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李雙湘
摘 要 高等學校教師,曾經(jīng)是讓人羨慕不已的職業(yè),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環(huán)境、較為優(yōu)厚的生活待遇、人間凈土般的工作條件等等,其較高的社會地位常被津津樂道。然而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的社會與工作環(huán)境發(fā)生了相當大的變化,這一職業(yè)已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輕松,來自科研、教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均嚴重地困擾著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
關鍵詞 高校 青年教師 成長 壓力 和諧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 Pressure
——Growth Path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ZHAO Liang[1], LI Shuangxiang[2]
([1] Museum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2] Engineering College of Armed Police Force, Xi'an, Shaanxi 710078)
Abstract University teachers, was once the envy of professional people, relatively stable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more favorable living conditions, Pure Land-like working conditions, etc., the higher social status is often talked about.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social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universities undergone considerable changes, the profession has not as easy as people think, the pressure from the research,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life are seriously troubled college teachers, especially young teachers.
Key words college; young teachers; growth; pressure; harmony
我國有不少大學管理者提出要把自己所在的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但是,從目前我國大學教師的狀況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具體的,對作為大學“生力軍”的青年教師而言,學術水平以及各方面能力還不能完全勝任這項建設工作。對于他們來說,壓力與機遇并存。同時,這就需要大學管理者認識并了解剛剛步入大學校門以及入門不久的青年教師所要面臨的各項壓力,幫助他們分析、緩解和釋放一些不必要的壓力,以使他們能更加茁壯地成長。因此,認真分析高校青年教師的成長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顯然相當迫切。
1 青年教師所承受壓力的來源
1.1 青年教師的“社會壓力”
近幾年,大學教師職業(yè)倦怠問題成為一個熱點。有研究表明,①大學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情況非常明顯:有約五分之四的高校教師感到身心勞累不堪,近一半的教師有換工作或是轉崗的想法。大學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意味著他們專業(yè)發(fā)展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正在慢慢減退,也就是說,專業(yè)發(fā)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尤其當一些青年教師無法承受職業(yè)壓力的時候,他們本能地會選擇離開,去從事其他職業(yè)。
大學教師,尤其是其中的青年教師,能非常敏感地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從社會環(huán)境來看,心理壓力往往來源于社會文化的不斷變遷,文化的急劇變遷對人的心理生活會產(chǎn)生巨大的沖擊與震動,這就是所謂的 “文化震蕩”。一般認為,“文化震蕩”,就是人們在一個極短的時間里承受過多的變化之后感到壓力重重,暈頭轉向,不知所措的現(xiàn)象。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以壓縮的方式體驗著現(xiàn)代社會的急速變遷,強烈的反差帶給所有中國人以巨大的壓力。為了滿足時代的發(fā)展與學生的需求,作為文化傳播者的大學教師,需要不斷適應這種文化轉型,迅速學習和思考新問題。因此,大學教師在文化變遷中有著更深層次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是單憑學校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
1.2 青年教師的“經(jīng)濟壓力”
通常,大學教師的經(jīng)濟待遇是按照工齡、職稱、工作量等因素來決定的。從工作量來看,青年教師往往承擔過多的工作量,除了完成自身所需的課時,還要適量地完成部分老教授的課時量,而這些所“幫助完成”的課時量往往不會計入他們的工作量當中。從工齡來看,剛入職的青年教師有著較大的經(jīng)濟壓力。由于他們參加工作時間短、職稱低,工資收入也就比較低。而恰恰是這部分收入較低的青年教師正處于責任較重的人生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需要組建家庭、購買住房、贍養(yǎng)老人、養(yǎng)育孩子等等,而他們的收入遠遠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因此,他們常常會陷入生活的困境。從職稱來看,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青年教師是無法達到一個較高級別的職稱的,必須通過長期的積累,當他們看到與自己工齡差不多的其他行業(yè)的親朋好友評上了比自己高的職稱、享受比自己高得多的經(jīng)濟待遇的時候,自然地就會產(chǎn)生心理壓力。
