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學 張忻如
范例教學理論是由德國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德國M.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是借助精選的示范性材料使學生從個別到一般,掌握規(guī)律性知識,并發(fā)展其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1951年秋,德國形成了《蒂賓根決議》。《決議》主張,為了培養(yǎng)具有真才實學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要充實根本的、基礎的、范例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借助精選的教材,通過同“范例”的接觸,使學生透過這種范例,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并把科學的系統(tǒng)性與學習者的主動性統(tǒng)一起來。一般認為,《蒂賓根決議》就是范例教學的端緒。
深受德國范例教學理論的啟發(fā),反觀我們的寫作教學。目前我們的寫作教學幾乎完全是零打碎敲,一味跟著考試跑的教學現(xiàn)狀。學生們獲得的大多是散點式的、碎片式的寫作體驗,很多學生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更遑論寫作思維,只有胡編亂湊的能耐。我們悲哀地發(fā)現(xiàn),我們并沒有一本具有典型事例、基礎的、系統(tǒng)的寫作教材,當然這部教材里的典型事例,依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要實時更新,這樣才能具有鮮活性。基于這種思考,2013—2015年,我們在高中的三個年級同時開展了“作文范例教學”課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度存在著嚴重的質疑與迷惑,甚至幾近夭折。
我們遭遇的最大困惑是:優(yōu)秀作文范例,可能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
高一初始,我們進行一次以“目光”為話題的寫作訓練。習作呈現(xiàn)出這樣的特點:寫媽媽的目光,溫柔;爸爸的目光,嚴厲;老師的目光,鼓勵……選材不外乎考試沒考好,挨批了;生病了,媽媽細心照料;體考800米,老師一直在鼓勵……千篇一律呀。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了一篇,開頭是這樣寫的:“倩目含情出畫堂,虎目含淚楚霸王。天邊自古行悲雁,游子目蘊月下霜。何當金梳能刮眼,那時吏目瞋韓王。畫虎畫皮難畫骨,識骨知心是目光。”僅作為一篇七律來講,這首詩含有項羽、劉邦等多個典故,首句入韻,基本體現(xiàn)了起承轉合的結構特點,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文學素養(yǎng)很好,難得的才子呀!但是我們現(xiàn)在是不提倡寫詩歌或戲劇的,更何況是古體詩。小作者也不敢逾矩,于是我們且看后面的文字:上地理課我無精打采……老師把我請進辦公室,質問我‘為什么成績這么差?’聲色俱厲……老師的目光中有無奈,但更多的是鼓勵……完全是落入了“考試失利,老師憤怒轉而鼓勵”的俗套。這個學生怎么就從一個奇才、天才一下子就滑落成了庸才、蠢材了呢?我們隨后與其進行了談心。他的第一個顧慮是,我們可以寫古文嗎?第二個顧慮是,可以縱談古今,說自己真實的想法嗎?第三個想法是,小學、初中,凡是寫與親情相關的文章,母親就是陪讀書、送雨傘、看護病人;父親就是嚴厲,老師就是鼓勵……因為老師讀的范文,百度搜索的文字,都是這么寫的呀!這一席話,讓我們震驚:我們的學生不知不覺地已經完全成了“裝在套子里的人”!我們含辛茹苦啊,我們的教學究竟哪錯了?我們陷入了苦苦地思索。我們的作文范例教學還要不要用?怎么用?范例等同于“鐐銬”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何為范例。范例是針對學科教學內容而言??梢苑Q為“范例”的內容有以下三個特點:基本性、基礎性、范例性?;拘栽瓌t,要求教給學生基本的知識結構,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科學規(guī)律和學科的基本結構?;A性原則,要求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接近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切合他們的生活實際。范例性原則,要求教給學生的內容是經過精選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識,這種精選出來的范例性教學內容將有助于學習者舉一反三。對作文教學而言,我們所選的范例,不能等同于以往的優(yōu)秀作文。范例,可以是一則材料,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某個精彩段落、精彩語句,也可以是學生的習作,甚至可以是一篇有修改價值的病文。如“鄭州十八中出臺新校規(guī)”,“低頭族”現(xiàn)象,“啃老族”現(xiàn)象,“鄉(xiāng)村城市化”等,既緊扣學生生活,又能引發(fā)深層次的思考。這些材料都有助于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產生真正獨立的理論思維。思路決定出路,解決了思路問題,至于怎樣有條理地寫出來,就涉及很多布局謀篇的技巧問題了,我們完全可以一步一步地訓練出來。《祝?!分?,寫祥林嫂“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這一段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我們可以用“追問法”,設置一連串的問題。為什么碗是空的?因為無人施舍。為什么無人施舍?因為人們厭惡她。為什么厭惡她?因為她改嫁了,又死了丈夫,不吉利。當時人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想法?是普遍現(xiàn)象,還是個別人的想法?你從哪讀出來的?這樣一直追問下去,文章的主旨就凸顯出來了。學生就知道了設置一系列的問號,就能讓思維走向深入,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了。至于句式上,魯迅先生用了倒裝,意在突出、強調,這就是寫作技巧了,稍加點撥,學生就理解了。
由此,我們再次校正自己的判斷,本著鍛煉學生思維的根本原則,科學性地選取“范例”,不但不會對學生造成束縛,反而會激發(fā)、鍛煉、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我們從一開始學寫作就要有獨立性,可以觸景生情,因文生意,但內容與情感一定還是有細微差異的,而這種細微差異恰恰是成為唯一的“我”的重要成分。另外,優(yōu)秀作文作為范例的一種當然可用,而且也有其使用的必須性。關鍵是使用的時機。我們認為早用弊大于利,在講評作文時可用。尤其那些在思路上有創(chuàng)新的,能夠拓寬思維領域的,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哲學上說,事物發(fā)展的周期包括三個階段,即肯定階段、否定階段、否定之否定階段即新的肯定階段,經過否定之否定,事物運動就表現(xiàn)為一個周期,在更高的階段上重復舊的階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構成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發(fā)展過程。范例作文教學在我們的實踐中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在質疑中思索,在思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堅定方向,范例作文教學的探索之路還很長,我們也剛剛起步,希望前行的路上不斷地帶給你我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