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串成線:單元復習課的教學取向
——以“線段和角”的復習課為例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 朱秋芳
最近一次七年級期末復習研討活動中,筆者開設了一節(jié)“線段和角”的復習課,得到參與研討的同行的好評.下面呈現(xiàn)該課的前后兩次設計,并給出各個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提供研討.
第一種教學設計如下所示.
活動1:一顆“種子”.
如圖1:
圖1
請你用幾何語言描述這幅圖.
設計意圖:復習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為下面的問題作準備.
活動2:種子在“孕育”.
(1)如圖2,在直線l上再取一點B,圖中有幾條線段?再取一點C呢?
圖2
(2)再取兩點D、E,共有幾條線段?你是怎么算的?哪幾條?
設計意圖:復習線段的計數(shù)方法,增強識圖能力,體現(xiàn)有序的思維方式,為問題的進一步展開作鋪墊.
活動3:發(fā)出“第一枝芽”.
若在直線l上有n個點,共有多少條線段?
設計意圖:發(fā)現(xiàn)并表示規(guī)律(有可能體現(xiàn)數(shù)形結合),揭示公式的意義.
圖3
活動4:發(fā)出“第二枝芽”.
(1)如圖4,C點為線段AE上任意一點,若AC=8,CE=6,B、D分別為AC、CE的中點,則BD=____________.
圖4
若只把條件AC=8、CE=6去掉,改成AE=14,其他條件不變,你能求BD嗎?
設計意圖:復習線段的中點、線段的和差關系,通過弱化條件,體現(xiàn)整體思想.
(2)如圖5,若B、C、D三個點是線段AE的四等分點,圖中所有線段的和為26,你能求AE嗎?
圖5
設計意圖:鞏固前面的識圖結果,在線段中點的基礎上深入認識四等分點,進一步復習線段的和差倍分;初步滲透方程思想在圖形中運算的作用.
(3)如圖6,若AE=8.9,BD=3,你能求圖中所有線段的長度之和嗎?試試看!
圖6
設計意圖:與前面問題相比,條件進一步弱化,體現(xiàn)整體思想,增強識圖能力.
活動5:種子的茁壯成長要你們來“澆灌”.
我們知道線段與角之間有許多相通之處,請結合你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聯(lián)系線段,對兩者進行類比,試試你的創(chuàng)造力!
已知:如圖7,∠AOE是小于平角的角,射線OB、OC、OD是∠AOE內(nèi)部的射線.
圖7
(1)你們可以提出什么問題?試著將其解決.
(2)允許你們可以增加1—2個條件,兩位同學為一小組,討論你們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決它.
設計意圖:在前面對線段復習的基礎之上,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類比思想.
活動6:小結與布置作業(yè).(略)
【打磨意見】可以發(fā)現(xiàn),上面的課例也是精心預設、備課組打磨而成,在經(jīng)典題型、基本圖形及性質(zhì)上引導學生識別和積累,對于應付常規(guī)考試是積極的,然而從深刻“理解數(shù)學”(章建躍語)的角度看,初中幾何的學習與小學有很大差別,張奠宙教授說小學數(shù)學是實用主義、消費數(shù)學,而初中幾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shù)學、精神需要.所以需要調(diào)整復習課的教學取向,深入思考入門階段的幾何學習的重點是很關鍵的.初一幾何初步的重點何在呢?具體到線段、角的學習,主要是線段或角的表示方法.在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線段圖形語言、符號語言、基本作圖等的引入等,然而重點卻放在計數(shù)線段上,這并不是教材上的重點內(nèi)容,只是屬于解題策略一類的話題,小學階段學生就已熟悉這種策略,只不過披上了初中幾何的外衣繼續(xù)研究這種策略.基于上述認識,我們覺得解題策略的教學不能占去整節(jié)課的一半,可以作為一種難點進行突破,主要精力還是應該先關注教材上對該內(nèi)容的訓練重點.于是打磨生成第二種教學設計.
第二種教學設計如下所示.
活動1:請你當“醫(yī)生”.
對于下列問題:若有解答過程,請診斷是否有“病”,有“病”請說出“病因”并改正;若沒有解答過程,請給予解答,并說出可能會“誘發(fā)”什么病.
(1)在直線l上有A、B、C三點,AB=5,BC=3,求AC.
解:如圖8所示.
圖8
由AC=8,BC=3,得AC=AB+BC=8.
診斷結果:______;病因:______;正確答案:______.
(2)選擇題:已知AC=8,BC=3,則AC的長為().
A.8B.3C.8或3D.無法確定
答案:C
診斷結果:______;病因:______;正確答案:______.
(3)如圖9,線段AB=5,BC=3,CD=2,求圖中所有線段的長度之和.
圖9
解:圖中所有線段的長度之和=AB+BC+CD=5+3+2=10.
診斷結果:______;病因:______;正確答案:______.
