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鈞
創(chuàng)造了“56號教室神話”的美國小學教師雷夫 · 艾斯奎斯應邀來中國做客。當他來到北京一所學校,他從一座教學樓到另一座教學樓,從一間教室到另一間教室,一路走,一路驚嘆。陪同參觀的人都猜不透究竟是什么讓這位美國教師如此興奮、如此喜悅——精美的建筑?精良的設施?似乎都不是。謎底是雷夫自己揭開的。他說:“我高興地看到孩子們只管專注地學習、排練,根本就無視參觀者的到來——他們不是特意為了展示給雷夫看的。我去過世界很多地方的學校,為了歡迎我,學校會特意讓學生為我表演。演出很精彩,但是我不喜歡。我不愿意看到因為某個人物的到來,孩子們被迫扮演起了玩偶。”
雷夫被譽為“全美最好的老師”。當然,雷夫還是個不想當校長的老師,他希望今生的每一天都在“56號教室”跟一茬茬小學生快樂度過。他說,他要創(chuàng)造一種 “不害怕的教育”;他還說,他想把學校變成“令人激動的地方”。
雷夫在中國停留的日子里,每天早晨都要抽空打電話問候他的學生。站在講臺上,他喜不自勝地告訴他的中國同行:“我問孩子們想不想我,孩子們說他們生活得很好,不想我,并勸我別著急回去。”這讓雷夫高興極了,他認為這是自己教育的成功,因為,孩子們沒有對他產(chǎn)生過度的依賴,他們能夠獨立地學習和生活。
在雷夫所獲得的各種獎勵中,我注意到了那個“善待生命獎”。這個篤信“一輩子,一件事”的人,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學生;然而,當被問及想得到怎樣的愛的回報時,他說:“我不需要他們愛我,我只需要他們信任我?!?/p>
(陳 放摘自2012年11月25日《今晚報》)
責編: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