求分析,對于大學生學習英語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主要在于分析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的英語水平、英語運用能力、對英語教學所持有的態(tài)度等,尋找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優(yōu)勢與劣勢,對課程的偏好程度。有的教學模式只是以社會對學生的英語要求為準則來開設這門課程,而忽略了學生本身對英語教學和學習需求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注重了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卻對過程涉及的比較少。這些年來,已有不少學者將注意力集中于對學生的需求分析上,以此為依據(jù)設置與實際情況項符合的教學模式,認為目前學生對英語教學的需求主要表現(xiàn)在對這門語言的應用上,但這似乎與現(xiàn)階段的教學模式相矛盾。
經(jīng)過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目前學生普遍對視、聽、說的教材排版形式產(chǎn)生了厭惡情緒,覺得不能滿足自己的讀書欲望,希望接觸到具有時代氣息、充滿活力的新式教材,每翻開一頁教材都能夠給自己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讀一篇英文能夠獲得不僅是純粹的英語知識,而是能夠涉及天文、地理、文化、旅游、飲食等多方面,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課本內(nèi)容單一枯燥。
學生們還希望在課堂上見到與眾不同的老師,每一個學生都不希望老師上課時只是一味的向?qū)W生灌輸各種語法知識,然后要求學生把這些東西記在腦子里,他們希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承擔的是支持者、鼓勵者、引導者的角色,能夠做到愛崗敬業(yè)、幽默的教學風格、愿與學生做朋友的童心,當然更重要的是擁有超級豐富的知識儲備,只有老師自己優(yōu)秀,才能帶動學生想自己學習,對英語學習投入更大的熱情。
注意教學方法,學生也有自己的看法,由于教學大綱制定不甚合理,很多老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不得不放棄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不停地為學生講解教材內(nèi)容或播放教材附帶的音頻文件,走馬觀花式教學并不能真正讓學生獲得很大的進步。
3 如何以學生學習需求來改革大學英語教育
3.1 分析學生個人的需求,對癥下藥
在課改潮流下,以往的“師授生受”的理念和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了,我們應該摒棄。教師在上課前,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制定相應的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校對于教材的選用,由于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生的水平會有所不同,所以高校要確保每學期教材的側(cè)重點有所不同,比如,在大一期間,以夯實基礎為主,從詞匯、語法和聽寫能力方面予以提升,之后則以口語能力的提升為主,設置英語角供學生交流,營造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經(jīng)常組織一些英語閱讀和演講比賽等等,這樣不僅學習氛圍輕松活潑而且能夠促進學生交流的積極性,高校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弱點和問題,以滿足其需求為工作指導,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3.2 根據(jù)需求進行教學大綱的設計
作為授課的對象,學生需求是學校設計教學大綱的出發(fā)點。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進度和需要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英語基礎扎實,對于基礎知識已經(jīng)掌握得很牢固,那就不需要上基礎課,有的學生則反之,這都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不同需求。學校在設計大綱時,應該將班級分為不同的等級,將水平接近的學生集中在一起學習,以防止基礎較差的學生因為明顯的差距而喪失進步的信心。再者,雖說學生是設計大綱的主要出發(fā)點,但并不意味著對于學校、社會層面的忽視,學生在學校學習英語是為了進入社會后利用英語更好的工作,能立足于社會,所以說,英語的實用性是極其重要的,隨著社會前進步伐的加快,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證書的獲得只是一個門檻,最終的目的還是實踐,能夠流利的用英語交流才是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
3.3 根據(jù)學生需求是教學形式豐富化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不二法門,只有學生喜歡上英語課,提升教學質(zhì)量才成為可能,因此,學校應該積極想辦法改進目前的教學模式,將全新的方法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仔細琢磨學生的心理特征,并實時掌握學生現(xiàn)下實際水平,在制定大綱時,加入一些新的理念,老師也應該努力探索,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一些別致的教學方法。英語教學中詞匯很重要,但記憶詞匯時決不能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詞匯的特點,或者將此與放在某一獨特的語境中去記憶,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目前而言,幻燈片的使用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比以往的手抄板書的效率更高,而且更豐富,如果只是通過板書來教學,在有限的時間里,老師只能將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寫出來以引起注意,其他的是通過老師口述完成,有些學生可能無法捕捉其中的重點,但利用幻燈片則不一樣,不僅可以在上課前進行準備,而且由于其本身的豐富性,既可以插入圖片、播放動畫,還可以錄入文字,這些東西本來就有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的特點,制作幻燈片時將其融入,把需要強調(diào)的內(nèi)容用特殊的標記標識出來,更能提高效率。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內(nèi)容,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完成,通過看電影等形式,使學生完全進入英語的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聽寫能力和語感。endprint
3.4 發(fā)掘?qū)W生的自我需求
學生之所以要學習英語,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潛力的突破,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最終得到滿足的是學生自己的成就感、榮譽感,甚至說虛榮心也無不可,如果所學的東西對學生自己以及對社會而言毫無用處,則完全沒有研究的意義。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授課的目的是完成屬于自己的任務,在此過程中,老師把自己放在了教育和工作的主要地位,學生反而是被動的接受教學內(nèi)容,但新教學改革是不同的,將二者的地位做了交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關(guān)注,學生的主動性的提升成為課改后的教學工作的需要之一。讓學生積極而主動地參與教學,對教材內(nèi)容做適當?shù)恼{(diào)整,將文章里的對話搬到現(xiàn)實中來,有學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此間,也可以加入比賽的因素,然幾個小組的人去競爭,對于獲勝的小組給與鼓勵和獎勵,讓他們明白,英語的學習是為了讓他們自己感到滿足感到快樂,如此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潛力自然會慢慢被激發(fā)出來,學習態(tài)度也會有所改變,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將提升,不會僅僅以獲得證書,取得優(yōu)良的考試成績?yōu)槲ㄒ荒康?,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英語學習氛圍。另外的,老師時刻為學生設身處地的考慮,以滿足他們的需要,等學生感受到這一點后,他們會以老師為朋友,主動地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講出之前不敢或不愿意講的話,更加自信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最終使英語成為自己進入社會的翹板和飛翔的翅膀。
4 結(jié)語
作為在校大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科學,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進行是需要時刻以學生的需求為視角的,只有滿足了他們各方面的需求才能調(diào)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終提升其應用英語的水平和能力,在職場中不會因為英語問題而出現(xiàn)差錯。當然,為了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就要求各高校及英語教師從各方面做出改變,敢于沖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勇于否定自己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徐佳,吳慧琦.基于需求分析的應用型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以獨立學院學生為觀察點[J].海外英語,2013(12):115-116.
[2]管春林.試論需求分析在經(jīng)貿(mào)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中的意義和方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3):37-40.
[3]趙慶紅,雷蕾,張梅.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9(4):14-22.q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