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
摘 要:眾多教育專家對傳統(tǒng)教育越來越關(guān)注,尤其是對國學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講,文言文教學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文言文;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9-008-01
時下,眾多教育專家對傳統(tǒng)教育越來越關(guān)注,尤其是對國學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講,文言文教學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怎樣提高我們的文言文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呢,現(xiàn)就本人在教學工作中的一點感受歸納如下:
1、加強認識,提高興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都是通過書籍傳承下來的,要想了解古代文化知識,就必須學好文化被傳承的載體—文言文。對于興趣正濃,求知若渴的中學生來講,培養(yǎng)他們不同的興趣愛好,勢必對古代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比如我們在上《隆中對》時,可以將地理知識與歷史知識運用到文言文中來了解諸葛亮如何為劉備分析“三分天下”的論斷。在實踐證明中學生不僅回顧了地理和歷史知識,而且很好的理解了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策。
2、學習掌握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文言文的基礎(chǔ)知識包括: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特殊句式。其中,文言實詞又包括五個方面:①古今異義。語言是演變的,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有些詞匯古今沒有什么變化;有些詞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還有些詞在演變的過程中詞義出現(xiàn)了擴大、縮小、轉(zhuǎn)移、感情色彩變化、名稱說法改變的現(xiàn)象,成為了古今異義詞。②一詞多義。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普遍。把握一詞多義,需要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③偏義復詞。偏義復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語素合成,而用意卻偏在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的復詞。④通假字。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規(guī)律是“同音代替”。在學習過程中,當我們用一個實詞的常見義項不能合理地解釋,而恰恰又能找到一個形近或音同的詞可以合情合理地解釋時,這個字便是通假字。辨別通加字不重要,關(guān)鍵是能合理的解釋,使上下文文意貫通。⑤詞類活用。包括: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文言特殊句式也可分為五大類: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疑問句。其中倒裝句又可分為主謂倒裝句、賓語前臵句、定語后臵句、狀語后臵句。掌握詞類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是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
3、由難而易,加強背誦。學生不僅要多讀文言文,而且對優(yōu)秀的文言篇目必須背誦下來。在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時,對四段內(nèi)容可以作如下點拔背誦:秦王與安陵君的對話在第一段,秦王問一句,安陵君答一句,共一對問;秦王與唐雎對話在第二段,秦王問一句,唐雎答一句,共一對問;第三段,秦王問三句,唐雎答三句,共三對問;最后一段,表現(xiàn)秦王最終信服,秦王一句做結(jié)。在背誦過程中,指點學生化碎為整,簡學易背誦,學生記憶也快。
4、文言句子翻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求學生對文章全部理解,尤其每一句都要會翻譯。文言文翻譯一般以“信、達、雅”作為翻譯的原則。信,就是要求譯文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也不隨意增減意思,也就是不“走樣”?!斑_”,就是要求譯文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述習慣,沒有語病?!把拧?,就是進而要求譯文用詞造句比較考究,文筆優(yōu)美。文言文翻譯方法一般有直譯、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臵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文言文翻譯還可具體的采用“六字”翻譯法,即“留、對、換、補、刪、調(diào)”的翻譯方法。①疏通大意,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文章說什么,能夠復述故事梗概,這個時候要求學生識通大義即可;②字句細譯,結(jié)合注釋,運用聯(lián)系上下句文段來理解字詞句,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免冠徒跣,以頭搶地”,對“跣”“搶”理解,可以結(jié)合上下字詞句來理解,意為“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③從造字法來理解,許多實詞可以先看偏旁來揣測推斷其意,如“跣”為“足”“先”組合,可譯解為“光”,再理解為光著腳,“縞素”與“絲”有關(guān),且有“素”意,意即為“未著色的絲織品”。在教學中適時運用這些方法,開啟學生的潛能是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
5、文言文實虛詞的記憶。學生從一開始接觸到文言文,我們最先要求讀懂,再背,但學生在獨立進行文言知識拓展時,學生自學就成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求學生學會積累,從一開始用專用筆記本歸納整理所學到的實虛詞,學習生活中再加以記憶,再進一步練習應(yīng)用,既而做到拓展延伸,達到學習歸納練習自學延伸的效果。
同時,學習文言文要樹立語境意識,運用“以文解文、以事解文、以理解文”的方法較準確地理解文章。①“以文解文”,即根據(jù)古人行文的特點,根據(jù)詞所處的位臵,在語境中較科學的理解詞語的含義。也可以借助整齊的句式來推斷詞義:古人行為往往有對稱性的特點,在相似的語言環(huán)境中,處于對應(yīng)位臵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可由此求得正確解釋。②“以事解文”,這里的“事”指的是有關(guān)事實背景。學習時,可通過對課下注釋的閱讀,對此進行了解。③“以理解文”,既考慮情理、事理的因素合理理解。例如:可通過體會文章人物性格,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感情態(tài)度,所敘述的事件,所表達的情感等等理解文章。文言文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好方法的指導,而且學生一定要勤學,當然學習各師各法,學生自己能夠在學習中自己總結(jié)學習方法那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