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對不同分娩方式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效果
徐揚, 劉娟, 左玲, 趙玲, 袁琛
(江蘇省揚州市婦幼保健院 婦產科, 江蘇 揚州, 225001)
關鍵詞:盆底功能障礙; 生物反饋; 電刺激; 分娩方式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PFD)是指因盆底支持結構薄弱、缺損以及功能障礙等造成的婦科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壓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脫垂(POP)[1]。PFD發(fā)病率高,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已經(jīng)成為全球范圍內日益受到重視的社會衛(wèi)生問題[2]。國外流行病學研究[3]發(fā)現(xiàn)年齡、體質指數(shù)(BMI)、種族以及妊娠分娩都是PFD的危險因素。其中,妊娠與分娩是女性PFD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盆底功能的影響存在差異,但都會對盆底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4]。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技術治療不同分娩方式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經(jīng)揚州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進行產前檢查、分娩并在產后6周進行盆底綜合肌力測定的產婦。納入標準:產婦年齡20~35周歲,初產婦,足月單胎,孕前無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以及相關并發(fā)癥,順產者無第二產程延長及器械助產史,剖宮產者無陰道試產史,胎兒體質量3 000~4 000 g。所有符合納入標準且患有盆底障礙綜合征病例共600例,其中剖宮產者300例,順產者300例。每一位研究對象均事先書面簽署知情同意書。
資料收集:調查員使用專門設計的問卷收集填寫產婦的一般資料及臨床資料,調查內容包括年齡、體質量、身高、妊娠分娩情況、SUI和POP發(fā)生情況等。調查對象的診斷和治療由專門人員負責,并嚴格遵循統(tǒng)一標準。
療效的評定:分別于產后6周進行SUI、POP以及盆底肌力情況的評估。采用女性尿失禁問卷調查聯(lián)合尿墊實驗來評定SUI發(fā)生率;運用POP-Q分度評估產婦盆腔器官脫垂情情況;采用Oxford肌力評分法來測定盆底肌力情況。
生物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治療:病例在產后42 d進行治療前盆底肌力檢測評分,治療之前先進行生物反饋訓練:將食指和中指進入陰道,指腹貼住陰道后壁后穹隆后再退后2 cm。囑產婦收縮陰道,感覺陰道壁緊緊包繞二指,反復3次。接著用PHENIX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儀治療。先給予頻率為8~32 Hz、脈寬為320~740 Us的電刺激和生物反饋,訓練患者學會I類肌纖維收縮并區(qū)分會陰與腹部的收縮,再給予頻率為30 Hz、脈寬為500 Us的電刺激和生物反饋以增加I類肌纖維肌力,最后給予頻率為20~80 Hz、脈寬為20~320 Us的電刺激和生物反饋,讓患者學會Ⅱ類肌纖維收縮,鍛煉Ⅱ類肌纖維肌力。1個療程共治療10次,2次/周。各組治療1個療程,并在產后3個月和產后6個月再進行2次盆底肌力檢測評分。
2結果
在600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中,剖宮產者組300例,順產者組300例,平均年齡為(26.28±1.22)歲。2組患者的年齡、BMI以及新生兒體質量均無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2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
治療前, 2組肌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 治療后,順產組的I類、Ⅱ類肌力評分顯著優(yōu)于剖宮產組(P<0.05)。見表2。2組產婦治療后POP、SUI的發(fā)生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見表3。
表2 2組治療前后肌力比較
與順產組比較,*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POP、SUI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3討論
PFD是危害女性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婦科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各種誘因引起盆底功能薄弱、缺損而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癥狀[5]。本研究探討了生物反饋電刺激對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防治作用。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順產組的I類、Ⅱ類肌力評分顯著優(yōu)于剖宮產組,且2組產婦治療后POP、SUI的發(fā)生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
在PFD確定的發(fā)病因素中,妊娠及分娩與PFD的發(fā)病關系最大。Lukacz等[6]研究發(fā)現(xiàn),剖宮產可降低產婦PFD的患病風險,而陰道順產則是PFD的獨立危險因素。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階段,體內外情況比孕前都有很大改變。妊娠期因性激素及松弛素的影響,盆底結締組織及產道松弛,隨著妊娠月份增大、子宮重量增加、重力牽拉等作用于盆底的綜合壓力增加,盆底支持結構減弱使肌纖維受壓變形,尤其經(jīng)陰道分娩后,陰道周圍的支持組織受到極度的牽拉、擴張,會陰側切、裂傷直接破壞和影響盆底肌張力[7]。這些生理性的損傷會逐漸導致POP以及SUI等疾患。PFD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一般情況下是先進行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病情較重時才選擇手術治療,手術失敗或術后復發(fā)的患者仍然可以再繼續(xù)非手術治療。常用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有女性盆底康復治療(PFR)、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電刺激和藥物治療等。生物反饋療法通過將肌電位探頭或壓力感受器放置在陰道內,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通過接受患者盆底肌肉收縮產生的肌電位或壓力形成模擬的圖像、聲、光等信號,并將這些信息反饋給患者,讓患者辨別正?;虍惓5呐璧准∪饣顒訝顟B(tài),從而指導正確的訓練方法。電刺激治療是通過放置在陰道內的電極,給予盆底肌肉不同參數(shù)的電刺激,使其被動性收縮,從而喚醒盆底肌肉本體感受器,達到鍛煉盆底肌力的目的[8]。國內學者李南等[9]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效果優(yōu)于單純的盆底康復訓練。張斌等[10]亦發(fā)現(xiàn),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對重度盆底肌力減退者具有較好的療效。這些結論均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
參考文獻
[1]Colaco M, Mettu J, Badlani G.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se of biomaterials in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J]. BJU Int, 115(6): 859.
[2]胡曉軍, 劉玉玲, 黨群, 等. 2913例婦女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問卷調查[J]. 重慶醫(yī)學, 2014, 43(17): 2181.
[3]Rortveit G, Yngvild S H, Anne K D, et al. Age- and type-dependent effects of parity on urinary incontinence: the Norwegian EPINCONT study[J]. Obstet Gynecol, 2001, 98(6): 1004.
[4]Strini T, Bukovi D, Roje D, et al. Epidemiology of pelvic floor disorde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female inhabitants[J]. Coll Antropol, 2007, 31(2): 483.
[5]董延磊, 韓文, 張師前, 等. 中國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研究現(xiàn)狀[J]. 中國醫(yī)療前沿, 2008, 3(16): 1.
[6]Lukacz E S, Lawrence J M, Contreras R, et al. Parity, mode of delivery, and pelvic floor disorders[J]. Obstet Gynecol, 2006, 107(6): 1253.
[7]周玉萍, 高霞, 岳艷, 等. 盆底生物反饋電刺激聯(lián)合盆底肌肉鍛煉治療性功能障礙30例臨床分析[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2, 37(12): 1463.
[8]姜海燕, 葉麗華, 居紅芳, 等. 盆底肌功能訓練, 生物反饋加電刺激及陰道圓錐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對比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30): 4815.
[9]李南, 曾彩芬. 電刺激生物反饋在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 廣東醫(yī)學, 2010, 31(20): 2682.
[10]張斌, 王素珍, 黃健. 生物電刺激治療不同分娩方式產后盆底肌力減退的比較研究[J].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2, 28(10): 849.
基金項目:江蘇省衛(wèi)生計生委婦幼保健科研項目(F201411)
通信作者:劉娟, E-mail: yzsfybjykjc@163.com
收稿日期:2015-06-19
中圖分類號:R 714.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21-119-02DOI: 10.7619/jcmp.20152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