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娟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如何以教材中的閱讀教學為平臺,引導學生將領悟到的寫作方法合理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之中,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從而更加科學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寫作技巧。
關鍵詞:教材;深度解讀;把握時機;形成技巧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056-1
魯迅先生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都就說明著‘應該怎么寫?!爆F行教材中篇篇課文就是學生有效借鑒之對象。教師利用教材進行閱讀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總結這些寫作方法,為學生學會遷移鋪設一條“道路”。天長日久,集腋成裘,學生的寫作技巧自然會在課文閱讀中形成。
一、挖掘精髓,引導學生形成習作技巧
現行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心挑選而來的,課文儲備了很多優(yōu)秀作家的寫作手法,對指導學生寫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引,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慧眼”去解讀教材,發(fā)現其中“奧秘”。
1.留心表達順序,促行文言之有序
同樣一件事情,有的學生描寫得有條有理,有的學生顛三倒四說了一串,卻沒說明白,可見,一篇作文想要成功,首先要做到要言之有序。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載體,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行文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教學《黃果樹瀑布》一文時,引導學生邊讀邊尋找作者的游覽順序,從“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順著石階”“來到谷底”“坐在水邊一塊巖石上”等關鍵詞句,發(fā)現這是作者的游覽線路,也是作者的行文思路,這樣的寫作手法就叫做“移步換景”。經過這樣的指導,對學生駕馭寫景的作文有很大裨益。
2.思索結構形式,幫學生謀篇布局
謀篇布局是文章整體一致性的保證,所以教師對于學生作文結構與內容組合的技巧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在進行課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開頭結尾、層次段落、過渡照應和詳略分配等信息。如教學《莫高窟》一文時,引導學生關注作者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介紹,分寫時用三個自然段對彩塑、壁畫和藏經洞進行描寫,每一個段落的描寫方法相同——以第一句話簡要說明,接著圍繞這句話做具體闡述,同時作者還注意了段落之間的承接過渡。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明白,一篇文章在構思之時,結構框架要在大腦中先儲存,這樣作文時才會思路清晰明了。
3.領悟文章寫法,助作品提升深意
語文學習不僅是為了提高人文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能夠把別人文章中好的寫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這已經是成功的開始。例如高年級課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課文通過介紹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極其平常但卻有著頑強精神的、令人敬畏的柳樹,告訴人們困境中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困苦的環(huán)境抗爭。為了表現這種精神,作者還將青海高原一株柳與家鄉(xiāng)灞河柳作比較。教學這類型的課文時就應該有目的地指導閱讀,品味優(yōu)美語言的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若能堅持在教學中關注,就有利于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進行遷移運用。
二、審時度勢,幫助學生落實習作技巧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讀寫結合”在課內閱讀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于是,語文教師經常在學完課文后,“火急火燎”地進行“寫”的訓練,看似已然走入教材“深處”,實則課文中的語言、方法、精髓根本還未能“浸潤”到學生的頭腦中,結果既浪費時間又缺乏提高意義,“讀”“寫”俱傷。想要使學生將所領悟到的技巧真正運用起來,必須認識到“時間”這一催化劑的重要性。例如教學六年級《最后的姿勢》一文時,文中有幾個自然段描寫了事后救援人員、老師、學生說的話,此處作者選取典型的人物,描寫他們說話的內容是為了襯托譚千秋老師的精神。起初,我打算讓學生們再補充寫些文字——還有哪些人也會說話呢?他們還會說些什么?可是轉念一想,周圍還能有什么人呢?最真實的話語已經被作者記錄了,學生還能想象出哪些感謝的話語?于是放棄。過了一段時間,學習《船長》一文,教學后,我布置任務——小說的結局定格在了哈爾威船長和諾曼底號沉入大海的畫面,那么此時此刻,船上獲救的60人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請你們想象一下,寫一寫。此時,我想的是將前面學到的“選取典型人物,進行語言描寫,襯托人物精神”這一寫作方法“落實”一下。結果,孩子們并未讓我失望,小水手克萊芒、奧克勒大副、獲救的婦女、被哈爾威所震懾的男士……都成為學生筆下的典型人物,不僅想象了人物的語言,還在描寫中關注了人物說話的神情。前文的寫作技巧與后文的結尾續(xù)寫有了完美的“化學反應”,可見,把握合適的時機,這才是對學生所吸收技巧的完美落實。
有一條古老的心理學定律——“學習遷移”,它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觸類旁通”。運用教材開展教學,占領整個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用好教材這個例子,也許,習作技巧的指導會省時省力一些。
[參考文獻]
[1]吳才宏.語文教學中利用范文提高寫作能力的策略.中學語文,2011(06).
[2]朱作仁.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04).
[3]駱霞.開啟學生的心扉——課堂小練筆的點滴體會.小學教學參考,201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