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導入是序幕拉開的藝術。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效率直接受課堂導入的影響,小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有自身的學習特征,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征來設計課堂導入。本文就小學生的學習特征來淺談小學語文課的導入。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小學生;學習心理特征;課堂導入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好導入上好語文課,是一門藝術,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活躍學生的思維,確定全課的基調(diào),并能對安定學習情緒起溝通師生情感。
一、何謂課堂導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的成功在于積極地思維活動,學生的思維興趣可以被富有啟發(fā)性的導入語激發(fā)出來,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最開始就應當注意通過課堂導入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新知識新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和探求欲望。
二、小學生的學習特征
小學生最為一個特殊群體,有著自身的學習特征。只有懂得小學生學習活動的特征,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更好更有效的進行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導入的主角。結(jié)束過去教師獨霸的局面。
(一) 小學生的思維特征
小學是具體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階段,是思維發(fā)展的關鍵年齡,這一階段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開始發(fā)展起來,對形象片斷的依賴性越來越??;思維缺乏批判性、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對感知事物的特點比較籠統(tǒng)不精確。
(二)小學生的注意力特征
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無意注意不需要做任何意志上的努力,而有意注意則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并有相應的目標。小學生的注意力特點是注意力不穩(wěn)定持久,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及其容易被一些新鮮新奇的事物吸引,小學生注意力大約為20~35分鐘。
(三)小學生的記憶特征
記憶是人腦對經(jīng)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xiàn)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象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1]。沒有記憶,將無法進行觀察、想象、思維或注意,小學生以機械記憶為主,他們對學習材料不易理解,知識經(jīng)驗比較貧乏,軸向邏輯思維欠缺,不會進行信息加工。小學平均能識記6-8個單詞,在記憶抽象的材料時,以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基礎,主要還是形象記憶起作用。
根據(jù)以上分析的小學生心理特征,主要設計了以下五種導入方法。
(一) 音樂導入法
音樂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托爾斯泰曾說過:“音樂的魅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變而為可能?!边@足以證明音樂的巨大魅力。小學生愛跳愛唱,每個學生都會唱許多歌曲。采用音樂來導入新課,無疑對吸引學生注意力,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產(chǎn)生重要作用。比如學習歌劇《白毛女》選場時, 首先播放喜兒的唱詞:“人家的閨女有花戴,我爹沒錢不能買, 扯上二尺紅頭繩,扎呀扎起來?!睔g快的曲調(diào), 甜美的歌聲, 很快就把學生帶入了歌劇的情節(jié)中去。在學習表現(xiàn)親情的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類時,在導入階段就先為學生播放《真的愛你》《母親》等表達父母親情的歌曲,將學生帶入強烈的親情氛圍之中,讓學生在這種強烈的情感下去學習,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他們理解課文。
(二) 插圖導入法
優(yōu)美生動的圖片比起靜止枯燥的文字來說更富有感染力與吸引力,插圖首先能讓學生投身到課文的氛圍當中,產(chǎn)生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如在學習《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等課時,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見過青海湖,對課本上描繪的畫面沒有具體的體會,很難進入作者的世界也自然無法領悟到作者表達的情感。這時候合適的插圖就能讓學生很快看見夢幻般的青海湖,讓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來談談對青海湖的印象與了解等,順勢導入課文。這樣的導入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三) 設疑導入法
“學貴有疑?!彼未笕逯祆湓f:“讀書無疑須有疑,有疑定要求無疑。無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達無疑。”著名學者陸九淵也有如下觀點:“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币?,應理解為認知的沖突,理智的挑戰(zhàn),就是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新的信息、觀念、新的刺激相矛盾、不一致,因而引發(fā)沖突的心智狀態(tài)。[2]質(zhì)疑是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是思維的導火索, 在開講時要有意識地設疑, 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如在講《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書目》時,可以這樣進行課堂導入:“德國柏林圖書館大門口寫有這樣一句話:‘這里是人類知識的寶庫,如果你掌握它的鑰匙的話,那么全部知識都是你的。這里所說的‘鑰匙是一個比喻。人們把書目看成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那么,書目是什么呢?現(xiàn)代書目又有哪幾種類型?為什么書目能夠像鑰匙一樣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呢?下面我將和大家一起帶著問題來仔細閱讀課文?!?對這些懸疑, 學生馬上就會產(chǎn)生興趣, 為了尋找答案, 會馬上進入學習狀態(tài),帶著疑問讀書,.
(五)溫故導入法
“ 溫故而知新”, 符合認知規(guī)律。溫故導入是指通過復習已有知識來導入新課的方法。 這種方法即可以使學生過去所學得以鞏固, 加深理解,又可以通過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為新知識的學習服務。
學習魯迅《故鄉(xiāng)》可從《少年閏土》導入;學習陸游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可從《示兒》詩導入;學習茅盾《 風景談》可從《 白楊禮贊》導入。這樣導入新課聯(lián)系了同一作家的兩篇課文, 花時不多但收益頗大。但是, 每次以舊帶新進行復習時, 應該有新意, 不能反復重復一味的炒冷.
總之, 導入就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 心理特征、 知識水平、 興趣愛好, 根據(jù)教師自身的特長等情況來巧妙施導,導入方法要靈活多變,不拘一格,各盡其妙。導入是整堂課的有機組成部分, 要切中肯綮,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參考文獻:
[1]《漫談人類記憶的研究》 楊治良 - 《心理科學》,2011年01期
[2]《小學語文的導入藝術》 于敏 - 《科學研究》,2009年16期
作者簡介:劉亭婷(1994—),女,漢族,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人,漢語言文學本科在讀,單位:四川文理學院,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