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智
略論新課改下初中古典詩詞教學
◎李春智
在實踐的基礎(chǔ)上,加強對詩詞的教學,筆者以為在目前的形勢下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詩詞是先哲圣賢大師們留下的精品,我們應(yīng)當去繼承它,另一方面由于古典詩詞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與現(xiàn)在的生活相去甚遠,在現(xiàn)代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對詩詞里所反映的生活畫面生活場景一無所知,所以我們急需要加強學生這方面的文學教育。沉迷于游戲中的學生,無法體會古典詩詞中的意境美、情感美、語言美、意象美。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更好地貫徹課標要求,更高效地實施古典詩詞教學,就成了亟待探討的問題。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欣賞和審美情趣?!边@是《語文課程標準》里明確提出的要求?,F(xiàn)行的各種版本的教材里,古典詩詞是重頭戲,尤其是北師大版的教材,一個單元十幾篇古詩詞,更彰顯了編排者的意圖。那么教師如何教授這些詩詞呢?讀是基本的,如何讀才能領(lǐng)會詩詞的藝術(shù)魅力,這就成了教學的關(guān)鍵。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尤其是詩詞,更是語言的藝術(shù)。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美,對于理解古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藝術(shù),以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皶x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朗讀,反復朗讀,直到朗朗上口,才能品味出詩詞音樂美,尤其是唐詩的平仄音節(jié),配上音樂,帶著感情大聲的朗讀,聽起來鏗鏘悅耳,抑揚頓挫。在這種富有韻律的節(jié)奏感中,語言文字的藝術(shù)魅力,自然而然地就會顯示出來,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鳴。
“語不驚人死不休?!睘檫_此目的教師要采用多種朗讀方式。范讀是必要的,對于七年級的新生,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老師范讀后,讓學生自由讀,以達到流利的程度,教師還可以指名學生讀,檢測一下他們讀的熟練程度,還有對詩詞的理解程度。中間可以穿插一下其他的朗讀方法,如表演讀、男女生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等,為的是提起學生的興趣,不至于采用一種方法過于單調(diào)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讀到一定程度,詩詞的語言美自然能夠使學生理解。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描繪了一幅有聲音有圖像的春景圖,山間村莊周圍,杏花怒放的枝頭,蜂蝶飛舞,嚶嚶成韻,樹下一小孩久久仰望,還可以想到村子里雞犬相聞,炊煙裊裊。品味到這個地步,讓學生再品讀“鬧”字。天空里有風云相逐打鬧,枝頭有蜂蝶嬉戲打鬧,樹下有小孩追逐打鬧,村莊里有雞犬相聞打鬧,山坡上有牛羊追逐打鬧,河里有游魚嬉戲打鬧等,一個“鬧”字,把一個熱鬧的山村點染出來了,如果是丹青高手,可以繪出一幅生動活潑的畫幅來。這就是詩詞語言美的魅力所在。
教師要教給學生讀詩詞的方法和策略。不能老師在講臺上講得眉飛色舞,講完后學生還是不知道詩詞怎么樣來品讀。品讀詩詞,就是要通過關(guān)鍵的詩詞名句,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所集中的地方,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去接觸感受作者的內(nèi)心,與先輩的情感思想碰撞,激起心靈的火花。當學生誦讀“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時,看到的是錚錚鐵骨的易安居士,而不是“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通過這樣的對比,其人其情,立體地呈現(xiàn)了出來;當學生吟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想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中華民族的的脊梁所在,民族魂所在,民族精神所在;當學生低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時,看到的是一顆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當學生高唱“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時,心中定會激情昂揚,揚帆奮進。讓學生從這些詩詞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譜寫自己美好的青春篇章。
艾青曾說過,詩人一方面通過刻畫的形象理解著世界,一方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解說世界。詩人在藝術(shù)形象中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時營造一種氛圍,讓人領(lǐng)悟其中的韻味,這樣就能創(chuàng)造出詩詞的意境,給人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體驗。
如七年級課本里的《天凈沙·秋思》,短短的28個字,詞人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這12個意象,寄托了詩人的情思,他看到了秋天肅殺的景象,想到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獨凄涼,描摹出一幅“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還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意境非常優(yōu)美。讀完以后,眼前仿佛綻放著雨后的菊花,形態(tài)萬千。詩人悠閑地望著遠山,天上飛鳥相與還,山上白云朵朵,樹木蔥蔥,山下流水潺潺,田野里農(nóng)人在耕耘著,真是一副優(yōu)美的山水畫卷。如此的畫卷在詩詞中舉不勝舉,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欣賞它的語言美,情感美,更應(yīng)欣賞它的意境美。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一個善于思考教學的老師,他總能找到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帶領(lǐng)學生在古典詩詞的殿堂里徜徉,欣賞詩詞的語言美,從而學會遣詞造句;欣賞詩詞的情感美,懂得寫作中怎么表情達意;欣賞詩詞的形象美,知道怎么樣去描寫人物;欣賞詩詞的意境美,體會文學作品的內(nèi)在美。通過詩詞的熏陶,讓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為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李春智 甘肅省高臺縣南華初級中學 7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