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烏蘭浩特市合展小學 高 宏
蘇霍姆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如何有耐心地教育孩子”。作為教師,不僅要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更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們?nèi)缁▋喊闱娜痪`放。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這種“親其師”歸根于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而這份信任要用“耐心”才能獲得。著名的雷夫老師有段關(guān)于耐心與信任的紀錄片:一個孩子說:“去年我們有一個老師,在我有問題舉手提問的同時,這個老師沖我大喊:講這個部分的時候,你要仔細聽講!孩子說,我一直在聽啊,可就是沒有聽懂。但在雷夫的教師里,他說:我們可以舉手500次,雷夫都會很高興地給我解答。雷夫說:當你有耐心把一件事講解500遍的時候,孩子們就會信任你。雷夫?qū)處熉殬I(yè)作了一個形象的描述——教師就是一個專業(yè)的解說員。許多人也知道我們知道的東西,但他們不能以專業(yè)的方式進行講解。我認為,這里所說的專業(yè)講解就包含著一種百說不厭,百講不倦的解說。尤其對于小學生,由于發(fā)展階段的特點,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也需要我們不厭其煩的反復“解說”。
教學活動的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shè)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對學習的興趣,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如果老師不想方設(shè)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币虼?,把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以問題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機會,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當中。
例如,在講解夏季要注意的哪些保健常識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教學過程:我先問學生:你們喜歡夏季嗎?學生一定絕大部分的回答是肯定的,接下來說一下喜歡的原因,這個時候,學生會很興奮的講述自己為什么喜歡夏季,這個過程需要我耐心的傾聽每一位發(fā)言者的講話,并適時的又問道:老師也很喜歡夏季,可是,老師又很害怕過夏天,你們猜猜問什么???這個時候,學生的精神會高度集中,或許猜想的也會五花八門,但要耐心的讓他們“各抒己見”,然后對他們說:你們真的很會猜想啊!你們誰猜的對呢?帶著這個疑問,大家一起來學習夏季我們應(yīng)該注意什么,共同揭開謎底吧。
學生帶著問題溶于情景之中,學習興趣會很濃厚,學習熱情也會很高漲,預設(shè)的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要學的知識也會輕松的掌握于心。
課堂應(yīng)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唱主角”,教師不能“一言堂”,要給學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機會和時間。不由得又想起雷夫老師,他經(jīng)常說“我總是愿意回答他們的問題,總是愿意傾聽他們訴說”,所以在他的課堂上,他基本在教室的一個角落,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作了恰到好處的點撥,學生始終循著自己的思考在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探索,深刻地經(jīng)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
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時,一般都經(jīng)歷了周密的考慮,進行了各種可能的預設(shè),但正如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chǎn)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面對這些即時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應(yīng)及時抓住精彩,把這些有效的教學資源開發(fā)、放大,讓它“臨時閃光”。
課堂上常常出現(xiàn)學生的回答偏離教師所問的內(nèi)容,這個時候,雖然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更需要教師耐心的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許會“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也使學生個性得以張揚。
每一位學生都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教師要有等待花開的耐心?!耙惠呑?,一件事”是一種熱情,更是一份執(zhí)著的耐心?!叭绻愀心托?,能夠延遲享受,你的生活就會更好”對于教師而言,如果你有耐心傾聽花開的聲音,你的生活會更美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