1.3 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壓力”
1.3.1 發(fā)展機遇受到限制
當前,我國大學論資排輩的現(xiàn)象非常突出。當然,老教師為教學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作為后輩,青年教師理所當然要對他們尊重。但是,論資排輩的觀念卻往往使這些青年教師喪失展現(xiàn)才華的機會,甚至給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使他們耗費較大的精力為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奔波,從而影響了他們創(chuàng)造性才能的發(fā)揮。
這些限制具體表現(xiàn)為科研立項、專著出版、學術交流、職稱評定、崗位任用、進修學習等常見的形式。一個課題的立項,如果沒有教授級別的專家掛名,一般是難以通過的。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的經(jīng)費,一般都按照教授、副教授、講師來排序,予以報銷的比例也逐級降低。進修學習的機會同樣也有個先來后到的不成文的規(guī)則。
青年教師的發(fā)展受到了諸多因素限制,使他們貽誤了發(fā)展的機遇,甚至失去了成長的平臺,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1.3.2 教學任務繁重
剛入職的青年教師一般都處于學?!敖鹱炙钡淖畹讓?,對于他們,人際關系是陌生的,專業(yè)地位是最低的,教學上也是新手。在這些青年教師入職之初,新開的課程、難上的課程、與專業(yè)相關度低的課程往往都會落在他們的肩上,教學任務異常繁重。在大學,盡管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是大學教學的本質(zhì)規(guī)律,兩者相互促進。但是教師的精力畢竟有限,同時要涉及多門課程的教學,肯定無法深入研究具體的專業(yè)學術問題。此時,繁重的教學工作給他們的精神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1.3.3 大學管理過度行政化
毋庸置疑,教師是大學的靈魂。哈佛大學前校長科南特曾經(jīng)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shù),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師質(zhì)量?!贝髮W的科研成果、教學質(zhì)量都源自教師。但是,在我國當代大學的管理中,過度行政化、教師邊緣化的特征特別顯著。行政統(tǒng)領甚至壓制教學科研成為一種積習。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所有規(guī)模的大學校長往往不是民選的,而是由上級委派的,其所具有的行政級別,可以完全掌握學校資源的分配。大學管理過度行政化,必然導致大學教師、教學以及科研的邊緣化。這嚴重地挫傷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不得不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應付行政管理各式各樣的要求,這既給他們造成了某些心理壓力,又影響了他們在教學以及科研方面的發(fā)展。
2 高校青年教師應如何應付這些壓力
2.1 建立立體化健康意識,緩解壓力
常言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抗壓力,就必須具備健康。中國社科院發(fā)布的《2006年人才藍皮書》②指出,如果不改變工作時間過長、心理壓力過大、處于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tài),七成人將走在“過勞死”的邊緣,隨時可能因為這種不良狀況的積重難返而突然引發(fā)身體潛藏的疾病,甚至喪命。而且,壓力過大,使得教師已經(jīng)沒有能力去創(chuàng)新,不會辯證地看待壓力,行為和思維都會固化。因此,青年教師樹立健康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要自覺學習衛(wèi)生常識和養(yǎng)生保健知識。學習方法一般有參閱報刊及相關書籍,借助網(wǎng)絡或媒體,收聽有關電臺的健康教育節(jié)目,還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有關衛(wèi)生保健知識的講座。其次,要對自身的健康狀況隨時有清楚的了解,絕對不能憑主觀感覺,必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有數(shù)據(jù)表明,高校教師能做到每半年或是一年體檢一次的僅占四成,有六成多的教師體檢的周期是兩年一次,甚至更長時間。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師的健康意識普遍較為淡薄。專家建議,青年教師一般應該三年做一次全面健康的檢查,中年教師至少每兩年檢查一次,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至少每年應檢查一次。最后,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jù)自身的身體健康情況和疾病情況制訂切實的保健及治療方案,并堅持下去。身體虛弱需要補養(yǎng)或患有慢性病需要治療的教師,務必要遵循醫(yī)生的指導進行調(diào)養(yǎng)或治療。
2.2 營造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舒緩壓力
緩沖假設理論認為,人處在壓力下時,就需要社會的支持,因為它能使我們免受壓力的破壞性效應。工作中有壓力是無可避免的,面對壓力時無論是“或戰(zhàn)或逃”,只要想在工作上取得成功,任何人都必須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搭建自己的人際脈絡,營造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
首先,要與上級和諧相處。所謂社會支持,就是個人獲得他人的回應和接納的感覺,而這對于應對壓力有相當大的輔助作用。無論是應然還是實然,個體都必須先有意向,有付出。和上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是指與他人為了追求共同的目標或者類似的目標而建立了合作關系。就個人而言,需要了解上級的個人風格,學會換位思考,盡量從領導工作的角度看待問題。與領導建立具有接納性、有用性、可預知性、坦誠相待的信任關系。尊重上級的權威,提出問題時同時給出解決的方案,建設性地表達不同意見。
