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君菁
“教學做合一”的中職前廳英語口語技能培養(yǎng)實踐研究
姚君菁
目前中職生的英語口語學習現狀不容樂觀,因此,要立足前廳服務崗位的工作需求,在針對旅游類職校生的知識認知規(guī)律和專業(yè)學習特點的基礎上,優(yōu)化專業(yè)英語口語的教學模式,并據此制定有針對性的前廳服務英語口語教學實施策略。通過教、學、做一體化的技能培養(yǎng)模式,解決旅游類職校生基于前廳崗位實踐的英語應用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其英語口語應用能力。
中職生;前廳服務;英語口語技能;培養(yǎng)策略
(一)問題背景
《中等職業(yè)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yè)教學標準》中提到:“要培養(yǎng)本專業(yè)學生熟練運用英語與外賓交流與溝通的基本職業(yè)能力。”飯店前廳作為與外賓接觸最頻繁的主要服務部門,其員工與外賓打交道的頻率越來越高。因此,英語口語服務水平的高低顯然已成為旅游類畢業(yè)生職業(yè)素養(yǎng)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傳統(tǒng)的中職生英語口語教學在技能培養(yǎng)方法上存在明顯不足,即便是像前廳英語口語這樣與專業(yè)緊密結合、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口語課,由于與傳統(tǒng)的基礎英語課堂的教學方式較為雷同,在英語底子本來就弱、學習興趣不大的前提下,學生即使是面對與職業(yè)技能密切掛鉤的英語口語學習,同樣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基于原有口語技能培養(yǎng)方式存在的弊端,迫切需要改革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愿學”、“易學”、“樂學”的語言學習情境中有效習得英語口語技能。
(二)理論依據
1.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教學做合一”,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他主張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同時又區(qū)別于杜威的“做中學”理論,其本質用意是教師“教”的方法要依據學生“學”的方法,學生“學”的方法要憑借其“做”的方法,我們怎么做事就該怎樣學習,怎樣學習就該怎樣教育。[1]也就是說,“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來展開。因此,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感受,在“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習得知識和技能就顯得更為重要。根據陶行知這一理論,結合中職生的學情基礎和學習特點,中職校的專業(yè)技能教學應給學生提供“做”的平臺,并在“做”和“學”齊頭并進的過程中探索如何“教”的方法。因此,本項前廳口語技能的培養(yǎng)研究也將立足和圍繞學生“做”與“學”的動態(tài)過程,探索在此基礎上的技能教學策略。
2.情境學習理論。這一理論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萊夫和溫格兩位學者提出的。情境學習主要是指我們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最好在該知識和技能所需的應用情境中進行學習的一種觀點。兩位專家一致認為,知識和技能用在哪里,就應該在哪里學。[2]學習過程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和技能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而是由處于某個特定情境中的群體成員所共同建構的。因此,特定的情境是知識和技能傳遞的重要載體,它貫穿和滲透在學習的全過程中。由此可見,前廳口語技能學習就應該定位在前廳崗位的服務人員在酒店在崗期間的工作情境中。這為后續(xù)的前廳服務英語口語學習情境設計、教學組織方案的制定和教學策略的具體實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為更好地探求適合旅游類職校生學習特點和崗位需求的英語口語技能教學模式,筆者對自己所在學校的學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并進行了數據分析。調研以旅游專業(yè)學生為對象,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主要以學生對英語口語技能的認識和其英語口語學習現狀為調查重點。本次調查下發(fā)表格120份,回收116份,有效回收116份。
縱觀調查結果,從學習態(tài)度來看,認為英語口語課重要的學生占到83.52%,但從興趣程度來看,對英語口語很感興趣的只有13.65%;從學習動機來看,認為英語口語能提高交際能力的學生有77.15%,但在英語口語的運用程度方面,愿意用英語交流的只有25.33%;從學習方式來看,認為“說”是最重要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學生占79.86%,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說好英語口語的信心程度方面,對學好口語有信心的學生只占23.85%。從上下兩組數據的對比中不難發(fā)現:職校生普遍意識到英語口語很重要,尤其會對將來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但由于對目前的英語口語學習提不起興趣、不喜歡上口語課且在英語交流中害羞等原因,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技能非常欠缺。有81.49%的人認為,旅游專業(yè)中開設英語口語課很有必要,并有76.53%的人正打算努力提高英語口語水平,但目前67.94%的人不喜歡上口語課,是因為對上課的教學方式和口語教材不感興趣。同時,有83.75%的學生更愿意通過信息化語言交流、職業(yè)體驗等活動來接觸學好英語口語。
