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
生本課堂簡單的說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課堂。自我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來,在課改實踐的幾年時間里,轟轟烈烈的課改在進行著,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確實看到了一系列的變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在展示中變得更自信,學會了與人交流與合作,特別男生女生相處更和諧自然了,課堂更活躍了......但是要想讓課程改革長久的堅持下去,讓學生更有效高效的學習,我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經驗,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在學生學習的問題上,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
1.預習遠比灌輸重要。
“上課的內容取決于學生們在上課開始前都做了什么”,因此導學提綱提綱的編制就是學好本堂課的核心內容,編制導學提綱要以問題為導向,體現(xiàn)知識的邏輯聯(lián)系,覆蓋知識點,把核心性的學習交給學生,盡量讓學生參與,設計要集中體現(xiàn)在學什么,怎么好學兩個基本點上。同時,學生在做導學提綱時,要先把書看透看懂,做到不看書不行,看書了不思考不行,然后把本課的內容要點、層次、聯(lián)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問題,對于一些較難問題,留給課堂上去討論、提升,不必強求一律。學生在自學時可以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前置學習學生一定要獨立完成,一定要盡力想辦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力爭先解決、多解決,落實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形成先學后教的自主學習規(guī)律。
2.問題遠比答案重要。
帶著問題學習會讓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一方面,教師設計一堂好課,就是由一連串有效問題組成的。什么是有效問題?教學中的有效問題是指能夠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并能使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質疑、分析或推理去主動構建新知識的問題。有效問題的特征:角度:問題的針對性(進口學習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梯度:問題的層次性(設問有序遞進,思維逐漸深入)深度:問題的挑戰(zhàn)性(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激活學生思維)廣度:問題的開放性(解答思路多元,思維活動開放)難度:問題的適切性(面向多數(shù)學生,符合認知水平),使重點問題化,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另一方面,課堂的宗旨就是激發(fā)學生充分的思考,教師應引導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充滿問題的課堂才是最有活力的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合作學習、深入研討,展示自我的平臺,要杜絕學生等待老師給答案的習慣,形成主動尋求答案的良好習慣。
3.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無所事事,而是要擔負起更大的管理責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合作不是熱鬧。在教學中,每次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深入到每個學習小組,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對活動開展順利的小組,及時予以表揚;對角色分工不清,討論混亂無序的小組,幫助學生明確角色,使他們盡快進入有效的討論;對討論偏離主題的小組,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制止,將他們引回到學習任務中來;對討論時出現(xiàn)本節(jié)課要求深入理解的問題,拿出來供全班同學思考、討論,引導各小組關注該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規(guī)律,解決問題。要想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達到。
4.注重班級展示的有效性。
教師根據(jù)組內講解暴露出來的交叉性和共性問題組織班級展示。班級展示關鍵是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要杜絕“無主題、無目的”的展示。如、學生都會得內容不展示、生成空間較小的,比如定理定義一般不展示。展示知識梳理,重點難點、易錯點、易混點,大家存在的共性問題等。學生展示的規(guī)范性需要教師平時訓練。班級展示應分層展示,避免僅是精英展示。基礎知識一般讓學習較差生講解,典型例題一般讓中等生展示講解,方法小結最好讓優(yōu)秀生來展示。為了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展示,可以給予不同等次的學生不同的加分分值。展示的組遇到補充的優(yōu)秀答案應該及時提醒同學記錄在書上。班級展示的有效性是教師關注的問題,教師在展示過程中要做好“導”的工作
5.適時使用激勵機制。
在平時的教學中建立“組內是合作,組間有競爭”的激勵機制,更好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效。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中,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及時肯定。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對于學生中閃現(xiàn)出來的智慧火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對學生個體而言,及時肯定可以激發(fā)他對學習文化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學生群體而言,及時肯定就意味著樹立了榜樣,對其他同學也起到督促鼓勵的作用。二是進行小組考評。在每節(jié)課最后,教師讓各小組從亮點與不足兩方面總結自我表現(xiàn),通過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法,對每個小組進行考評,可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在考評中,教師強調堅持“亮點原則”,即要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閃光之處,這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6.重視總結。
在班級展示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即使本節(jié)課內容上不完,教師也要留2-3分鐘進行總結(即課堂小結)。它能讓學生對一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形成知識、技能體系。教師讓學生總結時,對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知識,技能、技巧、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等都可以總結,這些內容要求所有人都必須認真回憶,形成共識,總結的學生根據(jù)質量組內可適當加分。
7.質量遠比數(shù)量重要。
課后老師布置給學生的作業(yè),應做到精選精練,分層布置,適度適量,力求做到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紀要防止連不到位,也不能一味地主球數(shù)量,而不關注質量,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其次,要是要科學取舍教材,有效整合教材,實現(xiàn)對教材的創(chuàng)新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