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呂生華(陜西科技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陜西西安710021)
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產(chǎn)物在皮革工業(yè)中的應用
李瑩,呂生華*
(陜西科技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陜西西安710021)
摘要: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廉價易得、安全無毒、環(huán)境友好、易降解等特點,近年來被廣泛用于制革行業(yè)中。綜述了淀粉、殼聚糖、纖維素、環(huán)糊精及其改性產(chǎn)物在制革工業(yè)中的應用。
關鍵詞: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制革工業(yè);應用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制革生產(chǎn)及皮革產(chǎn)品制造的中心,全世界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皮革及其制品產(chǎn)自我國,皮革工業(yè)在為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給我國的環(huán)境帶來污染,目前皮革工業(yè)產(chǎn)生的污染已經(jīng)成為了制約皮革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障礙。面對皮革工業(yè)的污染問題,目前的解決辦法有:(1)盡可能的從工藝上尋找解決辦法,如石碧等提出的逆轉(zhuǎn)鉻鞣法[1];(2)研究開發(fā)污染少的綠色皮革鞣劑,如國內(nèi)目前在積極進行的無鉻金屬鞣劑[2](鋯、鈦、鋁、鐵鞣劑等)、硅鞣劑[3]、醛鞣劑[4]、合成鞣劑[5]、有機膦鞣劑[6]、超支化聚合物鞣劑[7]及納米鞣劑[8]等研究工作,希望找到可代替鉻鞣劑的綠色鞣劑,但是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鞣劑同樣存在著與膠原纖維作用效率低、污染大的問題,鞣劑的變換只是
意味著污染物的改變;(3)利用各種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開發(fā)出各種皮革化學品,可以減少皮革生產(chǎn)過程產(chǎn)生的污染,從實際效果來看這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殼聚糖、纖維素、環(huán)糊精及其衍生物等,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可再生、環(huán)境友好、容易降解、廉價易得[9]。淀粉、殼聚糖、纖維素結構大體相似,都含有豐富的活性官能團,通過在一定條件下對其進行氧化、交聯(lián)、接枝等改性,可以獲得更優(yōu)異的性能,從而廣泛用于皮革加工過程中。殼聚糖的改性示意圖如圖1所示,淀粉和纖維素的改性與其類似。環(huán)糊精具有環(huán)外親水、環(huán)內(nèi)疏水的特殊空腔結構(如圖2所示),可以與多種無機和有機小分子形成包合物,在藥物的緩釋、金屬離子的吸附等領域都具有應用前景。下面將分別對各種天然高分子在制革中的應用進行綜述。
淀粉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生物降解、對環(huán)境友好的無污染的天然可再生資源。淀粉的分子式為(C6H10O5)n,是由α-葡萄糖縮聚而成的高聚物。淀粉經(jīng)過改性后廣泛應用于造紙、食品、紡織、水處理、橡膠等領域,其在制革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10]。
圖1 殼聚糖改性反應示意圖
圖2 β-環(huán)糊精
2.1在皮革填充中的應用
淀粉經(jīng)氧化后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團,不僅可以與皮膠原
中的氨基、亞氨基進行交聯(lián),而且還可以改善皮膠原的穩(wěn)定性,因此被廣泛用作皮革填充劑。易杰等[11]將氧化淀粉與脲醛樹脂共混,改善了脲醛樹脂耐熱性能差、易老化及容易釋放甲醛的缺陷,用其復鞣填充后的坯革的物理性能和感官性能均顯著提高(如表1與表2所示)。王學川等[12]利用濃硝酸的強氧化性將淀粉改性成相對分子質(zhì)量小、活性官能團多的深度氧化淀粉(OS-N),在最優(yōu)條件下,羧基含量可達13.90%。由于深度氧化淀粉的羧基能與皮膠原的氨基結合,將其用于制革復鞣工藝中,所得坯革收縮溫度為100℃,皮質(zhì)豐滿緊實,物理性能明顯改善。