因此,作為職校教師要結合職校生所學專業(yè),充分考慮其英語口語學情,善于抓住學生學好口語的興趣點,利用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策略,幫助他們有效提高職業(yè)崗位所需的英語口語技能,使學生成為職業(yè)素養(yǎng)全面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由于中職生的英語基礎很弱,而涉及到前廳服務課程的英語內容有比較多的專業(yè)術語、固定表達句式和詞組,且相對枯燥難記。因此,基于前廳服務崗位需求,結合行業(yè)應用實際,對基礎英語和旅游英語教材中適合專業(yè)技能教學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自主設計英語口語教學活動并形成口語教學的校本教材是非常切實可行的。為此,筆者開發(fā)了前廳服務英語口語校本教材在高二年級分三、四兩個學期試行開設,前提是高一年級已開過中職基礎英語課程。本門課程每周3課時,一學年共120課時,分預訂入住接待、門童行李服務、總機商務服務、結賬離店服務等4部分內容。以下為前廳口語課上運用的部分教學活動設計(見表1)。
表1 結合前廳英語校本教材設計的部分口語教學活動
專業(yè)英語口語教學應區(qū)別于常規(guī)的基礎英語教學模式,它強調的是讓學生掌握某一特定主題的交際用語,有效達成具有一定內容和實際意義的崗位服務目標,而不是過多地去關注語言形式。[3]因此,前廳英語口語技能教學應更注重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行業(yè)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工作任務的協(xié)作、交流中說好口語,達到有效提高前廳英語口語技能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圍繞前廳服務的崗位任務,讓學生在感知、明確口語表達任務的基礎上,通過結對展示、分組討論、班級競賽等多種實踐形式學習、積累前廳服務專業(yè)詞匯和固定句型表達,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習得規(guī)范的前廳口語表達技巧。
由于職業(yè)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前廳口語可采用“任務引領式”的教學模式,具體教學流程可分解如下:
(一)課前準備
由于中職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偏弱,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充分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讓其暢所欲言,有必要在課前針對專業(yè)教學內容,以學案導學的形式布置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前置口語練習任務。有了明確的任務目標,學生即可著手具體的任務探索,為后續(xù)的專業(yè)口語實踐練習做好鋪墊。
(二)課堂任務導入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熱身練習和課堂實踐內容的布置。熱身練習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引出課堂口語練習的話題,以此來聚焦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實踐內容布置主要是介紹與課堂口語訓練話題相關的專業(yè)背景知識,分析、分解任務目標,明確任務主題并利用視頻、圖片、經驗介紹等形式,幫助學生識別、整理與課堂訓練話題相關的專業(yè)詞匯、短語和句式,為學生的口語練習提供參考依據。
(三)任務實踐訓練
任務實踐階段以分工準備和匯報演練的形式進行。分工準備由學生根據口語訓練的話題分配角色,分解落實任務,按照任務布置時的口語訓練要求,運用與課堂話題討論相關的專業(yè)詞匯、短語和句型分組練習,選擇盡可能多的口語表達方式進行對話交流;匯報演練是小組集體亮相,模擬職場情境的口語實戰(zhàn)應用階段。各小組在分工準備的基礎上,選派代表向全體師生進行呈現和展示。這樣做既能展示學生的語言才能和專業(yè)特長,也是培養(yǎng)其口語表達自信的良好機會。
(四)任務評價分析
這個階段主要是對此前分組口語訓練和匯報演練情況的回顧和反饋。在發(fā)散式的專門口語操練之后,再通過組內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的同步,跟進落實課堂口語訓練的集中性小結和評價。自評主要是學生自我評價,梳理個人感悟和體會,反思成功和不足。小組互評既是檢測學生對課堂口語訓練知識要點的掌握程度,也是為了考查學生對口語實戰(zhàn)演練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評價鑒賞能力。教師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口語操練過程的關注和對其點滴進步的鼓勵和賞識。同時要重點關注其語言運用是否落實到崗位工作的實際需求上。
(五)當堂達標過關
當堂測試是針對課堂口語訓練中的教學要點,教師現場出題,將課堂會話訓練所用到的專用詞匯、句型句式以及常用表達融入其中,并以單詞對號入座、語句排序、會話填空等形式,讓學生通過答題闖關進行回顧和再現,以利于學生對新授英語口語知識的當場消化和吸收。這樣做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自身課前自學和課中的知識習得進行自我檢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從整體上對全班學生的口語學習動態(tài)進行把握,便于后續(xù)的教學進程調整和教學策略安排。
(六)課外輔導練習
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設置與課內英語口語訓練相關的課外拓展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職場應用的形式將學生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口語技能遷移到職場交際生活中去,為有效解決語言的實際應用問題服務。教師可在課堂口語訓練任務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課外的口語技能附加訓練和語言答疑輔導,幫助學生課后有針對性的溫故復習,以達到英語口語技能穩(wěn)固性習得的目的。
