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坤
摘 要: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學生難教、課堂效果差的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初中政治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難以理解的特點,這對政治課德育目的的實現(xiàn)造成了影響,沒有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課堂;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素質教育
一、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我國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政治課堂被簡單地理解成了“灌輸知識”的說教課、背誦課,甚至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這種滿堂灌、照本宣科、條框式的教條式教學,是最為常見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它是一種在課堂上只注重了少數(shù)人而忽視多數(shù)人的教學模式,在這種“不公平”的教學模式下,學校的教學安排明顯地偏向了智育而忽略了德育,而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就會出現(xiàn)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心理負擔加重,同時也被訓練成了考試機器;教師也把成績和升學率看成了衡量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重要標準,結果造成了素質教育沒有真正提高,教育方針也沒有切實貫徹實施。在這種前提下,我們應突破“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
二、更新教學思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初中課程相對其他課程來說顯得枯燥得多,想要學生學好這門學科,首先就要使學生產生興趣,所以初中政治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就要更新教學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以學生為主體,寬容、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耐心引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而不是一味地責備,真正做到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教師轉變教學觀,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拓寬學習領域,教學結合社會實踐
教師把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能夠有效促進初中政治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應用到課堂上,因為理論都是社會實踐的升華,這樣,學生在把握知識點的同時,還能有效地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除此之外,教師應注重自身修養(yǎng)和教學水平的提高,開闊視野,順應時代發(fā)展,將一些現(xiàn)代科技引入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初中政治課堂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初中政治課堂是德育的重要場所,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走出去,及時更新觀念,跟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積極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采取多種教學形式與方法,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從課堂上進行改革,幫助學生完善自我,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唐玉潔.新課改下初中政治如何綻放高效課堂[J].赤子:中旬,2013(07).
[2]李芹.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