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章新,康曉卓瑪*,益西康珠
(西南民族大學 a.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b.預科教育學院;c.青藏高原研究院,成都 610041)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民族教育進入全面恢復和發(fā)展階段,在高、中等民族學校中開設了“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課程。1982年1月,教育部、中宣部批復同意新疆在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yè)學校中開設“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并建議將其作為一門必修的政治理論課。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少數(shù)民族預科班、民族班管理辦法》規(guī)定,民族預科教育的課程設置,按照“突出重點、加強基礎、兼顧專業(yè)”的原則,開設漢語文、數(shù)學、外語、計算機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少數(shù)民族預科班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基礎強化班管理辦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具體化為“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1]。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民族預科教育政策執(zhí)行中落實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教學的效果,探討其對民族預科生的政治水平提升、學業(yè)銜接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影響。
2013—2014學年度西南民族大學新疆籍學生。共發(fā)放問卷45份,回收問卷45份,有效問卷45份,其中,男生20名,女生25名。
表1 影響因素
設計了5個問題。前兩題主要調查對學生學習政治理論課[2]產(chǎn)生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因素;后三題調查學生對受影響狀況的主觀認識。
1.影響因素
對傾向于積極和消極影響的2個類型指標的選擇情況如表1所示,90%的女生選擇了應對考試,占選擇該項學生的80%。選擇內容枯燥乏味等3項的被調查者中,女生分別占到了100%、43%和83%。
可見,男生認為政治課的學習意義和目的更多元,但傾向于應對考試;而女生的理解較為單一,且多數(shù)女生認為最重要的動因是應對考試。多數(shù)學生認為政治理論課與自己的學習生活有關聯(lián),學習的東西對自己有幫助;教學內容較為豐富;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但就性別比較來看,女生更傾向于認為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習的東西與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聯(lián)系度低,因而對教學形式的要求并不高;相反男生更傾向于認為教學內容豐富,學習的東西與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聯(lián)系度高,因而對教學形式的要求更高。
由于我國中、高等教育中均開設政治理論課程,因此,會對大學(包括預科)階段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方法、學習目的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對學習積極性的影響最大。
2.影響程度
如表2所示,初、高中時對政治課的學習感受對上大學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不大。此外,選擇“影響很大”的被調查者100%為女生。因此,可認為女生更易受以往學習經(jīng)驗的影響。
圖9是更新150條數(shù)據(jù)存在不一致性的情況,沒有對應刪除的數(shù)據(jù)有26條,不更新,有125條更新后的數(shù)據(jù)存在不一致性,白色的柱狀圖表示有90條數(shù)據(jù)修復后更新,35條數(shù)據(jù)不執(zhí)行插入操作。
表2 影響程度 %
1.接受課程教育必需性的認識程度
對“是否需要獲得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的教育”,有11%(5人)選擇了不需要,89%(40人)選擇了需要,其中選擇不需要的均為女生。
2.曾接受過的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教學的體驗
對“在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的學習過程中有過的體驗”,按選擇人次排序為:對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等有更廣泛的了解占56%(25人次);對民族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發(fā)展有更深入的思考占51%(23人次);能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和解決某個實際發(fā)生的事件占11%(5人次);某個讓你困擾的問題得到了解釋占4%(2人次)。
3.自學課程的意愿
假設學校沒有開設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表示愿意或不愿意自學課程內容的男生各占1/2,女生中48%選擇了愿意。自學程度、自學時間的情況如表3、4所示。多數(shù)被調查者能夠意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認為接受課程教育是必要的;但有個別被調查者,尤其是女性被調查者尚未意識到課程重要性。在接受該課程教育后,被調查者普遍反映對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等有更廣泛的了解;對民族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發(fā)展有更深入的思考;部分被調查者表示能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和解決某個實際發(fā)生的事件;個別被調查者表示某個讓他困擾的問題得到了解釋。這說明目前的教學在幫助學生更廣泛地涉獵民族知識,了解民族政策、關注民族發(fā)展等方面收效較好,部分學生還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程度。在對自學程度和自學時間的選擇中,有5~7名女生雖然選擇了不愿意自學,但仍對自學程度或自學時間做出了選擇,可理解為這部分女生在假設不得不自學的前提下對自學程度或自學時間做出了選擇;而男生中有2名選擇了愿意自學卻未就自學程度做出選擇。以上情況或可解釋為女生較男生更易接受被動學習。男生傾向于自學課程教科書,女生更傾向于挑選其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專門學習。說明在自學過程中男生對自學內容的選擇方式較為單一,但內容涉獵范圍更廣,學習程度較淺;女生對自學內容的選擇方式較為多樣,但實際自學內容涉獵范圍較窄,學習程度較深。對自學時間的選擇情況表明絕大部分被調查者不愿意在該課程學習上花太多時間,男生比女生更不愿意投入較多的時間。
表3 自學程度意愿 %
表4 自學時間意愿 %
1.對政治理論課程的了解程度
如表5所示,不少被調查者對課程的基本情況了解不足,女生比男生更清楚課程的基本情況。
表5 對課程基本情況的了解情況 %