(一)學好英語口語的首要條件:聽
聽準語音、聽清語義,是學好英語口語的首要條件。中職生由于原先的初中英語底子普遍薄弱,尤其在單詞發(fā)音、朗讀規(guī)范上存在較大的漏洞,導致學生在英語口語整體規(guī)范性上有明顯缺失。上述問題首先要通過多聽、反復感受和比較,才能有效糾正原來先入為主的誤讀現象。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fā)網絡英語口語教學資源。由于口語課堂時間有限,對學生英語口語的聽力訓練可以延伸到課外。隨著信息化教學和翻轉課堂模式的推廣,有條件的學??山M織教師團隊開發(fā)好網絡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便捷、實用的網絡學習平臺。對前廳口語教學尤其是英語聽力訓練和口語發(fā)音指導方面,要制作好系列化、專題化的微課口語教學視頻,讓學生課后能通過前廳口語網絡課堂多次、反復、隨時聆聽到正確的英語語音。
2.增加學生的聽寫練習,擺脫英語口語聽力盲區(qū)。多聽勤練、聽練結合是有效提升學生口語能力的一個重要前提。除了在前廳口語課上進行聽寫之外,也可以課后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通過錄音機、光盤等途徑,選擇部分合適的內容進行聽寫訓練。通過多聽,學生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如何進行口語表達。他們的聽力、發(fā)音和詞匯拼寫能力都會在聽寫訓練的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學好英語口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說
鍛煉表達、學會說話是學好英語口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如何“說”好口語對英語基礎較弱且羞于表達的中職生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挑戰(zhàn)。以上問題,首先要通過讓學生參與其感興趣的學習活動激發(fā)起口語表達的欲望,其次要以多說多練的訓練形式來拓寬學生的話題選擇渠道。
1.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形式多樣的口語訓練模式。為激發(fā)學生學習前廳口語的積極性,鼓勵人人開口說話,教師要結合旅游專業(yè)的特點,充分利用校內的技能展示周、英語角課外活動、英語口語社團以及校外第二課堂的輻射作用,組織各類專業(yè)技能秀、實用英語口語技能大賽、英語角互動等職校生喜聞樂見的口語訓練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口語實踐鍛煉,在“愿說”、“能說”、“會說”的學習情境中逐步豐富其英語口語表達方式。
2.模擬服務崗位職業(yè)場景,訓練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為給中職生提供與其專業(yè)緊密結合的英語口語訓練平臺,“創(chuàng)設職業(yè)場景,模擬崗位服務”顯然是學生進行口語技能訓練的不錯選擇。例如,教師可以電視劇《情定大飯店》中華克山莊周年店慶的慶典籌備活動作為口語訓練的素材,通過職業(yè)場景片段賞析、自編自演情景劇等實踐模塊,在互動式口語訓練中提升職業(yè)英語應用能力。
(三)學好英語口語的重要途徑:讀
加強閱讀、以讀促說是學好英語口語的重要途徑。從語言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來看,大量的閱讀和語言輸入是口語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4]要有效改善職校生口語學習中“聽多讀少”的現狀,教師要從朗讀和閱讀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入手,在語言輸入方面加強訓練。只有學生做到肚里有貨了,才可能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1.自編口語朗讀手冊,提供口語朗讀寶典。筆者結合前廳崗位需求,自編了一套實用前廳口語閱讀手冊,將前廳口語中常用的規(guī)范句型、模仿對話以及職場會話融入其中,并錄制了配套的朗讀光盤和示范朗讀教學視頻,便于學生課后利用電腦、MP3等學習工具隨時聆聽并模仿跟讀。要求學生在跟讀教學視頻時,將自己的朗讀聲音同步錄下,在與標準讀音的對比中發(fā)現不足并及時進行自我糾正。同時,將跟讀朗讀的錄音上傳到網上學習平臺,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反饋進行線上答疑和線下指導。通過系列化的朗讀訓練,使學生逐步掌握規(guī)范的口語語音、語調節(jié)奏和語感規(guī)律。
2.創(chuàng)編專業(yè)特色英語期刊,豐富口語閱讀材料。為了既能給職校生提供恰到好處的閱讀素材,又能達到訓練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目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專業(yè)、體驗成功,教師可組織學生團隊創(chuàng)編體現專業(yè)特色的英語小報和期刊。教師可在文字圖片的排版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指導。由于是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學生都會懷著興奮的心情認真閱讀。同時,期刊的主題和內容都是由學生自主選擇并很感興趣的,因此,這類英語期刊的可讀性就顯得特別強。學生在創(chuàng)編設計、分享閱讀這種英語特色期刊的過程中,就會逐漸積累起規(guī)范的英語口語表達方式,同時,也能達到較好的口語朗讀訓練目的。
(四)學好英語口語的必要保障:記
注重方法、幫助記憶也是學好英語口語的必要保障。相當一部分中職生由于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模式非常陌生,所說的話悖離英語語境,雖然詞匯語法沒有問題,但常常導致說話不恰當、不得體。因此,適當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特點,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是靈活運用好英語口語的一個重要訣竅。