其次,與同事和睦相處。同事是工作中的親密戰(zhàn)友,無論職務高低,任何人總是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尤其是在強大的工作壓力下,遠水解不了近渴,同事就是我們空間距離上除家人外最近的人,也是最可能伸出援手的人。要讓別人覺得自己對他人而言比較重要,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并表現(xiàn)出樂于助人、易于合作、謙和有禮的良好態(tài)度。
最后,與家人溫馨相處。家是感情的港灣,是靈魂的棲息地,是精神的樂園,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感情的凝結點,是又苦又累時想起來的令人牽掛的充滿愛的聚合體。家給了每個人無比多的溫暖,讓人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在這里釋放著工作中的憤懣和不滿,緩解壓力。對待家,我們應該像棲息在屋檐下的燕子,讓家為我們遮風擋雨,應該像燕子一樣精心雕琢,用泥巴和愛心把它構筑。
2.3 將學習貫穿始終,變“壓力”為“動力”
2.3.1 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青年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經(jīng)常學習、自主學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自身的內(nèi)驅(qū)力,這就是教師自覺自愿學習的根本動力。首先,青年教師要意識到時時皆有可學的事情。古人就有利用“三余”即冬天、夜晚、陰雨天這些不忙于工作的空閑時間以及“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這些邊角余料的時間讀書學習的典范。應當說,青年教師不缺少學習的愿望,不缺少當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理想,但一些青年教師缺少為實現(xiàn)愿望和理想而隨時學習的毅力。其次,青年教師要意識到處處皆有可學的對象。讀書學習是可以不拘泥于地點和場合的。不是只有在校園、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及學術報告會場等正規(guī)學習場所才可以坐下來學習。其實,只要有機會,在任何地方、任何場合都可以進行學習。再次,青年教師要意識到事事皆有可學之點?!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睆氖虑橹袑W習,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是一個學習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方法。面對事情的時候,要有意地從其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從而增長自身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與智慧。最后,青年教師要意識到人人皆有可學之處。“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三人行,必有吾師?!泵總€人身上都存在著不同的優(yōu)點,這些優(yōu)點都值得我們學習吸收,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會有所幫助。
2.3.2 在學習中煉就智慧
青年教師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要首先成為一個博學之人,不但要廣泛涉獵各類知識,而且對知識要有深刻的理解。青年教師要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教育知識,但卻不能被已有的知識所束縛,不能因為自己擁有了一些教育知識就目中無人、固步自封,而是應該放低姿態(tài),向生活學習,向?qū)嵺`學習,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充分參考借鑒他人的教育智慧,增長教育見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一定要虛心學習,加強鍛煉,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尤其是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
2.3.3 將學習進行到底
在當今信息激增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人們已經(jīng)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絕這樣的觀念:生活者即學習者,生活者必為學習者;學習者即生活者,學習者才是生活者。一個人的全部生命和一生生活,必然伴隨探索、伴隨學習,一個人的全部探索和學習,必然貼近生命、貼近生活。學習是貫穿每個人生命全過程的,是一名青年教師得以持續(xù)發(fā)展和進步的永久性動力,而不能僅僅把人生機械地劃分為“上學”和“工作”兩個階段。青年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必須做到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將學習進行到底。勤閱讀以養(yǎng)才氣,做到富有智慧;多自省以養(yǎng)正氣,做到品格高潔;常思進以養(yǎng)銳氣,做到開拓創(chuàng)新;快行動以養(yǎng)生氣,做到有所成就。
該文章榮獲2012年度陜西省教育工會優(yōu)秀理論調(diào)研成果優(yōu)秀獎
注釋
① 唐書圣,王章豹.高校教師壓力過度現(xiàn)象分析及壓力管理策略[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② 2006年人才藍皮書.
參考文獻
[1] 柳友榮.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8(4).
[2] 劉學蘭.高校教師面臨改革的心理壓力與心理調(diào)適[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3] 濮寧鎮(zhèn),蔣春雷.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J].中國初級保健,2002(10).
[4] 伊麗莎白·哈特尼著.教師壓力管理的10堂課[M].曾珊,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