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鳳
摘 要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隨之不斷進步,高校教學方式的改革也隨之不斷深入。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對學生在思想教育方面實行全方面發(fā)展,為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供動力支持。本文通過高校思想教育的現狀分析,提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觀念,根據如今教育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 以人為本 高校學生思想教育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People-oriented
ZHOU Aifeng
(Software College,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ducation along with continuous progress, re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ethods also will be deepe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ll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providing support for China's soft power and cultural pow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proposed the idea of people-centered concept of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and now the problems in a study.
Key words people-oriente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research
如今的教學都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才能充分了解學生并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想教育作為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①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以人為本,即貼近生活實際、以學生為主體這兩方面作為基本來提升思想教育過程中的渲染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國家培養(yǎng)棟梁之才。
1 堅持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也是黨的根本宗旨的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謀求發(fā)展、促進合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讓發(fā)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②如今以人為本有了新的理念和價值取向,它既是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原則,也體現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處處影響人們的生活,高校的思想教育就是其中的一方面。
1.1 以人為本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必然選擇
德育工作即在思想道德方面教授學生,人格方面培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和能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如今社會需要的人才都是德智雙方面發(fā)展的,因此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相對于課程的學習也變得重要起來。倘若一直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提高,老師一味地在教,學生一味地在學,忽視了思想上的正確培育,不能有效培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一定程度上使他們一直處在被動的地位,以后他們工作也會有被動的心態(tài),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社會責任心。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產生,就需要在思想教育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課程教學和思想教育。
1.2 以人為本是時代變化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如今的政治、文化、經濟、科技和教育等事業(yè)也隨之快速地發(fā)展變化,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要想綜合國力勝人一籌,沒有一個好的思想基礎是不行的。國內各行業(yè)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應聘同一個崗位的人在一定的文化教育背景上沒有過大的差異,差別就在于他們的思想和社會責任心。要適應如今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個人的綜合素質就必須要隨之強大起來,才能在求職的過程中有優(yōu)勢,才能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
1.3 以人為本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如今的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在分數上進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比較,沒有重視他們思想上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以人為本就需要教師們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況和思想狀況制定一個合適的教學方案。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只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增強他們思想方面的培養(yǎng),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才能讓學生有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正確的自我認知,才能在脫離學校之后很好地融入社會,積極地面對生活。
2 高校思想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
素質教育改革雖然在全國普遍推行,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的發(fā)展,根據如今教育的發(fā)展狀況,可總結出以下幾個問題:
2.1 對于政治的冷漠
很多學生對政治都持有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比如關于俄羅斯與車臣等加盟共和國的反叛組織有零星戰(zhàn)斗的話題,隨意問了十個學生,其中九個學生表示不了解這個事件。這種情況側面反映出學生幾乎不關心時事。這樣的狀況容易導致他們不能與時事接軌,不能跟上世界發(fā)展的變化,只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里。
2.2 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也發(fā)生了變化。大部分家長都是辛苦賺錢養(yǎng)家,目的只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對孩子都是比較寵愛甚至溺愛,因而往往過于注重智育培養(yǎng)而忽略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由于教育方式上的問題,現在有些學生都存在語言、行為方面不文明的現象,不知道如何跟人進行正確的交往,這些學生難以融入到集體生活中,缺乏集體意識。
2.3 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如今社會存在許多不健康的價值觀,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會產生負面影響。部分學生過于追求物質利益,比如替別人代課一節(jié)課20元,同學幫個忙還要講條件等。部分女生為了更快地賺錢,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甚至會做違背良心的事情。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他們的人際關系完全被金錢和利益綁架了。
2.4 法律意識的淡薄
由于在校學生不成熟,自制力差,他們的法律意識普遍比較淡薄。正因為法律意識淡薄,導致一些大學生在行為、認識上出現了偏差,甚至做出違法的事情。有的大學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自身受到侵害時采取的過激的報復方式,如馬加爵一案即是典型代表。
2.5 不良信息的泛濫
人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信息網里,人們的身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信息。手機、電腦已在大學生當中普及開來。網上的信息雖然豐富,并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幫助,但是不良信息的散播速度也非???。由于生活閱歷方面的差異,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能很好地辨別互聯網上信息的好壞。比如陳冠希艷照門事件、郭美美事件等,這些惡性事件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2.6 對學習缺乏積極性
由于學校的擴招,導致招收進來的學生質量相差較大。有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學生對自己要求較低,只求及格;有的干脆就放棄學習,對于困難的學科也不加以彌補。
3 如何在高校中開展以人為本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要想真正地開展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須根據以上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3.1 提高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
學校應當對時事政治進行恰當的宣傳,多開展以政治為主題的講座或者舉行與政治相關的問答活動來提高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通過一系列政治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對我國如今的狀況有個大致的了解,讓他們對國家的發(fā)展和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讓他們主動投身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讓他們主動為國家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3.2 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在開展學生思想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的全力配合。一方面鼓勵他們多關心時事,一方面家長需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過度溺愛。兩方面的結合才能有效地讓思想教育工作順利地展開和深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培養(yǎng)孩子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以便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和集體生活中,發(fā)揮他們的才智,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協作能力。
3.3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由于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導致他們的性格也存在差異。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適應的教學方案,不能用傳統的、單一的方法來教育每一個學生,這樣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導致整個教與學的過程都非常死板。③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因材施教,將不同學生的個性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最終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4 健全學生的人格
要想讓學生對學習充滿積極性,不單單需要老師的鼓勵,也需要家長的支持。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屬于被教育的一方,但是這不代表學生就需要絕對服從老師,不能有自己對學習、對老師教學方式的建議和理解。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就是要建立老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的人格關系。教師不能以權威的姿態(tài)來教育學生,應當跟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了解問題所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感化學生,引導學生往正確的道路上走。
4 結束語
要想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需要從多方面著手。要重視學生的內心狀況,真正地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得以順利且有效的實施。
注釋
① 劉朋,黃蓉生.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理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2(04):12-13.
② 孫正聿.辯證法與精神家園[J].天津社會科學,2008.28(03):72-73.
③ 葉飛霞. 構建和諧教育方式,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9(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