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宇琛
【摘 要】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國家以及家長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教育問題。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日后的學生教育要積極地倡導探究性的學習。但就目前的形式看來,雖然探究性的學習方法被認為是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但是,探究性的學習在我國開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構建性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上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對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資源可用性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小學 ? ?科學探究 ? ?學習資源 ? ?可用性
當前,我國的很多學校提倡學生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法是學生根據問題來建立知識結構的過程,它所強調的是學生要通過自己對問題的思考而進行自主學習及探究的過程。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但是,當前探究性的學習在我國教育界中的開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嚴謹,對知識結構的解釋過于全面,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模式等。這些問題阻礙了探究性學習在學校中的發(fā)展,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利于我國教育的更好發(fā)展。
一、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資源可用性研究案例分析
目前,以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資源為主而進行的實踐研究,其目的在于明確小學的科學探究性資源的可用性。據調查,曾有人從探究性學習的起源、研究設計、研究過程以及方法等角度進行分析,以明確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資源可利用性的百分比。20世紀末,對探究性學習資源的可用性研究在我國就已經開展。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是我國借鑒了國際上的教學經驗,為創(chuàng)新我國的教育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法重在強調學生要進行自主學習,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為日后參與社會活動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資源可用性研究過程及方法
該案例的研究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是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教師對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資源可用性的態(tài)度。在案例調查中,作者根據對探究學習資源可用性的評價進行了問卷調查。在這過程中,以杭州、臨安、余杭、富陽、嘉興的部分小學科學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訪問,并且問卷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發(fā)送。調查時間為2012年5月到2012年7月中旬,這五個地區(qū)的問卷回收完成。共50份回收問卷,這其中包括46份有效的問卷,可見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2%。在此之前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都已經通過了相應項目的培訓。
第二階段進行個案研究。這個步驟的研究是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之上開展的,在一定的范圍內以實踐的方式驗證探究性學習資源的可用性。實踐證明,被問卷調查過的教師都比較接受探究性的學習方法,并且其中的老師想用探究性學習改進教學的方法,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二)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資源可用性研究結果
從調查結果和教師實踐的情況上來看,問卷的結果比較令人滿意,很多教師都認為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上所提供的探究性學習資源比較容易讓老師和同學接受,符合教育界對學生學習的要求,其效果遠遠地超過其他網站上提供的學習資源。問卷的教師及實踐的學生都認為探究性學習資源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能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是一種可行的學習方法。
二、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即使被認為是一種比較適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學習方法,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但是在實踐應用中也存有一定的問題。其問題表現(xiàn)在:
(一)教師在做引導的時候沒給學生留出相應的考慮空間
實踐證明,有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時候,往往習慣于自己的講教方式,將知識的全部內容流露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干預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安排,留給學生極少的思考空間,沒有達到探究性學習的效果以及目的。
(二)教師在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時候重實踐輕理論
學生在進行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有一些教師著重地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忽視對學生的理論教學以及他們的動腦思維和自身的感悟能力,總是將實驗的各個細節(jié)清楚地向學生描述,讓學生按照自己所描述的進行操作,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并且總是避開具有探究意義的問題,沒有達到探究性學習的效果。
(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重結果輕過程
在探究性學習過后,教師的評價往往重視實踐的結果,輕視了實踐的過程。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完全限制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發(fā)散性的思維,影響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可用資源受以上問題的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還不完全被認可,它的發(fā)展還存在著一定的阻力。
總結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興起,國家對學生的教育問題已經越發(fā)的關注起來。為了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國家需要一批具有靈活思維的全面發(fā)展型的人才。為此,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在不斷的實踐中被廣泛應用,并且被認為是目前比較符合教育發(fā)展和學生學習的好方法。即使探究性學習當前還存有一定的問題。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據調查,已經有很多教師接受并同意在校實施探究性的學習。探究性的學習是在構建知識結構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為未來社會更好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樂,張建民,杜相革.季節(jié)時序模型在溫室內日濕度預測中的應用[J].北方園藝,2008(04).
[2]王民,蔚東英,霍志玲.論環(huán)境教育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
[3]張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