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教學是職業(yè)學校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從不了解實習到掌握熟練操作,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信心;目標;習慣;能力
電子技能訓練是中等職業(yè)學校電子電工類、機電類專業(yè)必修的實踐性課程,實踐性教學不僅體現(xiàn)了職業(yè)教育辦學特點所在,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必備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實習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職校生入校之初,對專業(yè)的認識幾乎一無所知,此時部分學生由于已有的生活經驗會對專業(yè)知識充滿好奇心,而部分學生卻會因對專業(yè)的陌生而產生畏懼心理。針對以上情況我們不妨從三個方面入手:(1)在電子裝配實踐教學過程中,經常穿插一些家用電器及家庭用電常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2)鼓勵學生邊學邊研究,從身邊的小家電維修入手,多觀察,勤思考,學會一些簡單的維修技巧。(3)作為實踐指導教師,首先要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使學生的興趣和信心能持久保持。
二、明確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我們可以把整個電子裝配實踐教學目標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識別電子元器件
要學習電子裝配,首先要學會識別電子元器件。對于電子裝配來說,元器件的識別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先掌握了對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等各種元器件的識別,而后才能進一步完成電子裝配的工序。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尤其是色環(huán)電阻的識別,最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階段:正確使用萬用表
要學好電子裝配,還必須掌握萬用表的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萬用表的正確使用方法,才能學會用萬用表去檢測電子元器件,判斷電子元器件的好壞以及電子電路的故障所在。學生在使用萬用表時,往往不能掌握表頭刻度盤的讀數(shù)方法。作為實踐指導教師,就應該耐心細致地講解,反復舉例說明,通過例子幫助學生解決讀數(shù)問題。
第三階段:掌握手工焊接工藝
要學好電子裝配,還必須掌握手工焊接工藝。只有掌握了手工焊接工藝方法,才能把經過識別、檢測的電子元器件組裝成一件電子產品。實踐指導教師應先對電烙鐵的結構部件進行講解,使學生掌握電烙鐵的發(fā)熱原理及使用方法。再對手工焊接工藝要求進行講解,使學生掌握焊料、焊劑的基本常識,從而掌握一定的焊接技術。
第四階段:焊接組裝電子產品
要焊接組裝電子產品,僅靠前面的三個階段是不夠的。還應該熟悉電子整機產品的原理圖,了解電氣原理。實踐指導教師應先對學生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復習,然后再指導學生了解并掌握電子產品的性能、原理,在實際動手操作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三、嚴格要求,提高工藝水平
在電子裝配實踐教學中,由于焊接元器件較多、工藝要求及標準較高。針對這一情況應對實習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要求。因此,設立恰當?shù)脑u分標準尤為重要,評分標準的制定應立足于操作技能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操作的能力及嚴謹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
而且,對每次實習工藝突出、用時少的學生,將其制作的產品作為樣板,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同時也要注意疏導部分學生“片面求快”的思想,指導他們循序漸進地進行實踐操作的訓練,不可貪多求快,從而避免造成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的不良結果。
四、注重良好習慣養(yǎng)成和能力培養(yǎng),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在實習中,必須教育學生養(yǎng)成一絲不茍、有條不紊的習慣。對于電子產品安裝調試中易出現(xiàn)的故障,在社會實踐應用中有著廣泛的體現(xiàn),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良機。
首先,教師要立足于理論教學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電路原理。分析某一器件或某一段線路出現(xiàn)問題,將會出現(xiàn)什么樣故障,這是學生進行故障分析的基礎。
其次,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多種不同的排故方法,明確其利弊,并指導學生動手排故,培養(yǎng)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品質,提高思維能力,使其知道如何避免一般性故障。有時也可由教師故意設立故障,讓學生分析,動手排除故障,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學會排故方法,使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可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多進行社會實踐,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需求。
參考文獻:
丁暢.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如何做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J].新校園,2012(7):49.
作者簡介:金建培,男,1965年8月出生,中技,就職學校:江蘇省丹陽中等職業(yè)學校,研究方向:電子電工實習、實訓。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