2.對我國民族理論的了解狀況
由于受到總體題目數(shù)量的限制,在本部分僅設計了2個基礎知識問題。第一題問及民族問題的定義,第二題要求選擇民族關系中“三個離不開”的具體含義。結果表明,漏選的情況較為普遍,說明學生對知識掌握得不夠全面。
3.對我國民族政策的了解狀況
這一部分內容涉及我國民族政策的分類、政策原則、政策措施等。
從答題情況來看,對于堅持民族平等團結、民族區(qū)域自治、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干部、尊重少數(shù)民族風俗習慣是我國的民族政策大致清楚,對使用和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科教文衛(wèi)等事業(yè)、尊重和保護少數(shù)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是否屬于我國的民族政策認識不到位;對堅持民族經(jīng)濟、民族風俗習慣、民族權利和義務方面的平等認識較清楚,對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對民族平等的危害重視不夠;對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數(shù)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權利,保障了少數(shù)民族當家作主的自治權利的認識較清晰,但對其實施措施的具體規(guī)定了解不足;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保障自身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較清晰,對保障子女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還存在誤區(qū)。被調查者對于我國民族教育政策中設立民族班這一政策措施的合理性理解較為充分,但仍有個別學生選擇了不贊成,其選擇動因有待進一步調查。
總的來講,被調查者對我國民族政策的類型掌握不夠全面,對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的掌握情況好于對民族政策措施的了解情況。另外,無論是從各題單項選擇情況還是選擇正確率來看,女生的答題情況均好于男生。
柳素平指出高校政治課課堂效果不甚理想,存在著教師竭力講,學生逃課、應付聽課的困境[3],肖映勝等指出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接受疲勞現(xiàn)象[4]。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預科之前的學業(yè)階段接受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經(jīng)驗會對其在預科階段接受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方法、學習目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由于長期受到考試帶來的壓力,學習積極性受到的負面影響最大,女生較男生更易受到以往學習體驗的影響。然而,當他們接受了一段時間的預科學習之后,大部分學生能認識到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學習自覺性、積極性有所提高。另外,調查結果還顯示預科階段的教學在幫助學生更廣泛地涉獵民族知識、了解民族政策、關注民族發(fā)展等方面收效較好。
在自覺接受課程學習和主動攝取相關知識、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等方面,受教學感受經(jīng)驗轉變的影響,有一半左右的被調查者表示愿意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自學相關知識,其中男生對自學內容的選擇方式較為單一,但內容涉獵范圍更廣,學習程度較淺;女生對自學內容的選擇方式較為多樣,但實際自學內容涉獵范圍較窄,學習程度較深。這說明通過預科階段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在通過政治理論課教學或自學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道路上有了自己的認識和方法,不再以考試為目的。這一點突破也有益于其進入更高的學習階段后對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目標的自我調適。
從調查結果可知,在民族問題、民族關系、民族平等、民族區(qū)域自治、民族教育、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已能夠以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去理解。女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好于男生,但男女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都還不夠全面、系統(tǒng)、深入。
學生對政治理論課的一貫看法對在預科階段接受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教育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時效性、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采用學生熟悉的,貼近其學習、生活情境的案例教學。避免單純地以考試成績測評學習情況。新疆籍預科生在學習語言、學習內容和學習基礎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在知識接受和表達過程中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5],不應以考試分數(shù)作為唯一反映。
學生自學知識的程度不同,著重點的意愿體現(xiàn)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闡述學習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意義,適當開展方法論的教學,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還能夠在課堂外自覺、主動、有效地學習相關知識,從而更好地解釋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針對男女生在對課程的認識、自學意愿、考評情況等方面體現(xiàn)出的差異,可在教學方法、問題設置、內容重點和測評過程中做適當平衡。
[1]寶樂日.建國以來民族預科教育政策的回顧與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3(2):32-35.
[2]金炳鎬.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探索:兼論“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教學[J].民族教育研究,2011,22(5):5-12.
[3]柳素平.高校政治課困境解讀及對策探討:以解學生之困惑為視角[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7):68-71.
[4]肖映勝,李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接受疲勞現(xiàn)象初探:基于688份調查問卷的實證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33-35.
[5]駱惠珍,萬維強.少數(shù)民族預科學生跨文化能力調查:新疆六所高校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4(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