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英華
65例開胸術后并發(fā)心律失?;颊叩挠^察與護理
關英華
【摘要】目的 對開胸手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部分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對相關因素進行合理分析,并探討有效的護理措施。方法 收集65例行開胸手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患者,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結果 通過綜合有效的護理干預,6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結論 對于進行開胸手術的患者,術后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通過綜合護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
【關鍵詞】開胸手術;心律失常;護理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fter thoracotomy,and explor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Methods 65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fter thoracotomy were selected,and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65 case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arrhythmia,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fter thoracotomy.
【Key words】 Thoracic surgery,Arrhythmia,Nursing
開胸手術由于操作時會直接刺激心臟,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容易造成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的失調,對循環(huán)功能產生影響,易引起患者的心律失常、低血壓,甚至心臟驟停[1]。而且持續(xù)的心律失常多為某些嚴重并發(fā)癥的早期表現,因此,及時發(fā)現患者異常,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預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筆者對我院65例行開胸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并總結相關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對我院胸外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行開胸手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6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齡20~76歲,年齡<60歲的患者20例,60~70歲26例,>70歲19例;行肺葉切除術患者17例,全肺切除術患者8例,縱膈腫瘤切除術患者9例,食管癌切除術和賁門癌切除術患者19例,剖胸探查術患者8例,其他手術4例。術前檢查心電圖異常者52例,其中室性期前收縮12例,房性期前收縮8例,室上性心動過速6例,心房顫動7例,竇性心動過速6例,竇性心動過緩4例,9例患者并發(fā)2種以上心律失常。
1.2 方法
1.2.1 氧氣吸入 缺氧是導致心律失常的常見因素,因此,根據患者病情,及時供氧,術后給予常規(guī)持續(xù)低流量鼻導管吸氧2~3 d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身體的應激反應,是預防術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如果患者為全肺切除手術,術后一般多需要持續(xù)低流量吸氧3 d以上。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安排合理的術后功能鍛煉,慢慢過渡進行間斷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患者缺氧情況的發(fā)生。
1.2.2 心電監(jiān)護 開胸手術后患者多需要常規(guī)進行心電監(jiān)護,醫(yī)護人員要熟練掌握心電監(jiān)護的使用方法,準確設定報警的上下限(50~120/min),及時對心電圖波形進行監(jiān)測,發(fā)現異?,F象出現,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
1.2.3 病情觀察 常規(guī)情況下,開胸手術后2 d內是患者容易發(fā)生病情變化的危險期,要求護理人員要做好巡視工作,根據等級護理要求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關注患者的病情,每30 ~60 min巡視觀察患者, 并詳細記錄。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胸悶、呼吸急促、心前區(qū)疼痛等現象,對于心電異常的患者,大多數患者在增加供氧后,可自行恢復正常。
1.2.4 呼吸道護理 指導患者學會有效咳嗽、咳痰,保證呼吸道的通暢,保持良好的血氧含量,有效的氣體交換,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癥狀[2]。對于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根據患者情況遵醫(yī)囑實施霧化吸入等措施,能夠促進患者呼吸系統(tǒng)的通暢。
1.2.5 疼痛護理 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術后切口處的疼痛劇烈,可以刺激患者體內血管緊張素、兒茶酚胺等活性物質和神經遞質的分泌增多,使患者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興奮,引起患者的心肌應激性和自律性加強,是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心律失常的常見誘發(fā)因素。醫(y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對疼痛的感應能力,指導患者放松身心,轉移注意力,做深呼吸等方式減輕痛感,充分休息,減少氧耗,必要時使用止疼泵等方式給予鎮(zhèn)痛,避免術后心律失常的出現。
1.2.6 規(guī)范輸液 遵醫(yī)囑執(zhí)行用藥等各項治療護理措施,以保持患者的水、電解質及酸堿度的平衡。對于全肺切除的患者,輸液速度一般保持在40滴/min以下,避免短時間內忽然補液過多,引起患者血容量增加過快,加重心臟負擔而誘發(fā)心律失常。合理的安排輸液藥物的順序,控制液體的輸入速度,有利于保持患者水電解質的平衡,減輕心臟負擔。
1.2.7 心理護理 醫(y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對疾病的接受程度,指導并鼓勵患者進行術后的康復鍛煉。責任護理要有計劃、有目的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減輕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幫助患者認識疾病,了解心律失常發(fā)生的原因和征兆,以便達到減少和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
65例研究對象,術前心電圖異常者52例,占80.0%,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者45例,占69.5%。術前心電圖有異常及高齡是行開胸手術患者在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常見誘發(fā)因素。65例患者通過綜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均痊愈出院。
開胸手術患者由于各種因素容易引起患者的心律失常,對患者的疾病恢復造成影響?;颊叩纳眢w素質,生理病理因素,術后的疼痛及缺氧情況,高齡因素等[3]是開胸手術后導致患者心律失常的常見因素?;颊叱霈F心律失常時臨床癥狀表現不一,輕時患者可無不適感,重時卻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這時就要求醫(yī)護人員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及時對患者進行觀察宣教,尤其是術后2 d內,24 h密切監(jiān)護,進行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樹立治療信心。
通過本次筆者對我院65例相關患者的研究,術前有心電圖異常的患者及高齡患者是并發(fā)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老年人由于身體各部分臟器的老化,免疫功能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弱,易患病。在術前積極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學習有效咳嗽,補充機體供氧,提高并改善心肺器官功能,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有效措施[4]。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減輕心理負擔,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能夠促進術后患者的康復。
對于開胸手術患者,術后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時準確的評估患者的狀況,進行宣教及健康指導等綜合護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忠琴. 28例開胸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病人的觀察與護理[J]. 全科護理,2014,12(7):618.
[2] 吳寶玲. 開胸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 當代醫(yī)學,2013,19(20):131-132.
[3] 林慧慧. 開胸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 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5(10):1715-1717.
[4] 徐婷婷,高雅文. 開胸術后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0):60-62.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21-0156-03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1.121
作者單位:471000洛陽,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65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fter Thoracic Surgery
GUAN Yinghua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0,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