1.介紹外國文化,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要使英語口語達到自然、得體的程度,還需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意識。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結合語境,適當穿插英美國家的思想觀念、文化價值、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明白“語用環(huán)境”的重要性。比如,前廳員工在面對外賓給小費時如果說:“I′m sorry,but we can′t accept tips.This is what we should do!”(對不起,我們不接受小費的,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外賓就會覺得十分不解。此時應欣然接受并致謝:“Thank you,It′s my pleasure!”(謝謝,我們樂于為您效勞!)有了這種“文化差異”意識,學生就能較好地把握得體的口語表達技巧。
2.加強背誦和記憶,培養(yǎng)英語口語語感。在英語口語表達訓練中,加強背誦記憶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課后要布置一定量的口語摘記任務。一方面,讓學生有意識地摘錄涉及到前廳服務的專用詞匯、常用詞組和代表句型,制作成口語自學寶典加強背誦;另一方面,可挑選部分短小精悍、易于記憶的前廳會話片段作為背誦篇目,在反復記憶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詞匯的用法和句式句型的搭配。如此摘記結合,能較好地促進學生“說”的能力,從而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
(一)實踐效果
基于前廳課程內容的中職生英語口語技能教學的實踐,讓師生雙方都受益匪淺。一方面,學好英語,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能幫助學生在提升學習成績的同時,掌握良好的專業(yè)口語能力,學習動機有效增強。學生有了“說英語”的底氣之后,往往表現更大膽自信,日常交流中會時不時地冒出一句英語。由此說明,基于專業(yè)崗位的英語口語技能訓練不僅改變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同時對提高專業(yè)技能水平也十分有效。另一方面,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使原來的“填鴨式”課堂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轉變,教學互動氣氛活躍,師生情感交流和諧融洽,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明顯增強。在這種“學生愿學、老師樂教”的教學環(huán)境里,教師的職業(yè)成就感油然而生,職業(yè)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二)后續(xù)研究
進一步的研究方向有兩個方面:(1)積極探索基于專業(yè)課技能教學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和訓練內容。英語口語技能教學除了有效服務于前廳接待之外,還可以用于旅游專業(yè)飯店管理方向的酒店中餐、西餐、客房和導游方向的導游講解等服務技能的專業(yè)訓練。(2)目前“互聯(lián)網+”思維模式正在成為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今后要在運用在線資源彌補英語口語學習資源短缺、師資水平有限、紙質教材枯燥的不足的同時,還可以在學業(yè)評價、師生互動等方面發(fā)揮“互聯(lián)網+”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基于前廳服務崗位的英語口語技能教學的嘗試研究,在加快培養(yǎng)旅游專業(yè)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層面上跨出了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讓其在運用英語基礎知識促進專業(yè)課程學習的同時,逐漸具備良好的服務交際能力和職業(yè)核心技能,在有效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為其將來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蘇鴦.基于崗位需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設計[J].商業(yè)教學,2014(1):186—187.
[2]楊慧,王悅.基于英語口語技能大賽培養(yǎng)實用型口語人才的英語教學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2014(4):43—44.
[3]黃媛媛.中職文秘大類專業(yè)英語口語校本教材開發(fā)實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4]李長盛.中職英語口語情景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究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7):99—101.
[責任編輯 陳國平]
姚君菁,女,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社區(qū)學院、余杭成人中等專業(yè)學校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旅游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5)33—00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