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原有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案變成動態(tài)的、富有靈性的實施方案,為動態(tài)生成導航護航。
關鍵詞:教學;特校課堂;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185-01
“生成”(becoming)的意思是“變成某物”(coming to be),它主要是相對于“預成”而言。生成性思維是一種認為事物及其本質是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生成的思維模式。在生成論的視野中,一切都是生成的,都處于永恒的變化過程之中,不再存在一個預定的本質。生成性教學則是教師根據課堂中的互動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思路,不斷調整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課程的教學形態(tài)。它既不是教育者預先設計好的、在教育過程中不可改變的僵死計劃的執(zhí)行,也不是兒童無目的、隨意、自發(fā)的活動,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建構的過程。
概而言之,它是一種教師根據課堂中的互動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的教學形態(tài)。生成性教學是一種需要規(guī)則但在適當?shù)臅r候又敢于放棄規(guī)則的教學;是一種遵循規(guī)律但又不局限于規(guī)律的教學;是一種關注學生也關注教師的教學。
在“生成”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應該靜靜的反思一下特殊學校的課堂教學又應有哪些設計和改變呢?
首先,由于聾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因此,大部分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只是單純的把他們所認識的事物傳授給學生,學生獨立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幾乎沒有。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不如傳授給人獲取知識的方法。
因此,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而我們的學生恰恰缺乏的就是這釣魚的方法。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特校的教師,我們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做幾道題,教會學生認幾個字,我們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獲取知識的方式和學習方法及解決問題的策略教給了學生,并使之成為自主學習的工具,那么他們才能真正受益終生。
例如:我們外出聽課,有位老師在講解長方體的體積時通過自己的教學設計和一步步的引導讓學生們自主地去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找到了答案。也許這不僅僅是幾節(jié)課就能做到的,作為教師我們心中要有清晰的目的,而且還有有一定的恒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聽不到的特殊學生,我們應在課堂逐步滲透,從易到難,只有嘗試地去做了,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問心無愧!
其次,我們固有的教學模式就是老師高高在上、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與學的交往活動中沒有實現(xiàn)真正平等對話、互相交流。我們?yōu)槭裁床荒茏綄W生中間,師生之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不是自上而下的“給予”,而是和學生一起去探索,真正實現(xiàn)自由、開放、和諧的教學課堂。尤其,作為聾生來說即使教師的聲音再動聽,手語打得再漂亮,一堂課中,聾生真正地能接受到百分之多少的信息呢?試著把我們的耳朵捂住在教師里坐40分鐘,也許你連5分鐘都等不上吧!因此,特校的教學課堂未必就是老師必須站在講臺上,學生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那才是我們心中所想的課堂。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我們更應讓我們的課堂豐富、豐滿起來,多應用一些直觀的感知的、情景再現(xiàn)的、實際操作的、游戲趣味的東西加入我們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xiàn)教師教的不累學生學得輕松。記得有位聾人朋友寫過這樣一首詩“聾了你才知道”:詩中最后說道:聾人也有夢想、渴望、歸屬,也和正常人一樣。讀了那首詩后特別感觸這位寫詩的聾人作者,作為聾人來說,他的心是多么的落寞。的確,我們只有真正地走進聾生的世界中,我們才能真正明白他們需要的教學課堂到底是什么樣的。
另外,構建聾校生成式課堂需注意事項如下:
1、構建生成式課堂,要堅持預設性原則。讓動態(tài)生成走進課堂,并不是說不要預設了。應該說預設是一切課堂的基礎,要求教師在備課或實施教學行為時,對教學過程的一種“引領”,通過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活動的情境,設想會引起哪些因素的變化,會生成哪些新資源。即預設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生活有怎樣的體驗、解讀會有哪些感悟、探究會有哪些答案、練習會出現(xiàn)什么錯誤……在此基礎上教師怎樣肯定、鼓勵、引導、矯正等。但這個教學預設不是單維的、嚴密的、封閉的、主觀的線性教學設計,而應該是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板塊式設計。
2、構建生成式課堂,要堅持評價性原則。建構生成式課堂教學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形式,而不是教學目的。有的由滿堂問變成了滿堂生成,認為生成的多就是生成式課堂,這實際上是對生成式課堂的片面理解。在新課程倡導多元解讀的背景下,教學評價要能體現(xiàn)正確的“價值觀”。在尊重學生獨特個性體驗的同時,必須兼顧文本的價值取向,切不可因一味強調生成而丟失(或偏離)文本的特殊價值和內涵。當學生的認知、情感產生缺陷,出現(xiàn)偏差或完全不對時,教師必須予以矯正。這既是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也是對“動態(tài)生成”的完整理解。
最后,預設與生成相結合。成功的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結合體。如果說高質量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那么動態(tài)生成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學生的差異性和教學的開放性使課堂呈現(xiàn)出多變性和豐富性。教學活動的變化發(fā)展有時和某種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的時候兩者是有差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原有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案變成動態(tài)的、富有靈性的實施方案,為動態(tài)生成導航護航。
希望在“生成”理念的指導下,每位教師都能把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輕松、更靈活、更全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