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勵學說起源、發(fā)展、完善于西方。激勵屬于管理的范疇,也是管理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20世紀以后開始成為學術界的前沿課題。激勵理論是行為科學中用于處理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為四者之間關系的核心理論,對于中學政治課堂學生學習激勵機制的構建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課堂;學習;激勵機制
在國外,早期的激勵理論研究是對于“需要”的研究,包括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和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等。19世紀,激勵理論研究在真正意義上服務于中小學教育。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的誕生為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激勵提供了理論探索和實踐研究的空間。在國內,我國近代教育家雖繼承和發(fā)展了激勵教育思想,但大多局限于個案實踐與借鑒推廣的層面,或者停留于心理學的研究,而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激勵的策略卻鮮為人知,很少有從學生學習激勵機制的高度去分析,一般只從學校具體激勵措施來分析,缺乏普遍借鑒意義。筆者嘗試從中學政治學科角度,將“激勵”這一概念用于課堂教學,就是通常所說的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的問題,針對中學階段這個心理斷乳期,開展學習激勵機制的構建探索。
一、構建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激勵機制
課前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導,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構建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性的創(chuàng)造活動,實現自主性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能調動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中學生學習動力的激勵機制。課前,政治教師應積極傳授預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課前自主學習,要輔以適當的肯定、鼓勵;要給學生一個向上的目標,引導學生先扶著老師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學之路。特別在中學政治課堂中,利用學科特點,如,課前布置“新聞評論”“法庭辯論”“答記者問”等課前作業(yè),讓學生參與,引發(fā)學生興趣。根據課前作業(yè)成效,依據班級情況制訂激勵標準,將有助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激勵機制的構建。
二、構建學生課中合作探究激勵機制
中學生合作探究實際上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雙向互動、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過程,從而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合作的背景下,若能借鑒網絡游戲人物級別的經驗值進度,引入“經驗值條”,以“經驗值條”來度量學習進程,將成為激發(fā)學生不斷肯定自我過程中的動力。我們知道:“經驗值條”起源于RPG(角色扮演游戲)的衡量角色能力的一種標準,可以看作是游戲中角色經歷的數字具現化,每次經驗值積累積達到上限時角色等級便會提升,并帶來能力的相應提升。如,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不失時機地肯定學生的每一點成績,鼓勵他們的每一個進步,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受到努力的價值。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問題搶答、采取小組答題競賽方式、通過巧布爭議性議題開展辯論,哪人或哪組得勝,以“士兵、排長、連長、營長、團長、軍長、司令”“初級組、中級組、高級組、大師組、宗師組”等類同“經驗值條”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自我的機會,構建課中合作探究激勵機制。
三、構建學生課后個性化作業(yè)激勵機制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一個學生的智力都具有特點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途徑?!敝袑W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身心急劇地發(fā)展、變化和成熟。對于不同的中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以不同的要求和方式完成,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即所謂的“個性化作業(yè)”。在中學政治教學過程中,“個性化作業(yè)”的運用更能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人人需要激勵,政治教師可以獎勵成就,不懲罰失敗。一個個小的獎勵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自尊心。如,采用作業(yè)量分層、作業(yè)難度分層、完成作業(yè)時間分層,不同的年級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等。同時,針對不同學生的薄弱之處,作業(yè)的提交可以多元化,聽、說、讀、寫交替使用,有助于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作業(yè),同時很好地掌握中學政治知識。
四、構建學生及時反饋效果評價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一整套中學生學習激勵機制,對于調動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中學生的學習動力至關重要,及時反饋將對整體評價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學政治課堂的及時性反饋不能只重結果、輕過程,應公平、公正,不能帶有偏見性。及時性反饋是基于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力、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進行的一種反饋方式。例,在政治科教學中,我們政治老師可以建立學生個體學業(yè)成績數據庫,通過對數據庫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和研究分析,通過及時反饋,進而矯正,構建出一種新的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確定課堂教學評價的激勵機制。
總之,在中學政治教學過程中,為制訂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需要廣大政治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著眼于激發(fā)中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緊緊圍繞中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責任、學習挑戰(zhàn)性、學習成就感等,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并加強動態(tài)監(jiān)測,從而真正構建起中學生學習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學生管理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張彩霞.雙因素理論在人本管理中的運用[J].管理參考,2007(03).
作者簡介:李猛,男,1978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福建省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研究方向:中學政治。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