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摘要:目的 分析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并發(fā)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100例腫瘤化療行PICC置管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同時,加強置管感染的預防。對比兩組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發(fā)生率,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容易并發(fā)感染,在護理過程中加強對感染的預防,有利于降低感染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感染;預防;護理對策
外周置入靜脈導管簡稱PICC導管,材料為硅膠,該類材料對血管刺激程度較輕,可長期用于靜脈留置,留置時間最長可達 1 年,是從腫瘤患者手臂外周靜脈進行穿刺,將導管置入靠近心臟的大靜脈以避免化療藥物直接刺激手臂靜脈而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1]。具有操作簡單、留置時間長、血管定位準確、成功率高、保護外周血管等優(yōu)點,臨床上廣泛應用于需長期輸液者、輸入刺激性藥物者、需長時間連續(xù)輸液者。但是,置管的同時也加大了置管相關感染的危險性,本研究分析了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并發(fā)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對策,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行PICC的腫瘤化療患者100例納入本研究,均自愿接受PICC。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共計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1.25±11.64)歲;體重49~74kg,平均體重(60.54±10.38)kg;其中肺癌17例、肝癌13例、乳腺癌15例、食管癌2例、胃癌2例、結直腸癌1例。研究組共計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61.30±11.78)歲;體重48~75kg,平均體重(60.73±10.54)kg;其中肺癌18例、肝癌12例、乳腺癌14例、食管癌2例、胃癌2例、結直腸癌2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其在性別、年齡、體重、腫瘤類型等方面,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進行PICC置管前,向患者本人或家屬講解有關PICC的基本知識,簽署PICC知情同意書。穿刺前檢查患者各項常規(guī)檢查以確保凝血機制正常及對導管無過敏反應。穿刺方法:①護理人員做好消毒措施,讓患者平躺;②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穿刺位置,并測量定位點沿穿刺靜脈走向至導管尖端位置的長度;③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消毒穿刺點,先用75%酒精清潔,再用碘伏消毒,消毒范圍上、下直徑20cm,兩側至臂緣,自然干燥后鋪治療巾;④于穿刺點上方結扎止血帶,進針角度15°~30°,見有回血后固定針柄并松開止血帶,用鑷子將導管緩慢送入,一定確保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1.2.2研究組 在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加強對感染的預防。①置管前檢查患者凝血機制是否正常,選擇彈性較好的血管作為穿刺點,以減少穿刺點滲血情況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現(xiàn)穿刺點滲血應及時給予處理,正確的方法為:按壓針眼局部進行止血,出血停止后要更換敷料,出血量大時給予20min冰袋冷敷;②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牢記無菌技術操作要求,做好消毒工作以減少導管相關性感染;③應慎重選擇穿刺點并選擇合適的導管型號,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以避免反復穿刺導致的早期靜脈炎[2];④按時封管并掌握正確的封管方法,盡量選擇有三向瓣膜的導管,以減少阻塞的幾率;⑤定時給患者做好相關知識指導,讓患者了解PICC置管后的注意事項,杜絕置管肢體過度活動,減少導管脫出的幾率;⑥發(fā)現(xiàn)導管堵塞后應及時檢查原因,若為患者體位因素導致的扭曲,糾正體位后一般即可解除,若為高粘度藥物導致的管腔內堵塞可用生理鹽水沖洗,對于血栓形成性堵塞可用稀釋的肝素鹽水將凝血塊回抽出來,再用尿激酶處理;不可強行推注以免造成臟器栓塞,處理后仍堵塞時可拔管。
1.3評價標準 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3],問卷共設20道題,每題分值為1~5分;最后得分≥80分的視為非常滿意;得分在60~80的視為比較滿意;得分低于60分的則為不滿意??倽M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數(shù)據(jù)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時認為組間差異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有1例患者PICC置管感染,發(fā)生率為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4/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惡性腫瘤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化療,并接受補液、補充能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綜合治療,化療藥物外滲引起靜脈炎等并發(fā)癥,最終導致惡性腫瘤患者靜脈穿刺困難,藥物輸注效果差,常規(guī)的靜脈穿刺需要反復進行,對于靜脈條件原本就較差的惡性腫瘤患者而言增加了其痛苦,不僅影響了化療的順利實施,也對患者造成了較大的身心痛苦,不利于其積極配合治療。PICC置管操作簡便、減少了腫瘤患者反復穿刺注射化療藥物的痛苦,同時導管靠近大靜脈可及時稀釋藥物,減少了藥物的刺激。但在臨床工作中,常有置管相關感染情況的發(fā)生[4]。
本研究通過對研究組患者加強感染的預防,包括加強對滲血觀察和處理、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選擇合適導管、正確封管以及健康宣教預防導管脫出等措施,經過護理,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僅1例患者PICC置管感染,發(fā)生率為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同時,良好的護理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大大提高了其滿意度,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達100.0%。
綜上所述,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容易并發(fā)感染,在護理過程中加強對感染的預防,有利于降低感染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艷群,馬麗麗,高竹林,等.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化療對老年腫瘤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輸液相關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9:2344-2346.
[2]仇春勤.腫瘤患者PICC置管相關感染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4:2261-2264.
[3]吳春麗,劉建紅.腫瘤化療患者PICC導管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1:1942-1944.
[4]朱竹華.循證護理預防腫瘤化療患者PICC相關感染的效果分析[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8:436-437.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