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群
摘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內容從三點入手:(1)探究式閱讀。(2)經典陶醉式閱讀。(3)鞏固式閱讀。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應做到以下三點:①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趣味讀書。②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③細讀理解重點詞句。
關鍵詞:閱讀 ;鞏固;陶冶;習慣;陶醉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1-0067-01
盡管讀書有諸多好處,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未必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吸引大多數小學生閱讀興趣的首先是精彩美麗的圖畫書,瀏覽故事書的感人情節(jié),這種蜻蜓點水式的讀書根本沒有用。沒有仔細品味讀過的書,就談不上有什么讀書心得體會,也不會有讀書的好習慣。
如何使讀書成為小學生的一種習慣呢?這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探究式閱讀,即預習
預習可以提高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由于預習時間有限,學生總會有一些不懂的問題,等著上課來解決。有了問題聽課自然就有了重點,目的性和針對性強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老師在上《七律·長征》這一課時,首先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關的奇聞逸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去更多地閱讀了解有關知識,再通過向學生介紹二萬五千里長征歷史。過雪山草地、崇山峻嶺、險灘急流、追兵重重,這一切都沒有阻擋住紅軍的腳步。一路走來,依然能聽到紅軍戰(zhàn)士爽朗的笑聲。同學們結合預習時存在的疑問,仔細閱讀詩詞,做到用心去體會那些屬于英雄們的歷史。
2.休閑陶醉式閱讀,即讀各種經典名著
讀書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比如《西游記》中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zhí)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豬八戒貪財好吃,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于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同學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同學們十分欣賞。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又讓個別同學聯想到了他們的執(zhí)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大家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于是再次翻開了《西游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陶醉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干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yǎng)小說。
3.鞏固式閱讀,即在閱讀和運用中增加識字量,體會句子的含義
心理學家認為,6-12歲是人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階段,應該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每周我抓好晨讀黃金時間,讓學生多背誦古詩詞,三字經,弟子規(guī)以及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誦讀經典等內容。我經常給孩子們推薦具有童趣內容的課外讀物,吸引學生樂意去讀,同時,教會學生發(fā)現生字、學會借助注音識字和學會文中識字的能力,引導鼓勵學生搞好課外閱讀識字,不斷提高學生獨立識字的自覺性。課堂閱讀時首先通過學生自由讀、同桌試讀、分類齊讀、個體檢查讀等多種形式的練讀鞏固字的讀音。其次,難字詞脫離文章識讀,進一步鞏固字音,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識字的愉悅、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應從激發(fā)興趣開始。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應做到以下三點:
(1)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趣味讀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對多媒體輔助教學與語言描述相結合,更利于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達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目的。如在《長相思》這首詞時,讓學生一邊欣賞圖畫,一邊聽輕音樂,進行想象;教師富有感情的語言描述:風雪的聲音聒耳,睡夢被無情地打斷,思鄉(xiāng)之情被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出來,戰(zhàn)士們再也睡不著了,更加懷念故園的溫暖、寧靜和祥和。直觀手段的運用,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協調作用,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把學生帶入了北方的風雪中,和戎邊將士一起思鄉(xiāng),體會懷鄉(xiāng)之情。又例如在教學《小橋流水人家》一課時,老師可以結合文中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配上一段舒緩動聽的音樂和精美的風景,再加上教師飽含深情的范讀,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學生情不自禁地讀起來。學生反復吟讀最終領悟到課文的意境。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等方面給學生感官多重刺激。讓學生在樂中讀,趣中獲,也就自然培養(yǎng)了閱讀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遵循初讀質疑,了解課文大概意思。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指讀書時要全神貫注,切不可漫不經心。口到,指開口讀書,讀出聲音,這樣可以聚精會神,有感情朗讀。例如凌晨晨讀,必定要大聲,有感情朗讀。眼到,指眼力專注,仔細瀏覽,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錯字,弄清作者是如何具體表達的,這樣有助于進步自身的語言表達力。初讀課文時就要求學生自己學習課文里的生字,了解新詞的意義,想一想課文講的什么事,有哪些疑問,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和想。開始是在課堂里進行練習,隨著學生默讀能力的提高,學生專心讀書的習慣也就養(yǎng)成了。
(3)細讀理解重點詞句,品味升華,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詞雖然是語言中較小的語法單位,但每一篇文章都會有一些具有概括性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給他們理解句子的方法,讓他們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文章時代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等來理解句子。如在五年級上冊《梅花魂》一文中,眷念和秉性是兩個關鍵詞。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找出表現海外游子,中華心魂的句子反復誦讀,比如: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俞是寒冷,俞是風欺雪壓,花開得俞精神,俞秀氣等句子。從誦讀中學生理解了眷念和秉性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了解梅花被人們賦予堅強的品格。
陳壽云:"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尤為重要。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養(yǎng)成多讀書的好習慣,學生只有學會了如何讀書,才是真正為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讀與寫·上旬刊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