表1 復鞣后坯革的物理性能
表2 復鞣后坯革的感官性能
圖3 Fenton體系氧化淀粉原理[14]
Fenton試劑由于具有非常高的氧化能力,同時反應迅速、對溫度和壓力要求低,因此用Fenton氧化體系制備氧化淀粉應運而生。杜曉聲等[13]采用改良Fenton氧化體系制備了兩種氧化淀粉,其中氧化淀粉II的羰基含量為1.12%,將其代替化工材料對鞣制后的皮革進行填充。由于氧化淀粉含有豐富的含氧官能團,可與皮膠原發(fā)生化學交聯(lián),從而提高成革的收縮溫度,同時大量陰離子官能團的存在還提高了皮革的吸水性。Fenton體系與淀粉的反應機理如圖3所示。袁鴻昌等[15]通過酸改性和Fenton氧化改性對可溶性淀粉進行了深度改性,經(jīng)兩步改性的淀粉羧基和羰基含量高,分別達2.07%和4.73%。將改性后的淀粉填充浸酸山羊皮,皮革的收縮溫度、厚度、物理性能均得到顯著提高。
2.2在制革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以淀粉為基本骨架,通過與乙烯基類單體進行接枝聚合,制得不同類型的改性淀粉,在廢水處理領域表現(xiàn)出優(yōu)越的性能。李琛[16]以玉米淀粉為原料,以環(huán)氧氯丙烷為交聯(lián)劑,在60℃下反應8 h制得交聯(lián)淀粉,再對其進行黃原酸化反應制成不溶性淀粉黃原酸酯(ISX),將其用于制革廢水中重金屬Cr(VI)的處理。交聯(lián)劑環(huán)氧氯丙烷的作用在于促進淀粉分子間架橋形成化學鍵,有效提高淀粉的交聯(lián)度,進而使糊化溫度升高。研究表明:合成的淀粉黃原酸酯對質(zhì)量濃度為50 mg/L的含Cr(VI)廢水的去除率高達99.6%。李嘉樂等[17]將制備的丙烯腈接枝交聯(lián)淀粉用于制革廢水中重金屬Cr(VI)的去除。實驗結果表明,將丙烯腈接枝交聯(lián)淀粉加入到50 mL質(zhì)量濃度為1.0 μg/mL的六價鉻離子溶液中,清除率可以達到
80.53%。
殼聚糖是甲殼素脫去乙?;玫降漠a(chǎn)物,具有來源廣、無毒害、易降解的優(yōu)異性能,近年來在制革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3.1在皮革染色中的應用
殼聚糖分子上的活性氨基可以與陰離子的染料結合,這是殼聚糖作為皮革染色助劑的基礎。氨基中氮原子上的未共用電子對能與一個質(zhì)子結合形成銨離子,使得殼聚糖具有弱堿性,因此染色通常在酸性條件下進行。羅曉民等[18]合成了一種新型多氨基支化結構的水溶性殼聚糖衍生物(CS-HCA),并將其用來處理超纖基布,因合成產(chǎn)物中含有大量氨基,從而對染料起到固化作用,同時還可使基布的耐干濕摩擦牢度明顯提高。此外,在低濃度下,合成產(chǎn)物的氨基易被質(zhì)子化,表現(xiàn)出良好的抑菌作用,0.05%質(zhì)量分數(shù)的合成產(chǎn)物對大腸桿菌的抑菌率達99%。許曉紅等[19]通過一定的降解和化學修飾制備得到的羧甲基殼聚糖具有水溶性好、易與皮膠原結合的特點??疾炝唆燃谆鶜ぞ厶堑募尤腠樞?qū)θ旧に嚨挠绊?,當染料與皮纖維結合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羧甲基化殼聚糖,有助于吸附染料在表面結合,同時進一步促進染料的滲透,從而大大提高上染率。另外,實驗還表明羧甲基化殼聚糖的加入對皮革勻染性以及耐干濕擦牢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2在制革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殼聚糖具有優(yōu)異的吸附性能,改性后對金屬離子尤其是過渡金屬離子具有很好的螯合能力,同時由于殼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不會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二次污染。劉存海等[20]以過硫酸銨和亞硫酸氫鈉為引發(fā)劑,以丙烯酰胺為接枝物,對殼聚糖進行改性,制得了殼聚糖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CAM)。將制得的產(chǎn)物作為絮凝劑處理鉻鞣廢水,對Cr(Ш)的去除率可達到94%。李雯等[21[22]采用反相懸浮交聯(lián)法制備了殼聚糖/明膠復合微球,并研究了該復合微球?qū)λw中六價鉻的吸附性能,去除率可以達97.6%左右。張榮莉[23]通過微波輻射和相轉(zhuǎn)移技術合成了O-羧甲基殼聚糖,研究發(fā)現(xiàn),pH值較低時吸附性能更好,作者認為這可能是酸性條件下鉻離子能與吸附劑的正電活性中心發(fā)生靜電吸附,而在堿性條件下,Cr (VI)易發(fā)生水解而不能穩(wěn)定存在。
