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玲
(蚌埠市第二實驗學校教育集團 安徽蚌埠 233000)
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其對策
王學玲
(蚌埠市第二實驗學校教育集團 安徽蚌埠 233000)
注意力集中是小學生學習進步的前提,是小學生學習成敗的重要因素。作為教師應認真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采取正確運用規(guī)律,正面鼓勵,勞逸結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等多種有效方法和對策,轉化注意力不集中問題,提高小學生學習的效果。
威信 方法 過度 保護 限制
1.內部因素
1.1 生理因素
一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遲緩。二是軀體疾病。目前飲食過度的精細,使得孩子體內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導致貧血、營養(yǎng)不良,都會使注意力不集中。
1.2 心理因素
1.2.1 對功課不感興趣或青春期過多關注異性等,也有些小學生抽象思維發(fā)達,想象力豐富,往往從老師講的某個地方開始延伸發(fā)散性聯(lián)想,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1.2.2 學習動機不明確,沒有目標,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有些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明,對所學的課程不感興趣,也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2.外部因素
2.1 老師方面
2.1.1 威信不足。教師的言行不一,缺乏魄力,上課拖拉等都影響了教師的威信。
2.1.2 教學方法陳舊。有些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僅僅起了一個接受器和記憶器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怎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怎能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呢?
2.1.3 不注意信息的反饋,監(jiān)控乏力。作為教師必須具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對于有個性的學生是掌控不了的。
2.2 家長方面
由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導致家長過度保護和過度限制,過度的保護會導致兒童嬌生慣養(yǎng),自制力差。過度保護實際上等于代替兒童的注意,兒童的注意力就可能得不到迅速的發(fā)展。過度限制,則縮小了兒童注意的范圍,同樣抑制孩子注意的發(fā)展。另外,孩子注意力跟父母的言行有關系。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家長有關系,如孩子寫作業(yè),家長看電視、看球,家長的狀態(tài)在運動之中,孩子就坐不住。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
小學生正處在善于遐想的年齡,自己有許多美好的幻想或理想,有多方面的興趣。有的學生什么都想學,想在多方面同時成功,四面出擊,結果往往是失敗。因為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自學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要集中精力。小學生獲得學習技能,就需要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這意味著把小學生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問題上,完全鉆到里面去。通過注意力的功能及其規(guī)律的運用,使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各種學習技能。
2.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單一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感官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要求我們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采用多種方法,掌握好節(jié)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同時,對于學生,有必要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英語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到耳聽、眼看、口說、心想、手寫。多種感官并用,多種身體部位參與,自然加強了大腦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
3.有利于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首先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不能歧視差生。如仍按應試教育,只顧少數(shù)優(yōu)生,那么多被歧視的差生聽不懂,被冷落,注意力當然難集中,反而還要“搗亂”。反之,如果我們只重視差生,而忽視了優(yōu)生或中等生,這部分被忽視者,也難集中注意。所以“面向全體”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與此同時,素質教育又非常重視“全面提高”。而把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放在首位。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志向,正是注意力的最大動力。
1.運用正面鼓勵,增強學生的注意力
當他們有注意力集中的行為,就加以贊揚和鼓勵,因為注意力可以通過正強化而不斷增加的。我們平時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往往只注意其不專心的行為,很少對專心的行為做出反應,這就減少了正強化的作用。注意力有障礙的學生往往成績較差,老師應放低對他們的要求,讓他們也能經(jīng)常嘗試成功的喜悅,提高其自信心。
2.提倡勞逸結合,保護學生的注意力
前蘇聯(lián)一位心理學家曾說:疲勞是注意力最主要的敵人。無論是對新知識的教學或是復習舊知識,如果教師只是把書上的內容作簡單重復,就會導致學生大腦疲勞。心理學家研究:連續(xù)學習的時間45—60分鐘最好,大腦在進入學習后的10分鐘左右達到最佳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能持續(xù)25—45分鐘,之后效率就下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擔負起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的責任,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從而避免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保護并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水平。
3.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改革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應不拘一格,靈活地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法”、“合作法”、“表演法”……亦可融各種方法于一堂。不過,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不能死搬硬套,應根據(jù)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揚棄、完善、優(yōu)化,務求實效,切忌搞形式,玩花樣,趕時髦。新的教學方法勢必會打破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營造出民主平等、生動活潑、思維活躍的良好氛圍。
4.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把握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的講授必須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循序漸進、,把新內容和已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要善于捕捉三個“關鍵時期”,一般來說,一節(jié)課中通常有三個容易走神的“關鍵時期”。在每節(jié)課前,教師要提前一兩分鐘在教室門口“候課”,暗示學生馬上就要上課了,學生會趕緊進入教室,做好上課的準備;上課開始,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盡量用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的話語導入新課,盡快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當一節(jié)課進行到一半時,教師再通過新穎的、有趣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使學生處于相對抑制狀態(tài)的神經(jīng)再次興奮起來,從而實現(xiàn)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注意力集中是小學生學習成敗的重要因素,小學生這個特定的年齡群體,就決定了作為家長、教師要想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就應該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不斷觀察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種種表現(xiàn),認真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應從喚醒,增強,保護,把握和吸引小學生注意力方面入手培養(yǎng)注意力能力,防止疲勞,養(yǎng)成注意的好習慣。從而轉化注意力不集中問題,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持續(xù)的有意注意,提高小學生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