(4)已知在平面內(nèi),∠AOB=35°,∠BOC=20°,則∠AOC=________.
說說當“醫(yī)生”的收獲.
設計意圖:以學生平時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為資源,在自查自糾的過程中,喚醒知識點、喚醒建構知識網(wǎng)絡的意識,體現(xiàn)分類討論、類比思想,為進一步自主建構知識網(wǎng)絡提供“技術”上的幫助.
活動2:作線段的“藍圖”.
邊作圖邊思考.
(1)如圖10,已知線段a,點A在直線l上,在直線l上順次截取AB=BC=a.此時圖中有幾條線段?點B有何特點?
圖10
設計意圖:復習尺規(guī)作圖和線段的中點.
(2)再在直線l上順次截取線段CD=DE=b(b<a),此時在直線l上共有幾條線段?哪幾條?
設計意圖:復習尺規(guī)作圖,增強識圖、作圖能力,強化前面“診斷”過程中的分類討論思想,養(yǎng)成有序的思維方式,養(yǎng)成積累基本圖形的意識,為問題的進一步展開作鋪墊.
活動3:在“藍圖”上加工.
在圖11中,若AC=8,CE=6,則BD=________.
在圖11中,若AE=14,其他條件不變,你能求BD嗎?你能發(fā)現(xiàn)BD與AE的數(shù)量關系嗎?能簡述理由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復習線段和差關系,形成積累基本圖形的意識;通過弱化條件,體現(xiàn)整體思想;在研究線段和差關系、倍分關系時,要關注便于轉化的線段,增強識圖能力.
活動4:挑戰(zhàn)自己.
(1)如圖12,C、D是線段AB上兩點,CD=2,M、N分別是AC、BD的中點,MN=7,則AB=______.
圖12
(2)如圖13,在直線l上順次截取AB=BC=CD=DE.
圖13
問題一:請說出圖中哪個點是哪條線段的中點.
問題二:B、C、D三點是線段AE的四等分點,圖中所有線段的和為26,你能求AE嗎?
設計意圖:鞏固前面的識圖結果,在線段中點的基礎上深入認識四等分點,進一步復習線段的和差倍分;初步滲透方程思想在圖形中運算的作用.
活動5:“打通”知識通道,自我構建角的知識“框架”.
(1)你還記得多少關于角的知識點?利用線段與角之間有許多相通之處,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自我構建有關“角”的知識框架!試試看!
設計意圖:通過類比,自我構建角的知識框架,發(fā)展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造力.
(2)如圖14,射線OC是平角AOB內(nèi)部任意一條射線,射線OD、OE分別是∠AOC、∠BOC的平分線,結合角的相關知識,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能解決它們嗎?
圖14
圖15
設計意圖:在前面對線段復習的基礎之上,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類比思想,并借此復習互余、互補等相關角的概念.
(3)變化一下.
如圖15,若ON是平角WOE的平分線,OA是∠BOC內(nèi)任意一條射線,且OA⊥OB于O點,你能說出圖中互余的角、互補的角、相等的角有哪些嗎?若反向延長射線ON到OS,∠AOE=25°24′,設ON為正北方向,OE為正東方向,你能說出射線OA、OB的方向嗎?
《中學數(shù)學》最近有多篇文章探討單元復習課的教學,特別是對復習課選題(例、習題)的精選都放在重要位置上.這自然是關鍵的.然而,對單元復習來說,思考整節(jié)復習的教學立意也許應該成為更為上位的考慮.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構思教學立意.
1.教學的整體立意需要建立在對單元知識的深刻理解上
由于單元復習是針對前一階段所授新知開展的復習工作,備課時教者首先要站在一個階段的高點,反觀前面所學知識的關聯(lián)性、重點與難點,學生在新的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哪些困難等.在此基礎上,對復習課的相關素材就能基于這種深刻理解大膽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或者將復習課上成習題課、某種熱點題型的訓練課等.
2.教學的整體立意需要促進學生將零散知識串珠成線
引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串珠成線,像葡萄一樣能拎起來”,這應該成為單元復習課的一種教學取向.數(shù)學知識具有關聯(lián)性、邏輯嚴謹性、前后一致性,很多數(shù)學內(nèi)容或解題都是“一步一步向上走”(米山國藏語).基于上述觀點,將零散知識串珠成線,讓學生加深印象,追求對數(shù)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就成為我們在第二種教學設計中的自覺追求.
1.熊俊.導學案不能淪落為“習題單”——以“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的導學案為例[J].中學數(shù)學(下),2014(6).
2.章建躍.從數(shù)學整體觀看“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的教學[J].中國數(shù)學教育,2013(7-8).
3.嚴莉.對一份“習題單”式導學案的商榷——以“有理數(shù)乘法(第1課時)”為例[J].中學數(shù)學(下),2014(1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