殼聚糖絮凝劑通過電荷中和而使陰離子膠體脫穩(wěn)并形成細小的凝聚體,通過高分子架橋作用使這些凝聚體形成大體積絮團,從而達到絮凝作用。李俊等[24]將無機鹽類絮凝劑與高分子類絮凝劑混合后,得到氫氧化鎂-殼聚糖無機有機復合型絮凝劑。該絮凝劑能夠有效去除皮革染色廢水中的染料色度,無機分子和有機分子之間形成的分子鏈對水中微小顆粒物有成倍的卷掃作用,在兩者的協(xié)同作用下脫色率最大可達92%。尹大偉等[25]報道了自制的磺化殼聚糖對制革廢水的絮凝效果,考察了絮凝劑加入量、溫度、pH對廢水絮凝效果的影響,實驗表明,當在10 mL廢水中加入0.05 g絮凝劑,溫度為5℃,pH為2.0時絮凝效果最好,在此條件下,廢水的的COD、BOD5、TCU和廢水濁度分別為30.77、31.97、15、5。
3.3在皮革防霉中的應用
殼聚糖具有廣譜抗菌性,它能夠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和活性[26]。這是由于殼聚糖分子結構中含有陽離子基團-氨基,
可以與細菌細胞壁表面的陰離子基團結合,阻礙其生物合成從而起到抗菌的效果。目前,國內(nèi)外眾多研究者通過對殼聚糖進行改性,制備出不同的殼聚糖衍生物,提高了殼聚糖的抗菌活性,擴大了其應用領域。雷萬學等[27]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銨為活性單體對殼聚糖進行接枝,制得季銨鹽型殼聚糖衍生物,并將其作為皮革的抗菌材料。懸菌定量抗菌實驗結果表明,所合成的季銨鹽型殼聚糖衍生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白色念珠菌都有很強的滅殺效果,將3種菌與合成的抗菌劑作用15 min后,平均殺茵率都達到99.96%以上。王應紅[28]將殼聚糖季銨化處理后,首次將其與離子液體進行復配,改善了殼聚糖的水溶性、增加了殼聚糖與霉菌細胞膜的滲透性。實驗結果表明,與單獨使用殼聚糖相比,復配后的混合液體對青霉和黑霉的抑菌效果明顯增強。李慧等[29]利用冰醋酸和KI溶液對殼聚糖進行碘化,制得的抗菌劑具有抑制真菌和細菌的雙重抑菌特性,碘化殼聚糖的抗真菌能力明顯優(yōu)于殼聚糖,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紅色毛癬菌的抑菌率分別為82.52%、81.65%、95.91%和99.07%。此外,抗菌織物的透氣性和透水性良好,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碘離子之間存在空間位阻效應,在抗菌織物膜表面形成微孔有利于小分子進入,阻止水分子通行。
纖維素作為自然界儲藏最豐富的化合物,改性后具有優(yōu)異的性能,在皮革加工中的應用日趨廣泛。通過對纖維素進行氧化獲得具有羧基和醛基等活性基團的改性纖維素,從而與皮膠原中的氨基、亞氨基等發(fā)生作用而產(chǎn)生鞣制效應。陳慧等[30]將改性的纖維素作為鞣劑用于綿羊皮的鞣制中,結果表明鞣制后成革的收縮溫度達到85.8℃左右,粒面平細,成革色淺,柔軟度和豐滿度好,表明改性纖維素有一定的鞣革性能。胡良豪等[31]通過聲波處理、電氧化、分離后制得改性纖維素鞣劑(MCe),將其用于鞣制綿羊酸皮,由于鞣制終點pH對坯革的耐濕熱穩(wěn)定性能和△Ts影響較大,進而影響坯革的感觀性能,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pH為7.0時△Ts最高,感觀性能最好。
環(huán)糊精(簡稱CD)系環(huán)糊精聚糖轉(zhuǎn)位酶作用于淀粉后經(jīng)水解環(huán)合而成的產(chǎn)物,環(huán)糊精類化合物的疏水空腔能與許多有機物結合形成主客體包合物,這一特點是它們獲得廣泛應用的結構基礎[32]。近年來,環(huán)糊精在分子識別、食品、日用品、醫(yī)藥、化學工業(yè)和農(nóng)業(yè)等眾多領域深受廣大科學工作者的重視,研究人員將其改性后用于制革工業(yè)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1在制革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環(huán)糊精分子通過氫鍵和范德華力等進行分子識別,與客體形成包合物,從而對有機分子、金屬離子起到吸附的作用。張小軍等[33]通過接枝反應合成β-CD-PAM絮凝劑,該絮凝劑既保留了β-CD環(huán)外親水、環(huán)內(nèi)疏水的特點,可與Cr3+形成主客體包合物;又在反應中引入了新的基團-NH-O-CH-,它能和Cr3+能形成穩(wěn)定的配合物。通過絮凝、絡合、共沉淀等的相互協(xié)同作用,對Cr3+的去除率可達到87.23%。
