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有云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既能豐富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又能拓展音樂的感受層面;既能訓練學生的多聲部感覺,又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加強合唱教學必須師生合作,發(fā)揮團隊精神,在感受和鑒賞的同時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在不斷磨合中有效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水平。
關鍵詞:小學音樂 ?合唱教學 ?課堂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合唱教學的培養(yǎng),可以讓小學生積累舞臺合作的經驗。并且能學會與他人合作,初步形成群體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讓他們在愉悅的狀態(tài)中享受美的熏陶。通過合唱教學還可以普及合唱藝術,以課堂合唱的方式,在合作的氛圍里,使學生感受到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
一、感受合唱作品,體驗合唱歌曲魅力
看一場演唱會,往往會被優(yōu)美動聽的合唱所感染,潛意識的喜歡上了大合唱。同樣的道理,要想組織好學生學生大合唱的教學,讓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里,獲得良好的音樂感覺并得到音樂這種高尚的藝術的熏陶,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上音樂,喜歡上大合唱這種音樂形式。學生獲得這種興趣的方法就是要多看多聽。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技術,結合音樂課本的編排,組織學生對優(yōu)秀的合唱作品進行欣賞,感受合唱的魅力。充分運用音樂教材中的合唱作品,訓練學生的聽力,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感以及對合唱的興趣。有了興趣,喜歡上合唱之后,再充分利用課內外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合唱的編排和試唱,學生就能主動參與并克服困難著力配合直至成功。欣賞的方式也不是單一地聽,可以根據(jù)作品的類型尋找最為合適的方式來讓學生感受合唱作品的魅力。如《東方之珠》、《楊柳葉子青》等作品,可以先讓學生欣賞獨唱版本的視頻?!端蛣e》、《櫻花》等作品,可以先讓學生欣賞合唱版本的視頻。還有一些作品如《牧歌》等,可以讓學生欣賞無伴奏情況下的演唱。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中都有其表現(xiàn)情感的方式,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到合唱歌曲的魅力所在。
二、鑒賞音樂作品,在欣賞中滲透合唱
音樂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練習合唱教學時,我們不妨結合音樂鑒賞教學進行。激發(fā)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并表演好合唱這種形式,就應該鼓勵學生對所要進行表演的作品進行鑒賞。在鑒賞中滲透合唱,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音樂老師應以這一點作為抓手,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鑒賞,讓合唱的魅力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從內心發(fā)出表演好合唱的動力。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以趣味的形式對教材中的曲調進行欣賞,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征,在大屏幕上播放活潑生動的畫面,鼓勵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音樂,達到鑒賞和滲透音樂的目的。如《三個和尚》、《美麗的黃昏》、《紅蜻蜓》等合奏曲都可以以這種方式來進行教學,激發(fā)他們興趣,迸發(fā)出表演好合唱的決心。另外我們在欣賞教學時,還要注意重視這些音樂作品對學生的熏陶作用,教學中可以設置教學情境,以生動有趣的故事或者有點啟發(fā)的簡短談話來配合試聽的效果,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中隱含的的內涵。如《歌聲與微笑》可以先讓孩子們學唱單聲部的旋律之后再去學唱合唱的音樂旋律。從兩種不同的旋律不同的唱法中,學生體驗到合唱更豐滿更親切更具體表現(xiàn)力,顛覆了之前對合唱的認識。
三、師生共同合作,為學生合唱搭建橋梁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為了引導學生表演好合唱,可以采取師生合作共同演唱的方式進行,讓師生共同完成合唱。比如在教唱二聲部合唱曲時,教師開始時大聲演唱,學唱二聲部的學生跟著老師的聲音輕唱,適應了這一旋律之后,就放聲唱。這時老師邊唱邊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可以演唱時,教師應逐漸降低聲音直到完全退出。這樣的幾次練習之后再讓這兩個聲部的學生合作演唱,教師完成了引導的過程,學生也就能演唱自如了。在于低年級學生合作演唱時,為了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以以游戲的形式情境導入,進行分角色演唱。例如:在練習《兩只老虎》中的輪唱時,為了制造氣氛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設計這樣的情境:教師扮演大老虎,學生自然就是小老虎。過程和前面一樣,大老虎先大聲演唱,小老虎跟著輕聲學唱。又如演唱《閃爍的小星星》時,也可以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老師扮演星星媽媽,學生扮演小星星。在演唱的過程中還可以變換角色進行演唱,體會不同的調性。對于悟性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比較自己和老師的調的高低并用手勢來表示。反復訓練之后,他們的聽覺會越來越靈敏,和聲的表現(xiàn)也會逐漸增強。
四、注重合唱隊形,訓練學生站姿與臺風
小學生練習合唱還處在初步階段,不僅需要對他們進行合唱藝術的技能訓練,還需要對他們進行站姿與臺風的訓練。但很多人的觀點認為,歌唱好了隊形不是問題,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合唱時的站立隊形和平時的隊列訓練不一樣,合唱時演唱者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tài),此時身體的各個位置如內部肌肉和外部表情,聲音與氣吸等都是內緊外松,無論內心多么緊張和運氣,外表都要表現(xiàn)出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只有具有美好的站姿,身體的各個部分都處于用力平衡的狀態(tài),才能保持勻稱的呼吸,發(fā)出美好的聲音。在平時的音樂課中,應該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舞蹈和形體的訓練,培訓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要讓學生姿勢保持最佳,包括一個基本的手勢,每一個眼神都要準確到位。讓唱腔、站姿和肢體語言保持協(xié)調,與作品的內涵相吻合,只有內外一致,神情俱佳,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好的作品,才能體現(xiàn)出合唱給人帶來的無限魅力。小學生涉世不深,沒經歷過風雨,一開始也許不敢登臺表演,扭扭捏捏,作為教師我們必學鼓勵他們,多給他們表揚的語言和鼓勵的目光,不能讓剛欲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就遭受狂風暴雨的侵襲。
總之,合唱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教給學生基本唱法,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只有形神兼具,唱腔到位,通力合作,才能把合唱的魅力表演到最佳狀態(tài)。作為音樂教師必須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在不斷磨合中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
參考文獻:
[1]沈亦紅.談談小學音樂課上的合唱教學[J].江蘇教育,1993,(22).
[2]任秀嶺.淺談童聲合唱訓練的三個階段[J].音樂世界,1992,(04).
[3]王錦璇.必須切實重視和加強農村學校音樂教育(下)[J].音樂世界,19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