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珺
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最早開創(chuàng)了問答式教學的先河。所謂問答式教學,就是教師圍繞一定范圍的內容,根據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結合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提問,由學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找出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并且對提出的問題有所暗示,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學生回答得不正確,教師也不要馬上糾正,而是針對學生的錯誤認識提出補充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自覺地加以糾正。
一、有效提問的原則
幾乎無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學都有一個樸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講授”。教師首先是“講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一個能夠把知識講清楚的教師,差不多就是一個好教師。為了能夠把知識講清楚,于是就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說法。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講授”的時候,“接受學習”與“掌握學習”就成為普遍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使命是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教師一系列善意的詢問——“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仿佛學習就是一件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
有效教學是對話式、互動式的,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只有一個聲音。而教學是否出現(xiàn)和維持某種對話式、互動式的狀態(tài),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
二、有效提問的方法
要想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需要一定的學習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經過長期研究,提出如下行之有效的辦法。
1.有效提問并學會傾聽
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給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滿堂問”與“滿堂灌”相比,雖然形式上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但本質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認學生是可以自主學習的人,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如果用過于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領著學生朝同一方向邁進,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這種“滿堂問”、串講串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點,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滿堂問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并沒有領會學生的意思,沒有領會只因為沒有傾聽。很少人會想到: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于傾聽。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充分的時間。關鍵的策略是,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
2.有效激勵
好的教師不只是教知識,而是傳播人生的信念。好的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而且因喜歡而信任。而教師能否成為這樣的人,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三個品質:熱情,期望,可信任感。好的教師是熱情的教師,是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是值得信任的教師。
(1)熱情有兩層含義:一是對學生熱心。主要通過與學生建立積極的、支持性的關系。這種安全、輕松、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二是對自己所教的專業(yè)有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熱情的教師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值得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學過程中把這種求知和信仰傳達給學。
(2)期望。學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值。學生會將教師的期望內化為對自己的期望,進而影響自我評價和努力程度。教師的期望可能幫助學生成功,但這只是一種可能,只抱有期望,沒有相應的幫助措施并不能有相應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學生成功和幫助學生成功結合起來,才能使教師的期望在學生身上實現(xiàn)。教師需要為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成功,有成功體驗。要使教師期望促進學生成功,除了語言,更需要用教學行為表達對學生的高期望。
3.做一名實施有效教學的教師
(1)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人類文化傳播方式的改變,尤其是書本和網絡資源的出現(xiàn),使學習者由原來的“聽講學習”轉向“閱讀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成為可能。但這種轉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師仍然在充當“供給者”“提供者”的角色,學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由原來的“供給者”轉向“激勵者”,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地親自去發(fā)現(xiàn)學習,成為“發(fā)現(xiàn)者”和“建構者”。
(2)轉變提問方式。教師“滿堂灌”不對,“滿堂問”也不好。提問不等于啟發(fā)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啟發(fā)性的提問并不能達到啟發(fā)學生、調動思維積極性的目的。有些教師一堂課要提70~80個問題,這樣學生怎能有時間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要選擇重點加以講解或引導學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學生的提問組織教學。