5.2在皮革防霉中的應用
2-(硫氰基甲基硫代)苯并噻唑(TCMTB)由于其高效、易于生物降解、性價比高而被廣泛用于皮革防霉中,但它的缺點是藥效散發(fā)快、持續(xù)時間短,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通常將單一組份的TCMTB與其他組分進
行復配。環(huán)糊精具有空腔狀的特殊結構,用環(huán)糊精對TCMTB進行包結,可以降低TCMTB分子的藥效散發(fā)。陳均志等[34]用β-環(huán)糊精對TCMTB進行包合,兩者間借助范德華力、氫鍵、偶極互相作用形成穩(wěn)定的包合物。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由于TCMTB被包合進入β-環(huán)糊精空腔中,因此該包合物作為皮革的緩釋型防霉劑比原藥藥效散發(fā)慢,持續(xù)時間長,同時毒性和腐蝕性更低。
5.3在皮革涂飾中的應用
環(huán)糊精具有獨特的空腔結構,將其改性后還可以用于皮革表面處理中。王龍等[35]將制得的玫瑰香型β-環(huán)糊精香精微膠囊應用于PVC人造革的表面處理。β-環(huán)糊精特有的空腔結構能夠與香精進行包合,從而大大減少了香精的揮發(fā),在皮革表面的留香時間更持久,研究結果表明,將涂有該微膠囊的PVC人造革在100℃下焙烘168 h后,香精總留存率為58.2%。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其無毒、價廉、易生物降解等優(yōu)點在皮革領域的應用已經(jīng)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論是作為鞣劑、防霉劑還是作為重金屬離子的吸附劑,都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性能。因此,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改性及其開發(fā)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方向,通過制備出各種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改性產(chǎn)物并將其用于皮革工業(yè)中,可以降低化學原料對環(huán)境的污染。目前,如何開發(fā)出低成本、簡單可行的生物高分子衍生物以及如何將其用于工業(yè)化都是制革研究者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石碧.以消除鉻排放為目的的“逆轉(zhuǎn)鉻鞣工藝”[A].第十屆全國皮革化學品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7 月21日-24日,四川成都.
[2]王全杰,朱先義,侯立杰.金屬配合鞣劑的應用現(xiàn)狀及展望[J].西部皮革,2008,30(4):14-17.
[3]范浩軍,何強,彭必雨,等.納米SiO2鞣革方法和鞣性的研究[J].中國皮革,2004,33(21):37-42.
[4]陳武勇,李國英.鞣制化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214.
[5]呂生華,強西懷,顏天焰.一種新的置換型合成鞣劑的制備與應用[J].皮革化工,2001,18(1):19-44.
[6]郭文宇,單志華.一種膦鹽鞣劑的開發(fā)以及應用前景[J].中國皮革,2004,33(3):1-4.
[7]王學川,強濤濤,任龍芳,等.超支化聚合物鉻鞣助劑的合成及應用[J].中國皮革,2006,35(5):43-44.
[8]李運,馬建中,高黨鴿,等.無鉻鞣制研究進展(續(xù))[J].中國皮革,2009,38 (13):39-46.
[9]戈進杰.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
[10]王天民.生態(tài)環(huán)境材料[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240-242.
[11]易杰,馮文尚,晏紅,等.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樹脂的應用[J].皮革科學與工程,2011,21(6):20-23.
[12]王學川,李飛虎,強濤濤,等.深度氧化淀粉的制備及在制革鞣制中的應用[J].皮革科學與工程,2013,23(2):5-8.
