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梅
重慶市第四十九中學
淺析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張艷梅
重慶市第四十九中學
作為政治教師,我們要清醒地認識本學科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明確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加強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真正給學生以精神上、文化上的有價值的營養(yǎng),促使他們健康發(fā)展,全面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們則必須立足新課程理念,實現(xiàn)新課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學,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四有”新人。
思想品德;教學;學生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取代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形成利益多元化的局面;經濟價值觀的效率和功利原則廣泛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經濟已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政治課教學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最集中表現(xiàn)在“政治課無用論”的泛濫,并導致這一學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而作為政治教師,我們要清醒地認識本學科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明確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加強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真正給學生以精神上、文化上的有價值的營養(yǎng),促使他們健康發(fā)展,全面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們則必須立足新課程理念,實現(xiàn)新課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學,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 “四有”新人,下面我淺談自己的一些教學感受。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備”什么?教師要認真閱讀材料,教學用書,三維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如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教學中,教師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變“死用”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趣。發(fā)如在上“正確認識從眾和好奇”時,我就利用生活中許多實例、現(xiàn)象,讓學生分析從眾、好奇、認識到從眾和好奇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我們要具體地認識“從眾”和“好奇”,發(fā)揚它們的積極面,抵制它們的消極面,努力培養(yǎng)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認識到面對生活和學習,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事物,做到擇其善者而行之,擇不善者而改之。
傳統(tǒng)課堂,師道尊嚴,教師一言灌始終,一人演整堂,學生成“看客”,沒有主動性。在新課改下,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更新觀念,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是要集中把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上,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輔導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的學習上,為學生學習服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指導他們自主學習,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敢于創(chuàng)新,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地位,主動由課堂的主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轉變,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有“雙主”觀念,各施其職,互動到補,改變我講你聽,我問你答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做到教之有法,學之有效。
要時常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講解許多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xiàn)象和事例,特別是就當今社會發(fā)生的大事要事、國際新聞、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這樣學生不僅接受了所學知識,而且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對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導學生閱讀各類書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報》、《時事》雜志等;二是每天讓學生收看《新聞》和《焦點訪談》,并作好摘記;三是開展社會調查,撰寫政治小論文,進行年段評比。這樣,思想品德課教學逐步將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俗話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質疑解疑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把知識一筒子到底的習慣做法,要善于針對所學的知識設立疑問,制造學習障礙,撥動學生的求知弦,點燃思維的火花,引發(fā)學生探索問題的熱情,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完成創(chuàng)新過程。如講《幸福時代,美好生活》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昨日校園和今天校園對比圖片,過去人們的生活與今天人們的生活對比圖片,在讓學生談一談,找一找自己“家”的變化,提問,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通過這些對比和提問,讓學生明白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將來會更好美好,我們走進幸福時代,過著美好的生活。
在新課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學,教師則必須要充分立足新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他們主動學習、愿意學、樂學、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