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各位讀者
速騰后懸架斷裂根源,并不是所謂的質量問題,而是設計缺陷。出問題的懸架是扭力梁非獨立懸架,我們都知道正常扭力梁非獨立懸架是彈簧在前、減震筒在后,這樣減震筒就可以壓制住彈簧的彈跳力度,從而減少對其它部件的沖擊力度。而速騰的扭力梁非獨立懸架的設計正好相反,是減震筒在彈簧的兩側,這樣減震筒就無法壓制住彈簧的彈跳力度,而且因為減震筒在彈簧的兩側,其設計使后懸架的擺臂受的沖擊力不均衡,容易導致懸架變形,擺臂有裂紋爆漆和生銹嚴重的就會斷裂。圖1為新朗逸的扭力梁非獨立懸架,可以看到彈簧在前減震筒在后;圖2就是新速騰的扭力梁非獨立懸架,可以看到一汽大眾把減震筒放在彈簧的兩側了,這應該就是問題所在。
張健 ? 摘自《汽車之友》微信公眾號微社區(qū)
9月15日這期雜志上朱熙的12小時試車,以后也可邀請我們讀者參加,用讀者的觀點來試車,你們認為好的就贊一個,安全問題可以買保險,怎么樣?
珠峰山人 ? 《汽車之友》微信公眾號微社區(qū)
大家都什么時間在哪里看《汽車之友》?當年在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李東寶有句話:讀者帶進廁所的書就是好書,所以最近這十多年我都是早上在廁所里看,一般在下一期到時剛好看完,就是別趕上鬧肚子,那家伙一天就完事了。
楊衛(wèi)華 ? 摘自《汽車之友》微信公眾號微社區(qū)
文章源于在“知乎日報”上看到的一個問題和回答。問題問的是為什么都說韓系車不好,本以為回答說的會是一些關于韓系車的表象問題,甚至是品控等等方面內在問題的剖析。可沒想到回答卻是旗幟鮮明的站在了韓系車的一邊,對于韓系車的一些客觀問題也沒有客觀的認識,說到韓系車“異響”等通病時,也只是草草兩句帶過。
可能是因為先入為主的原因,大眾汽車在中國的口碑可謂家喻戶曉,在人們糾結買什么車的時候,身邊總會有“意見領袖”站出來,講安全、講操控、講動力,最后講到情懷,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大眾就是好,皮實耐用”。這些“意見領袖”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神車黨”。
由于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所謂“口碑”更新和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人們開過的車也越來越多,也就增加了直觀對比的機會,加之汽車常識的普及,單靠“信仰”買車的人越來越少。雖然“神車黨”的部隊依然龐大,但今天知乎上的問答引起了我的注意。在知乎日報這個影響力相對較廣,學術性也相對嚴謹的平臺上出現(xiàn)了這種問答,且不提品牌宣傳等原因,單就現(xiàn)象來看,大家在選車甚至關注車時,已經不局限于國內南北兩大“神車”品牌了,一部分關注點已經開始向除“神車”外其他品牌車系轉移了。也就是說,一部分稍微懂些車的人意識到了“神車”的種種缺陷,不管他們愿不愿意接受這種事實,“神車”正從神壇上走下來。 當人們的目光從大眾移開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所措,有種看花眼的感覺。這時候做的的決定就很可能會被各種文章左右,每個品牌都想在這樣一個“時代”分走一杯羹。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神車”,人無完人,車無完車。每一款車都有他所針對的市場和用戶群體,只有適合自己的車,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車。并且要客觀認識到,廠商的宣傳和實際的差別,另外,網絡評論也會從之前的一邊倒變成一片混戰(zhàn)。
評價車適不適合,最好的方法也只能是去試駕,畢竟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些車系的固有屬性不會因為大眾的衰落而改變,至少在現(xiàn)在,日系車漆面薄,韓系車異響,法系車油耗以及自主品牌的耐用性和小毛病還是主要問題,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并且客觀評價它們。
張展赫 ? 來自微信投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