[13]杜曉聲,陳慧,單志華.用氧化淀粉改善鉻革的感官[J].中國皮革,2012,41(19):8-12.
[14]Moody G J.The action of fenton's reagent on carbohydrates[J].Tetrahedron, 1963, 19: 1705-1710.
[15]袁鴻昌,楊茂,單志華,等.可溶性淀粉深度改性及對山羊藍濕革的填充作用[J].精細化工,2014,31 (2):229-233.
[16]李琛.不溶性淀粉黃原酸酯的制備及其在含Cr(VI)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電鍍與環(huán)保,2014,34(4):50-53.
[17]李嘉樂,朱沛沛.丙烯腈接枝交聯(lián)淀粉的制備及其鉻(Ⅵ)離子清除效果[J].西部皮革,2013,35(18):40-43.
[18]羅曉民,張鵬,楊菲菲,等.多氨基殼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在超細纖維合成革上的應用[J].皮革科學與工程,2014,24(1):23-26.
[19]許曉紅,蘭云軍,柴玉葉.羧甲基化殼聚糖在制革染色中的應用研究[J].皮革科學與工程,2010,20(3):53-56.
[20]劉存海,喻瑩,張光華.改性殼聚糖的制備及其在鞣革廢水中的應用[J].皮革與化工,2011,28(3):1-4.
[21]李雯,張光華,劉林濤.硅膠負載微波交聯(lián)殼聚糖對制革廢水中Cr (VI)的吸附研究[J].西部皮革,2010,32(1):33-35.
[22]賀寶元,薛海燕.殼聚糖/明膠復合微球?qū)α鶅r鉻的吸附性能[J].中國皮革,2014,43(19):7-10.
[23]張榮莉.O-羧甲基殼聚糖的微波相轉(zhuǎn)移催化合成及對廢水Cr(Ⅵ)的吸附[J].工業(yè)水處理,2011,31 (9):38-41.
[24]李俊,王乖虎,左墨,等.殼聚糖-氫氧化鎂絮凝劑在皮革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11,33 (6):20-22.
[25]尹大偉,劉玉婷,苗東琳.磺化殼聚糖的制備及其對制革廢水的絮凝性能研究[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9):16-17.
[26]李明春,許濤,辛梅華.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活性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1,30(1):203-209.
[27]雷萬學,韓春亮,趙雪萍,等.季銨鹽型殼聚糖衍生物的合成與抗菌性能[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9(2):18-21.
[28]王應紅.殼聚糖及其季銨鹽與離子液體復配用于皮革防霉性能研究[J].西部皮革,2012,34(4):16-19.
[29]李慧,弓太生,龔國利,等.碘化殼聚糖溶膠在鞋材抗菌整理工藝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14,43(12):106-110.
[30]陳慧,王身金,潘鵬,等.改性纖維素的鞣性研究[J].西部皮革,2008,30(12):15-18.
[31]胡良豪,甄文娟,單志華.改性纖維素鞣法研究[J].皮革科學與工程,2008,18(3):16-19.
[32]童林薈.環(huán)糊精化學——基礎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3-10.
[33]張小軍,薛建軍,劉淼,等.β-環(huán)糊精接枝聚丙烯酰胺處理含Cr3+廢水[J].江蘇科技信息,2013,6:61-63.
[34]陳均志,邵超群.β-環(huán)糊精包合皮革防霉劑TCMTB的研究[J].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9 (1):29-34.
[35]王龍,陳龍,陳武勇.玫瑰香β-環(huán)糊精香精微膠囊在PVC人造革中的應用[J].中國皮革,2013,42(15):32-34.
*通信聯(lián)系人:lvsh@sust.edu.cn
Application of Natural Polymers and Their Modified Products in Leather Making Industry
LI Ying, LV Sheng-hua*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馭Technology,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As a kind of cheap and available, safe and nontoxic,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degradable ma原terials, natural polymers were applied widely in leather making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Application of starch, chitosan, cellulose, cyclodextrin and their modified products in leather making were reviewed.
Key words:ntural polymer;leather making industry;application
作者簡介:第一李瑩(1990-),女,陜西科技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碩士研究生,E-mail: 603274776@.qq.com。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1276152)
收稿日期:2015-04-25
中圖分類號院TS 529
文獻標志碼院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5)12-0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